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4月27日 · 錫菲 4.90% 5 利茲 4.87% 6 薩爾福德 4.78% 7 愛丁堡 4.74% 8 利物浦 4.62% 9 鴨巴甸 4.54% 10 登地 4.35%

  2. 2019年12月11日 · 2019-12-11 Steven Cheung. 長和系舵手李嘉誠在2018年退休前後,開始部署業務轉型及重組,2015年終於分拆成為長和(SEHK:1)與長實集團(SEHK:1113)兩大上市旗艦。 那一隻投資價值更高視乎收購業務的阻力。 長實主攻英國地產相關的固定收益投資,政府無意干涉。 反觀,長和主攻電訊、港口及基建均屬戰略資產,展望未來在海外進行併購難度大增,增長潛力急轉直下。 「股神」畢菲特師傅格拉罕(Benjamin Graham)指出,「短線而言,股市是投票機器,長線而言,股市是磅重器。 」格拉罕的意思是股市最終會分出貨真價實的贏家。 長和收購策略到盡頭.

  3. 2024年1月16日 · 例如,第一次破淨是在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時,外資大規模撤離港股市場。而第二次是在2015年A股異常波動以及2015年12月美儲加息之後。第三次是在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爆發以及美股流動性危機之後。而第四次是在2022年受美儲加息影響。

    • 比亞迪已進入收成期
    • 蔚來估值離地
    • 比亞迪股東陣容鼎盛

    比亞迪將首三季(1-9月)盈利指引上調至34億至36億元人民幣,相等於反映第3季(截至9月)盈利指引上調至17.4億至19.4億元人民幣,顯然已進入收成期。至於蔚來汽車第二季度營收為約5.264億美元,按年大增146.5%,季內淨虧損為約1.665億美元,按年減少64.2%,按季也減少30.4%。 雖然兩者生意都有著強勁增長,但已錄盈利的公司始終更予人信心。 事實上,根據彭博綜合券商預測,比亞迪今年每股盈利料增加1.8倍,2021財年及2022財年則分別有8.3%及26.7%的增長。至於蔚來,一年前公司還在破產邊緣,自從今年合肥政府注資100億人民幣後,其汽車交付量亦接連上升,刺激虧損快速收窄,不過券預計蔚來到2022財年仍未能扭虧。

    估值上,比亞迪股價今年以來累升2倍,而蔚來則升6倍,然而今年第二季蔚來才首次錄得自由現金流正數,而彭博預期2021財年,蔚來現金流對價格比率高達1171倍,2022財年也達772倍。同期比亞迪的現金流對價格比率則分別為21倍及19股倍。此外,比亞迪今明兩年預測市盈率分別為90倍和83.6倍,較電動車龍頭特斯拉(NASNAD:TSLA)的120倍為低。因此比亞迪算是同業中估值較為貼地的。 發展大計方面,比亞迪計劃將已重組的半導體業務回A股上市,雖然未必能在今年餘下時間內完成,但旗下半導體業務早前引入包括韓國SK集團、小米(SEHK:1810)及聯想集團(SEHK:992)等共30名投資者,股東陣容鼎盛,加上比亞迪有股神巴菲特的巴郡持股8.25%,更是星光熠熠。相信隨著回A計劃有進展可望刺激股價...

    蔚來的股東名單亦甚強勁,根據美國SEC遞交20-F文件顯示,截至3月底,蔚來創始人李斌持有擁有13.8%股權,及47%投票權;騰訊持股12.6%,為第二大股東;擁有21.1%的投票權;Baillie Gifford & Co持股為9.1%,有4%的投票權;淡馬錫持股為1.3 %,擁有0.5%的投票權 。要留意是此前報告顯示淡馬錫持股曾高達5.4%,反映淡馬錫逐漸減持,另外高瓴資本則在今年第一季清空蔚來所有持股。相比之下,比亞迪更受機構及著名投資者歡迎。 蔚來沒有分拆,但計劃自主研發自動駕駛計算晶片,也是推動股價的有力動作。此前公司已成立獨立硬件團隊Smart HW並開始籌備引入相關人才,該項目或將納入年底預算會。芯片研發正是內地國策所向,不同企業紛紛進行相關投資,惟成功難度極大。當前蔚來提出...

  4. 2021年1月12日 · Piper Sandler(NYSE:PIPR)分析員Christopher Donat最近稱新Google Pay應用對Square和PayPal構成“威脅”。. 他認為在app商店排行榜上Google Pay出現上升證明這種增長。. Donat還指出,Square的Cash App下載量從去年4月同比增長近80%下降到12月約12%。. 他聲稱PayPal的Mobile Cash ...

  5. 2020年5月19日 · 必須收藏的月供股票投資組合:進取派VS穩健派. 股市總是波濤洶湧,但長綫回報卻十分吸引,所以在這段起伏不定的時期,月供股票最為適合,今期向大家推介一些值得月供的股票。. 踏入2020年以來,環球股市在多項因素影響下變得更為波動,但是卻很適合進行 ...

  6. 2021年4月9日 · 更多分析科技股比拼:騰訊vs 美團買邊隻?、騰訊股票可以買嗎? 股東增減持股份乃非常常見的情況,因此,量化角度看,絕對可以作「回溯測試」,從歷史數據找出大股東減持股份後,股價及後的表現。當然,更詳細可以每個股東獨立作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