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1月1日 · 臺灣2021年有2,030人死於食道癌,位列男性癌症死因第5. 遍地美食的臺灣,各地都有特色小吃及知名餐飲,無疑讓民眾能一滿口腹之慾,然而在享受美食的同時,也要留意含亞硝酸鹽(醃漬、煙燻食品)以及過熱的食物,這些都是導致食道癌的危險因子。. 根據 ...

  2. 2019年1月1日 · 根據衛生福利部二 一七年死因統計資料,食道癌位列癌症死亡人數第9名,總計1,797人死於食道癌,更是男性癌症死亡人數第5名,足有1,659人。也就是說,臺灣死於食道癌的人約92%是男性。 食道是食物進入腸胃的必經之路,也因此容易暴露在致癌物之下。

  3. 2022年5月1日 ·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處2020年臺灣死因統計結果分析,食道癌位居10大癌症死因排名第9,死亡率為每10萬人口8.3人;再以性別觀察,食道癌位居男性10大癌症死因排名第5,死亡率為每10萬人口15.4人,從2020年食道癌死亡總人數1,954人來看,其中男性就占了高達9成以上 ...

  4. 2020年6月1日 · 醫界一般推估,臺灣民眾胃食道逆流發生率約莫25~30%,也就是每4人就有1人承受其苦。臺灣逆流性食道炎的發生率與歐美國家相比尚屬偏低,根據《台灣醫界》提供的數據,美國有25~36%的成年人有著胃食道逆流的狀況。

  5. 2022年12月1日 · 在20世紀早期,胃癌是癌症的主要死因之一,但隨著冷藏技術的進步,食物能更妥善保存,民眾也減少重鹹與煙燻食品的食用比例;隨著醫療水平提升,被視為胃癌主因之一的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率也下降。 幽門螺旋桿菌會引起慢性胃炎,為致癌的重要因素,而其感染率依年齡增長而增加,40歲以上的感染率高達50%以上,約70%的胃癌病人是因感染幽門螺旋桿菌而罹癌。 根據國泰綜合醫院的衛教資訊,食用生鮮蔬菜、水果及高纖維麵包、富含維生素A和C,以及β胡蘿蔔素的食物,得胃癌的危險性較低;相反的,食用大量動物蛋白質及脂肪、高複雜性澱粉、高鹽醃漬之肉類或魚類和飲用水內含硝酸鹽,得胃癌的危險性則會增加。 胃癌早期並無明顯症狀,許多民眾會以為是單純腸胃不適而忽略,導致錯過最佳診療時機。

  6. 2021年1月1日 · 臺灣癌症基金會的衛教資料表示,大腸癌約有20%屬於遺傳,其餘的後天因素包括不良飲食習慣、菸酒、缺乏運動、工時過長與年齡增長等。 相較於重視體態而相對更注重飲食運動的女性而言,男性普遍更符合大腸癌的後天因素,或許這正是男性無論大腸癌新案率與死亡數,都比女性高出約1/3的原因。 國健署提供50~74歲民眾2年1次免費糞便潛血檢查,期望民眾能夠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存活率可以高達90%以上。 同時建議民眾應該規劃充足的醫療險與癌症險,一旦需要治療時,能夠得到更多的選擇權,即使萬分不幸,也能夠留愛給家人。

  7. 2022年2月1日 · 根據國民健康署最新公布的癌症登記年報,2018年臺灣共計11萬6,131人罹患癌症,與2014年相比足足增加了近1萬3,000人,成長幅度十分驚人;而根據衛福部統計,2020年癌症死亡人數雖然首度相較前一年下滑,減少了71人,但比起2014年仍然多了4,000人以上,達5萬161人,民眾依然不可大意。 若以坊間常見的「癌症時鐘」表示,則相當於平均每4分32秒就有1個人罹患癌症,每10分29秒就有一人死於癌症(註),且這個時鐘還在不斷調快,值得人們心生警戒。 而根據美國國家衛生統計中心的資料,2020年美國的癌症每10萬人死亡率為144.1,僅次於心血管疾病,若以同年底的美國人口數計算,相當於47萬7,978人死於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