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Image courtesy of medizzy.com

      圖片: medizzy.com

      • 顏面神經麻痺,一般可分為中樞型及周邊型兩種。 中樞型顏面神經麻痺:常見於中風或腦腫瘤等引起的中樞性麻痺,產生的症狀不限於面部,可能還有手足麻痺或功能障礙。 周邊型顏面神經麻痺:好發於春、冬兩季,最常見的是「貝爾氏麻痺」,多為病毒感染或原因不明感染造成的神經發炎,造成顏面肌肉無力,主要症狀是嘴歪、眼皮不能閉合、流眼淚、臉上的抬頭紋及法令紋會不清楚,有時會出現耳後疼痛及味覺異常。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16年2月1日 · 神經感染發炎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可引起面部麻痺出紅疹痕癢發燒發冷頭痛及疲勞神經病變面部頭部頸部及脊骨的神經受損亦會引起面部麻痺的糖尿病引發的神經損害或藥物引起的神經病變都可令面部產生麻痺腫瘤一種生長在神經內鞘的腫瘤叫做scwhannomas 亦可引起面部神經麻痺及痛楚也會令嘴部麻目而且還可令病人失去聽覺及面部感覺。 缺乏維他命~缺乏維他命12是可導致面部及身體麻痺。 其它如身體缺乏鈣、鉀或鈉都可引起面部麻痺的。 自體免疫疾病~如 “修格連氏症” (Sjogren disease), 硬皮病 (Scleroderma), 及紅斑性狼瘡 (SLE)等等同樣地也可令面部麻痺。 Posted in. 各類脊科病症.

    • 貝爾氏麻痹症的症狀
    • 貝爾氏麻痹症成因
    • 貝爾氏麻痹症治療方法
    • 貝爾氏麻痹症患者飲食
    • 貝爾氏麻痹症預防方法
    半邊面出現歪面或歪咀情況,令人難以控制面部表情
    面部肌肉感到麻痺及無力
    流口水、咀嚼有困難

    貝爾氏麻痹症是指腦部第七條腦神經線受損,此神經線負責面部肌肉活動,所以當它受損時,便會出現面部肌肉麻痺等上述列表提及的症狀,並且會影響眼部開合、下巴、嘴角和額頭一帶的感覺和控制。部分患者更會出現歪面或歪嘴情況,令人十分擔心。 腦神經科專科醫生吳炳榮醫生曾指,貝爾氏麻痹症的病因暫時不明,根據臨牀研究指出可能由病毒感染引起,包括疱疹一型病毒或水痘帶狀疱疹病毒。他解釋,當患者免疫力變弱時,潛伏的病毒有機會入侵神經線導致發炎,如第七條腦神經線受損,面部肌肉控制的功能便會受阻,而出現貝爾氏麻痹症。患者由於無法控制面部,包括眼部及咀部不能如常閉合,會同時帶來口乾、眼乾的問題,眼角膜更有機會因長期風乾而受損,嚴重可影響視力。另外,也有其他原因,會令人出現面癱症狀,包括小腦出現病變、患上腫瘤等,都可影響第七...

    醫生臨床上會透過問症及檢查,排除患者患上其他令神經受損的疾病,來判斷是否出現貝爾氏麻痹症。例如若兩邊面部肌肉同時出問題,又有頭暈、手腳麻痺、視力出重影等症狀,便可能是急性神經線發炎,而非貝爾氏麻痹症。另外,也可為患者進行腦部磁力共振掃描,評估第七條腦神經線有否不正常訊號,來推斷患者是否因神經線發炎而導致貝爾氏麻痹症,同時排除其他腦部疾病的可能。 貝爾氏麻痹症的治療方法包括接受高劑量類固醇,幫助神經線消炎。若估計由病毒感染引起,便可能同時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臨床上大約7至8成患者,能夠在2至3個月內康復,改善面癱症狀。但也有小部分人經過治療後,顏面神經功能未能完全康復,可能留有後遺症,例如出現「搭錯線」情況,即某一條重生的神經線,錯配了另一條神經線,導致患者出現大笑時眼角跳動、進食時流眼淚等異...

    此外,貝爾氏麻痹症患者因正常飲食遇到困難,甚至吞嚥困難,飲食上有很多要注意地方,以免發生鯁喉意外,例如要避免吃大件、質地硬或很黏口的食物。流質食物比較適合,例如薯蓉、湯類、乳酪、布甸、煮得比較熟及容易咀嚼的蔬菜。除了保持日常的均衡飲食外,有些營養素特別有助神經系統修復,例如維他命B12、B6及鋅,建議從日常食物中多攝取,例如芝士、菠菜、雞蛋、吞拿魚、香蕉、生蠔及海鮮等。

    貝爾氏麻痹症很多時和感染病毒有關,但不少情況都原因不明,令人防不勝防。要預防只能從一般維持健康的生活做起,包括均衡飲食、有規律的運動習慣、充足睡眠及適當減壓等。 信諾尊尚360醫療保為您提供360度全面及個人健康保障,包括預防、診斷、治療及康復。計劃每年保障限額高達港幣$5,000萬,涵蓋一系列住院及手術保障、自選保險保障、個人化健康評估、三大危疾「癌症、中風及心臟病」全方位保障及環球醫療禮賓服務等,全面保護您健康旅程的每一個重要階段。按此了解更多。

  3. 2022年7月27日 · 面癱亦稱面部神經麻痺 (Facial nerve palsy),即是面部肌肉癱瘓。 一般症狀是口眼歪斜,流口水等等。 面神經為十二對腦神經中的第七對腦神經,主司面部表情、淚腺與唾液腺之分泌及舌部之味覺。 如果因受傷或感染等引起損傷,便會造成神經功能的障礙。 約有八成的面癱是因為病毒感染所引起。 最常見為急性單側面神經麻痺 (又稱貝耳氏面神經麻痺, Bell’s palsy)。 目前研究證實,貝耳氏面神經麻痺與單純性庖疹第一型病毒 (Herpes simplex virus-1,HSV-1)有關。 另外一種常見的病毒性面癱,為帶狀庖疹病毒引發的侖謝亨特氏症候群 (Ramsey-Hunt Syndrome)。

  4. 貝爾氏顏面神經麻痺(Bell's palsy)就是顱內第七條神經線急性發炎所引起的顏面神經麻痺,原因不明,但有研究指出可能與過濾性病毒或受細菌所感染有關。 ( 二) 常見病徵. 面部其中一側癱瘓無力,嘴巴歪斜,難以皺眉,眼皮不能緊閉以致眼睛乾澀。 由於面肌痲痺,食物會殘留在齒頰之間,並引致唾液會從口角流出。 患者可能會對環境嘈吵的聲音過敏或有耳鳴等症狀;下顎或耳後可能有疼痛。 ( 三) 治療方法. 早期的治療以減輕腫脹、保護神經線以及減低傷害為主,所以醫生會按病情處方類固醇( 如無禁忌症);治療期約一週,這段時間患者應多休息,及保持心境開朗。 有少數病情較嚴重的病人,康復時間可能會長達1-2 年,甚至會留下後遺症。 ( 四) 促進康復的護理.

  5. 1 貝爾氏麻痺症是一種急性的神經系統疾病, 2 患者的臉部會在短時間內出現肌肉無力減少面部運動臉頰不對稱的情形。 這些症狀絕大多數出現在單側臉部,左或右邊臉病發的機會均等, 1 最明顯的是病人會有眉毛下垂、眼睛無法閉合等症狀。 貝爾氏麻痺症的男女患者相約. 發病年齡中位數為40歲. 雖然發病率在70歲以上的人群中最高,但基本上它可影響任何年齡層。 另外,由於臉部病徵,病人往往會不願意與人互動,導致社交活動受影響,有些病人甚至會因此情緒低落。 3 在接受適當的治療後,大部分的貝爾氏麻痺症個案都能完全康復,只有少數情況會出現永久性殘留麻痺。 及早修復臉部神經對貝爾氏麻痺症患者尤其重要。 關心家人臉部神經問題 : 12. 參考資料.

  6. 2012年6月13日 · Excel Medical Group. 2012-06-13. 真實個案. 41歲陳小姐從事設計行業2011年8月發現左邊面部突然出現麻痺由起初只是一少部份面部至後期麻痺感覺伸延至全面數星期後感覺頸部酸痛乏力左眼開始有點視覺模糊不過並沒有出現頭痛或昏眩。 每次長時間低頭工作或遇上工作壓力時尤其嚴重。 起初以為自己有 中風 現象,但經腦部掃描,驗血檢查,都沒有異常情況。 當檢查陳小姐後發現她頸椎工能失調,頸椎活動受阻,手部肌力減弱,頸部和背部肌肉彊硬,她的面部麻痺應從頸椎病變所引致的,經數次 Cox 頸椎軟骨減壓治療 後,陳小姐的面部麻痺完全消失。 陳小姐 41歲. 個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