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5月20日 · 「六七動力」研究社副社長陸德成(持咪者)多次質疑羅恩惠電影中所記史實,不滿羅未有播放其訪問內容;惟羅否認訪問過陸。 (黎靜珊攝) 陸德成接受《香港01》訪問時指,如《消失的檔案》所述均是事實,但是片面「反映佢(羅)想要嘅事實」。

    • 概觀
    • 被捕及入獄
    • 出獄
    • 現況
    • 註釋及參考資料
    • 外部連結

    陸德成(1947年-),友聯船廠工人,被捕時20歲,六七暴動期間被控非法集會,被判入獄兩年。

    1967年7月16日下午,警方出動防暴隊,搜捕位於筲箕灣道169號的太古船塢華員職工會福利部(位置為現在的Island Residence),拘捕包括陸德成在內的45名工人和學生。

    警方落案控告其中40人參與恐嚇性集會,案件於7月21日在中央裁判署提堂,各人均否認控罪。

    案件於8月2日起開審,法官於8月4日運用裁判司條例,將各人控罪改為「參加非法集會」。

    案件於8月10日審結,法庭宣判各被告非法集會罪成,一概入獄兩年。

    根據政府檔案,陸德成於入獄期間,其囚犯編號為27403。

    陸德成與另外5名同案囚犯(鄭英傑、楊立強、鄺榮照、胡國森、張瑞芳)後獲扣減兩個月刑期,得以提早出獄,6人均於1968年10月28日刑滿獲釋。

    其兒子陸頌雄於1978年出生,2003年於區議會選舉中當選,2016年循勞工界當選為立法會議員。

    1.〈太塢工人堅強不屈 全部否認港英「控罪」 其中六女工當「庭」高呼「我哋冇罪立即釋放」〉,《大公報》第22879號,1967年7月22日,第3頁。

    2.〈太塢拘捕四十五名男女 均不認罪定期下月審訊〉,《工商日報》第14150號,1967年7月22日,第4頁。

    3.〈太塢福利部四十五男女 被控兩罪 定期八月二日連審四週 武器數十件昨呈堂作證〉,《華僑日報》第14505號,1967年7月22日,第4頁。

    4.〈太塢工會四十男女提堂 法官聆案情後問主控官 何以不控藏非法武器罪 各被告均不認罪定今晨開始審訊〉,《工商日報》第14162號,1967年8月3日,第6頁。

    5.〈太古船塢工人福利中心 四十男女被控 參加恐嚇集會〉,《華僑日報》第14517號,1967年8月3日,第4頁。

    6.〈太古船塢工人福利中心 拘捕四十男女 改控非法集會 辦案警探供述搜獲大批武器經過〉,《華僑日報》第14519號,1967年8月5日,第4頁。

    •Remembering 1967 Oral History Project - 受訪者檔案編號 012

  2. 2023年7月19日 · 頌雄在議會內鶴立雞群,除了因為真的長得高,也因為其敢言正直本性,不放過任何機會向政府權貴痛陳政策利害。 他不在政途搶功,只求協助勞工基層,搶得一蚊得一蚊,一起通往共富之路

  3. 2017年5月22日 · 在赤柱監獄拘留18個月的六七經歷者陸德成,形容半世紀兩場暴動「脫離實際、脫離群眾」,引起社會動盪,市民由理解轉為不支持。 他認為參與者都要明白後果,有可能付出代價。

  4. 2017年4月28日 · 開放台下交流時,陸德成初時舉手提問,至活動結束,觀眾逐漸離場時上前質問,陪同的兩名女士開始錄映,並高呼她們是「記者」,又聲稱這是採訪。 兩人態度惡劣、咄咄逼人,要求我馬上回答陸先生的提問。 陸先生是六七經歷者,四年半前開始搜集六七暴動資料時,曾在不同活動中見過面。 但他的問題令人摸不著頭腦:「點解訪問咗我條片無用到? 」事實上,我並沒有訪問過陸先生,連不作拍攝的資料搜集也沒有進行過,何來訪問他的片段﹖. 「咁點解高兆禎拍左又唔用? 」陸繼續追問。 高先生確曾是被訪者之一,但他鏡頭前後判若兩人,說著兩個完全不同版本,令人難以置信,故只能歸入無法使用類別。 自稱《大公報》記者的兩名女士不停拍攝,呼喝著我要馬上回答陸的提問。 採訪六七暴動幾年,對左派中人的各種特殊行為也長了知識。

  5. 「六七動力」研究社副社長陸德成在六七暴動期間被捕,入獄兩年,其子陸頌雄同樣愛國,去年更以工聯會名義取得立法會勞工界別議席,成為首個踏進議事廳的六七少年犯後代。

  6. 陸德成先生是「五月風暴」發生後,響應「各界鬥委」號召參加了罷工,並在同年的7月16日,港英派遣警方圍搜太古船塢華員職工會福利部時,被逮捕下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