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1日 · 綜觀國際其實有為數眾多的民眾深受食源性疾病也就是俗稱的食物中毒所苦。.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資訊,全球每年有6億人──也就是約每10人就有1人──因食用受汙染的食物而引發不適與疾病,每年更有42萬人因而死亡,從而損失3,300失能調整 ...

  2. 2019年6月1日 · 所謂三高」,即是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統稱除了家族遺傳外最常發生於肥胖運動量不足飲食不正常的族群且只要有高血壓高血糖或高血脂其中1項問題就必須留意罹患其他2項的可能性故這3項慢性疾病除了成因類似彼此之間亦具有高度關聯性所以往往將其合稱三高」。 依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二 一三~二 一六年的「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18歲以上民眾之三高盛行率: 高血壓盛行率為25.15%(男性:28.38%,女性21.96%),估計罹患高血壓約484萬人。 高血糖盛行率為11.46%(男性:12.78%,女性:10.25%),估計罹患糖尿病約221萬人。 高血脂盛行率為22.56%(男性:25.42%,女性:19.87%),估計罹患高血脂約435萬人。

  3. 2021年11月1日 · 血壓是指血液從心臟送出時在動脈血管內產生的壓力高血壓之所以有隱形殺手之稱是因為當血壓升高時大多數人並沒有明顯的症狀因此常被忽視。 而當血壓經常高於正常範圍(一般人正常血壓為:收縮壓<120mmHg;舒張壓<80mmHg)時,身體很可能就會伴隨著諸多症狀,如頭痛、神智不清、噁心、嘔吐、呼吸困難等。 由於高血壓是心血管疾病、腎臟疾病、糖尿病等重大慢性疾病的共同危險因子,國民健康署建議18歲以上的民眾,每年至少要量一次血壓,如果本身屬於肥胖體型,同時又有高血壓的家族史,更應培養定期測量血壓的習慣,同時維持健康的生活型態,早睡早起、均衡飲食、規律運動,並隨時注意自身的身體狀況。

  4. 2023年10月1日 · 代謝症候群是多數慢性病的前身,若無及早檢查治療,將比一般人增加6倍得到糖尿病的風險、4倍高血壓風險、3倍高血脂風險、2倍心臟病及腦中風風險,進而變成慢性病病患。 再根據最新一次的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結果,65歲以上的民眾有51%曾告知醫護人員罹患高血壓,糖尿病的告知比例則為23.2%、高血脂27.8%、中風8.7%、氣喘5.5%;而有18.5%的民眾曾告知醫護人員罹患心臟病、骨質疏鬆症21.5%、腎臟病則為6.9%。 此外,世界衛生組織亦指出,罹患慢性病每年造成全球4,100萬人死亡,相當於全球死亡人數的71%,從數據可以看出多數老年民眾都受慢性病所苦。

  5. 2019年8月1日 · 根據教育部體育署二 一七年「運動現況調查」顯示,國人13歲以上每週規律運動比率,雖已從二 六年的18.8%,上升至二 一七年的33.2%(男性35.6%,女性30.9%),但缺乏規律運動習慣比率仍高達66.8%,顯見臺灣規律運動人口比率仍待提升。. 若以年齡 ...

  6. 2020年10月1日 ·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呼籲要防治高血壓定期量血壓是一大基礎18歲以上民眾應至少一年量一次血壓並且從年輕時就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若民眾有高血壓家族病史或生活型態不佳除了應定期量測血壓注意自身健康外也建議投保相關醫療險壽險長照險等保障以避免因高血壓引發中風等疾病時造成家庭的經濟負擔

  7. 2024年3月1日 · 1. 吃得營養: 以低糖、低油、低鹽、高纖以及原型食物為主。 2. 動得更勤: 減少久坐並每週進行中等強度運動150分鐘。 3. 積極戒菸: 戒菸可以降低心肌梗塞的發生率。 4. 睡眠充足: 每晚睡眠時間要有7至9小時。 5. 管理體重: 理想BMI範圍值為18.5至24。 6. 控制血壓: 牢記「722」口訣,連續7天測量、早晚各1回(1日2回),每回量2次取平均,血壓值低於140/90Hg。 7. 控制血糖: 定期監測血糖值,空腹血糖標準值小於126mg/dL。 8. 控制血脂: 定期監測血脂值,總膽固醇小於200、三酸甘油脂小於150、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小於130。 (單位:mg/dL)

  1. 相關搜尋

    降血壓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