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陽節,是漢字文化圈傳統節日,為每年農曆九月初九日,「重陽」一詞始見於三國時期,因《易經》中「九九」兩陽數相重,故名「重陽」,在唐代,唐德宗在位時將重陽節列為「三令節」之一,重陽節開始成為正式節日。 中國民間素有在重陽節登高、祭祖及祈求豐收等習俗。
      www.wikiwand.com/zh-hant/重陽節
  1. 其他人也問了

  2. 關於重陽節的由來有很多說法,最有名的是桓景劍刺瘟魔的故事。 南朝梁 人 吳均 之《 續齊諧記 》載:傳說 東漢 時, 汝南 有一個叫 桓景 的人,他所住的地方突然發生大 瘟疫 ,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東南山拜師學藝,仙人 費長房 給桓景一把能夠 ...

  3. 由來. 關於重陽節的由來有很多說法,最有名的是桓景劍刺瘟魔的故事。 南朝梁 人 吳均 之《 續齊諧記 》載:傳說 東漢 時, 汝南 有一個叫 桓景 的人,他所住的地方突然發生大 瘟疫 ,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東南山拜師學藝,仙人 費長房 給桓景一把能夠驅魔的青龍寶劍。 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學苦練。 一日, 費長房 說:「九月九日, 瘟魔 又要來,你可以回去除害。 」,並且給了他 茱萸 葉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讓他家鄉父老登高避禍。 於是他便離開回到家鄉,九月九那天,他領著妻子兒女、鄉親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 把茱萸葉分給大家隨身佩上,瘟魔便不敢近身。 又把菊花酒倒出來,每人喝了一口,便能強身健體,避免染疫。 桓景以神劍降伏瘟魔,最後滅了瘟魔。

  4. 2023年10月23日 · 重陽節習俗由來做什麼?. 重陽節 11 件要做的事介紹. 2023 年 10 月 23 日 Hana 新聞, 生活資訊. 農曆的 9 月 9 日是重陽節,現代也常被稱作敬老節。. 這主要是因為「九九」與「久久」發音相近,象徵著永恆和長久,所以也和長壽有關。. 關於重陽節當天的傳統 ...

  5. 重陽節簡介. 重陽節,又稱重九節、「踏秋」,漢族傳統節日。. 慶祝重陽節壹般會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由於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敬老崇孝活動 ...

  6. 重陽節源自天象崇拜,起始於上古,普及於 西漢 ,鼎盛於唐代以後。 據現存史料及考證,上古時代有在 季秋 舉行豐收祭天、祭祖的活動;古人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這是重陽節作為秋季豐收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 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時期,其主體部分傳承至今。 [4-8] 重陽節在歷史發展演變中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 在民俗觀念中“九”在數字中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寄託着人們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祝福。 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1] [9-10] 2012年全國人大常委會修訂通過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 》規定每年農曆九月初九為 老年節 。 [11] 中文名.

  7. 关于重阳节的由来有很多说法,最有名的是桓景剑刺瘟魔的故事。 南朝梁 人 吴均 之《 续齐谐记 》载:传说 东汉 时, 汝南 有一个叫 桓景 的人,他所住的地方突然发生大 瘟疫 ,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东南山拜师学艺,仙人 费长房 给桓景一把能够驱魔的青龙宝剑。 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学苦练。 一日, 费长房 说:“九月九日, 瘟魔 又要来,你可以回去除害。 ”,并且给了他 茱萸 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他家乡父老登高避祸。 于是他便离开回到家乡,九月九那天,他领著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 把茱萸叶分给大家随身佩上,瘟魔便不敢近身。 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喝了一口,便能强身健体,避免染疫。 桓景以神剑降伏瘟魔,最后灭了瘟魔。

  8. 重陽節起始於上古,成型於春秋戰國,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唐代以後。 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時期,其主體部分傳承至今。 重陽祭祖民俗相沿數千年,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一個古老民俗。 重陽節與 除夕 、 清明節 、 七月半 並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 重陽節在歷史發展演變中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 在民俗觀念中“九”在數字中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寄託著人們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祝福。 1989年,農曆九月九日被定為“敬老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 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基本介紹. 中文名 :重陽節. 英文名 :Double Ninth Festival.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