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2月18日 · 全剧分作七场,序幕扼要介绍了木兰不忍老父被征召参军,於是决定代父从军。 编剧梁智仁创作了几个男性角色,分别是知悉木兰真正身份,一同参军的邻居好友程璞玉和赵天,以及不知木兰真身的军中将帅刘元度。 往后的剧情便徘徊於木兰、璞玉和元度之间,扑朔迷离的男女感情,以及彼此出生入死、互相扶助的同袍关係。 战事完毕,木兰受到飞凤郡主青睐,亦引起一场欺君犯上的风波。 创作人并没有将现代戏剧的性别观念强加在传统故事,因此木兰与元度及郡主之间的感情轇轕最终轻笔带过。 整个演出的粤剧味道十分浓郁。 女文武生卫骏辉以坤生行当饰演花木兰,可说是度身定做、如鱼得水。 她出场亮相,耍缨枪、弄马鞭,单枪匹马英姿飒飒,接着她大部分场面以平喉演唱男生身份;在家时以子喉回复女儿身,时而威武,时而温婉,唱腔顷刻转换,角色形象突出。

  2. 2019年2月17日 · 梁秉钧的诗完全停留在苦瓜自身,以文字传神地表达它的形象以及神韵,“人家不喜欢你皱眉的样子”“度过的岁月都折迭起来”“把苦涩藏在心中”“把苦味留给自己”。 余光中的诗却由苦瓜联想到家国历史以至於宇宙世界,“古中国喂了又喂的乳浆”“茫茫九州只缩成一张舆图”“锺整个大陆的爱在一隻苦瓜”“熟着,一个自足的宇宙”。 董启章曾经写一篇评论,认为两隻瓜一隻能吃,一隻不能吃,带出不同的诗观。

  3. 2019年10月24日 · 大个梳做盘龙髻,小个梳做扬篮头。 这首山歌,想要表达的,一定不是男欢女爱。 有一天,朱树之拿来问陆容,看了好几遍,一下也想不出它什麼意思。 冥思苦想,第二天,告诉朱:这首山歌,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人的本业是相同的,只是当初,志向有稍稍不一样,所以,以后的成就也会大不一样。 朱兄非常赞同陆容的分析。 他说,如果这样理解,那这首山歌,就是所有山歌中最好的一首了! 你到山野乡村去转一圈,风就採回来了,这个“风”,就是山歌之类的各类民间口头文学作品。 乡民百姓,不乏智人。 见惯了世俗生活中的各种场景,又有中国诗歌的传统,拿身边的熟悉事物一拈,赋,比,兴,一首山歌就出来了。 唱着喊着,生动明白,风趣幽默,有情趣,也解劳动之累。

  4. 2021年5月4日 · 第一段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有决定作用,并慨叹现世伯乐罕见,千里马不被发现。 作者首先提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论点,说明伯乐的有无,关係着千里马的命运。 然后指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含蓄地表明当时没有伯乐,社会上没有知马善用的人,千里马也就无从自见和获得赏识。 这一段最后得出结论:“故虽有名马,祇辱於奴隶人之手,骈死於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这裏的千里马,比喻贤能之士,伯乐,比喻重视人才的当权者。 作者讬物寓意,寥寥数语,便把黑暗社会摧残人才的罪恶揭露出来。 这段有力地说明“世无伯乐,则无千里马”的道理,也就从反面证明“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论点。 第二段补充说明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并从“饲马之道”反面论证伯乐的重要。

  5. 2021年2月18日 · 这译名来自百年前一批中国留学生,尤其频繁出现在胡适和一批当年留学纽约的“新诗人”笔下。 可惜这个译名有些矫情,又因他们诗歌有些晦涩和暧昧,此译名没能传播久远。 但是关心现代文学的朋友不会忽略这个名称,因为仅仅胡适早年的成名作《尝试集》中就多次提到它,而其后他跟任叔永、陈衡哲等人的唱和诗中也时常言及它。 有索引癖的学人据此勾勒出胡适的一些早年经历跟此有关,譬如他跟女友韦莲司、跟陈衡哲的“黄蝴蝶”事件,乃至於后来跟张爱玲交往都有一笔写到了赫贞江。 准此,赫贞江俨然成了一条文学的江和掌故的江。 其实,赫贞江就在哥伦比亚大学门前百十米,站在哥大百老汇正门往前眺望,一眼就能看到隔岸的新泽西州。

  6. 2024年3月8日 · 红线女开创了迄今为止中国粤剧史上花旦行当中影响最大的唱腔流派之一的红派艺术,为岭南粤剧艺术乃至中华文明树立了不朽的丰碑。 红线女原名邝健廉,生于广州,广东开平人,粤剧女演员,工花旦。 1939年,以艺名“小燕红”首次登台。 1940年,改艺名为“红线女”。 她的音域宽广,具有清脆中见圆润、明亮中带醇厚的嗓音特点,她在继承粤剧传统唱腔的基础上,又吸收其他剧种乃至曲艺、西洋声乐的演唱技巧,形成独树一帜的“红腔”。 粤剧唱腔多变调,她能不用过门,而以装饰滑音过渡,不着痕迹,令人耳目一新。 红线女卡通形象。 图设:周敬雅. 从艺70余年,红线女一生主演了近200个粤剧剧目、参演近百部电影作品,成功地塑造了古今中外各类妇女的艺术形象。

  7. 2024年2月14日 · 字号. 三年前曾预言“美元崩盘”的摩根士丹利前首席经济学家罗奇(Stephen Roach),近日又语出惊人,声称香港受三因素影响,所以判定“香港已经玩完”。 罗奇曾有“中概好友”之称,长期受惠于中国发展红利,近年却一改立场,对中国及香港特区不断作出负面评论,背后原因为何不得而知。 “看空”中国、“看衰”香港,罗奇不是第一个,也绝不会是最后一个,但正如无数个“中国崩溃论”不断破产一样,“玩完论”只会沦为世人笑柄。 更何况,香港什么风浪没有见过,历史上无数例子说明,香港总能在变局中开新局,筑牢国安防线、完善选举制度、轻装上阵的香港,发展才刚刚起步! 摩根士丹利前首席经济学家罗奇,如今已年届79岁,不知是否随着年龄增大或者脱离实际的原因,近两三年来屡有惊人言论。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