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9月8日 · 「牽亡歌陣」是台灣民間一種超渡亡魂的喪葬陣頭,只出現在喪葬場景中。 不過這項文化活動是如何進行,演出型態又有什麼特別的? 一起來看作者的解釋。 (選書編輯:徐子捷) 文/吳碧惠. 「牽亡歌陣」不是單純的陣頭! 分解 6 步驟讓你一次看懂. 傳統觀念中認為人有三魂七魄,在死亡、或屍體腐爛時,七魄也隨之飛散,剩下三魂,這三魂的名稱一說為胎光、爽靈、幽精;一說是:生魂、覺魂、靈魂等,這三魂其中一魂會下地府接受審判並輪迴轉世,一魂歸入肉體,會跟著屍體下葬,一魂則會依附在神主牌裡接受親人供奉祭祀(註 1)。 牽亡歌陣的場次安排在協助這第二、三條靈魂去到該去的地方,帶第一條靈魂通過地府陰間路,拔度往生樂土。

  2. 2017年12月19日 · 到底誰是台灣文壇霸主——除了「台灣文學之母」肇政,還有14 位你該認識的台灣文學大家.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 「台灣文學之母」肇政在16日晚間辭世,享壽 96歲。. 曾擔任總統府資政的老,終身致力於推廣本土文學和客家文化,他在1960年代 ...

    • 「跨越語言的一代」畢生投入創作
    • 對土地、文藝有無窮的熱愛,鍾肇政伴本土作家走過極權時代
    • 被打擊的創作生涯,鍾肇政始終奮力為台灣文藝發聲
    • 推薦閱讀

    鍾理和回美濃一心創作,但寫作半生大概只賺了一次中華文藝獎金,跟其他微薄稿費,晚年都在窮愁潦倒中渡過,在大樹下修改〈雨〉的草稿(鍾肇政鼓勵他修改後繼續投稿),寫到嗑血身亡。 文友通訊裡面,唯一有機會拜訪鍾理和的只有廖清秀而已。 李榮春更是一輩子寫了幾本超級大部頭小說,畢生創作大概超過兩百萬字,光是《祖國與同胞》就七十萬字。但他自費出版了《祖國與同胞》的第一集,完全滯銷,沒有很多人買來看。他一生沒有其他職業,就是窩在閣樓創作、創作。每天清晨穿一條褲子到海邊跑步,砥礪自己創作。當地人不瞭解李榮春(其實不能怪他們),都說他是「頭城狂人」。 而鍾肇政始終遺憾未能與鍾理和在生前見上一面。當時文友見面如此艱難,這就是那一代的辛酸。

    鍾肇政也是辛苦,他要面對多重的語言障礙,他是客家人,主流社會是講台語、戰前要學帝國的日語,戰後要學國民黨的北京話。戰後初期(1948年),他曾經就讀台大中文系,他本人說因為耳朵不好的緣故,所以讀沒幾天就退學。但當時應該不僅是聽力的問題,恐怕語言、族群,甚至潛在政治因素(1947發生二二八事件),才是使得鍾肇政沒有繼續讀下去的原因。從台大中文系退學,是一個隱喻。 鍾老終身都知道這個隱喻,象徵著什麼。所以他畢生都在用自身微薄的力量,在極權的時代下,低調「掩護」台灣的文藝愛好者們。 一方面,鍾肇政知道自己是非常幸運的,沒有坐牢、可以在小學當一個老師。可以參與公開的文藝活動。甚至中篇小說〈魯冰花〉還受到主流的欣賞。 一方面鍾肇政對於土地、對於文藝有無窮盡的愛。所以他盡其所能,透過寫信、編輯刊物、出版...

    葉石濤曾經在《我的勞動是寫作》一書中講過,他在白色恐怖出獄之後,整整有十年的時間不知如何寫作。幸好是鍾肇政等筆友不斷鼓勵,互相支持,他才又重新找回創作的動力。 其中有一段,葉石濤跟鍾肇政都是用書信往來。葉石濤出獄後,重新回到師專唸書。1966年畢業,因為是政治犯的關係,所以被分發到宜蘭冬山的寒溪部落去教書。葉石濤啟程前,想跟鍾肇政見一面,他就到鍾肇政任教的學校去見他。鍾肇政在教室裡上課,遠遠看見葉石濤在門口徘徊的身影,兩人無言對望後,瞬間就認出彼此。 每次回想到兩人交會的那一幕,總是百感交集。他們「跨越語言的一代」是被打擊了、被壓抑、被噤聲了。鍾肇政是奮力拉住大家手臂,奮力要站起來發聲的人。 而鍾肇政自己也確實很拼命,他曾創作兩部大河小說,六本長篇巨作,質與量都不遜於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

    別再只看翻譯小說了──從誰是台灣文學霸主,看 20 位最值得讀的本土小說家 到底誰是台灣文壇霸主——除了「台灣文學之母」鍾肇政,還有 14 位你該認識的台灣文學大家 聯合國認定台灣本土語言「瀕臨絕種」──我們學會尊重環境,卻沒學會保護自己的語言 (本文經原作者江昺崙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 連結。首圖來源:文化部提供。)

  3. 2020年1月9日 · 「趕快來找找黃色的東西! 」黃先生透過找顏色,同時輔以深呼吸,幫助召喚出「認知腦」,讓自己冷靜下來。 黃先生準備好跟太太好好地談,但他發現她還在抓狂狀態,根本無法談。 太太只想著要罵他,黃先生只要說一句話,太太就罵十句回來,黃先生懷疑太太到底知不知道自己在說些什麼,太太的話完全沒有邏輯,根本是無理取鬧。 應付在氣頭上的人該怎麼做? 黃太太被「情緒腦」所掌控,進入奮力求生的模式中,此時,若黃先生告訴太太:「妳冷靜一點,孩子還在睡覺,不要吵醒孩子,我們坐下來好好談。 」以上說法絕對會刺激黃太太更加抓狂、覺得被黃先生指責攻擊,再回擊道:「我很冷靜!

  4. 2019年2月22日 · 文 / 亞瑟. 我們對溝通一直有很多的誤會,這些誤會大到我們甚至根本沒發現。 最常見的誤會,無非是「溝通就是講話」 。 我們總以為溝通就是把自己想講的話講出來,這樣就是溝通。 很多人會說:「溝通很簡單啊! 就是講話啊! 」的確,溝通的一個部分是講話沒錯,但如果我們永遠把思維停留在「溝通只是講話」的概念裡,也無怪乎這麼多人都溝通不良了。 「說話」是溝通的表面形式,但潛藏在單純話語背後的,則是更多更重要的事。 背後的這些,才是溝通真正的關鍵。 話語背後的事,才是「溝通」真正的關鍵. 為什麼我們總是強調溝通的重點不是「說」而是「聽」? 因為只有用心的「聽」,我們才能聽到對方背後真正想表達的東西,那些說不出口的需求、那些隱藏的情緒、那些過去的傷口,都是 透過用心的聽跟看才能察覺的 。

  5. 2020年8月11日 · 圖片來源: unsplash. 《VO》導讀:. 核心欲念分別是賞識、親和感、自主權、地位與角色。. 核心欲念的力量,源自於它們既可以做為放大鏡,理解各方的情緒經驗,也可以做為槓桿,當成激發自己與他人正面情緒的施力點。. (責任編輯:戴相文). 文 ...

  6. 2018年8月21日 · 7月的一個艷陽高照的正午,一群年輕人,群聚在華山文創園區的紅磚區廣場上,拿著書、標語與布條,奔跑了起來。居中領頭的白衣女孩神情急切而堅毅,身後的同伴則高舉著「READ READ READ!」看板,在高溫熱浪中,他們揮灑著汗水,身體力行地詮釋出一場革命抗爭的場景。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