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11月3日 · 港股中長線投資入市時機已臨. 2022-11-03 聶振邦. 昨日 (11月2日) 下午2:00前天文台宣佈8號風球生效,所以下午港股交易時段不足一小時,恆指上升371點,錄得二連升,收報15,827點,為10月24日以來最高收市位。. 於10月24日恆指跌逾千點,於10月21和24日的恆 ...

  2. 2024年4月11日 · 2024-04-11 聶振邦. 自去年8月2日以來恒指受制於150天移動平均,截至今年4月9日長逾八個月,昨日 (4月10日) 終見突破。 當日開報16,926點,高於150天線處於16,921點,為去年8月2日以來第二度開市位突破此。 不過關鍵還是關注恒指收市位的位置,當日收高於17,000點,亦較150天線高出超過100點,有望下週企穩在此之上。 另可留意由去年5月24日計起,最多只見連續三日收高於此,僅見於去年6月15至19日,繼而便是7月31日和8月1日連續兩日收高,相隔逾八個月後,昨日才見再度突破收市。 分析上破阻力位條件. 這明顯反映150天線是自去年5月下旬以來重要的阻力位參考,反過來看,倘若下週確認企穩在此之上,視為恒指具備續升條件。

  3. 2021年11月10日 · 一般移動平均嘅用法,比如五十天平均由下向上穿250天,其實係代表近50天嘅短期趨勢,比250天嘅長期趨勢好,近期情況有所改善,所以相信未來會持續好。 我哋就用咗恒生指數做一個例子,大家睇圖可以見到,係2020年11月中,出現咗五十天平均線上穿250天平均。 之後情況係咪一直好啦,大家可以見到係呢個例子上,都好似OK。 但如果用佢嚟出場的話,因為用平均,一定會有延遲,會要到下降趨勢已經形成咗,佢先會叫你出場。 另一種比較常見過動能投資方法,就係直接比較不同股票或基金係過去既表現。 依種方法,好多人暗中用左都唔知。 大家都係睇過去乜類別回報表現好,就跟住買嗰隻,大家其實暗中都係用咗動能投資,覺得過去表現好嘅喺未來都會表現好。

  4. 2020年10月23日 · 2020-10-23 蔡嘉民Calvin. 很多投資者都會糾結於長線及短線交易, 總有人以股神巴菲特的價值投資法作例子支持長線投資, 亦有人會以傳奇數學家Jim Simon的文藝復興對沖基金成功例子支撐短線交易。 長短交易之爭,就如武俠小說中的武當派及峨眉派, 雙方支持者都議論紛紛。 以往我都有寫過專欄文章探討兩者的優劣, 這次專欄,打算以新角度分析一下。 其實長線投資與短線投機有一個本質上的不同, 長線投資做的是預測,短線投機是賺取市場的非有效性。 舉個例子,長線投資是找出潛力股、優質公司, 關注的是企業基本,如行業前景、管理層、財務數字等等, 因此選股時,是在作預測,預期哪些公司會於3、5,甚至10年後 會大幅成長,買的是預期及希望。

  5. 2021年9月27日 · 2021-09-27 聶振邦. 自9月9日起,9月份恒指表現失守8月底收報25,879點,從月圖看由升市變成跌市,於9月13至16日見四連跌後,收低於25,000點,報24,667點,跌破8月20日收報24,849點,創去年11月3日以來新低收市。 但跌勢未見停止,於9月21日低見23,771點,創去年10月6日以來新低。 留意去年9月25日恒指低見23,124點,是去年6月1日以來的低位,若見失守代表恒指要創逾一年新低。 誠如上周四 (9月23日) 發佈市評文章表示,近月有關內地及港澳行業整頓消息,普遍首先出現在外國傳媒報導。 處於消息極為敏感的氛圍下. 這等報導為外國投資者瞭解內地及港澳行情的主要渠道,而市場又傾向解讀為負面消息,令外資沽壓接踵而來。

  6. 2023年8月31日 · 現時港股技術面形勢夾雜著後市利好及利淡訊號,醞釀確立方向,而基本面則有週末 (8月26日),國家的財政部證監會三大交易所均官宣重大政策調整其中包括印花稅利好IPO再融資兩融減持等政策市場稱為四箭齊發的利好消息加持所以後市利好稍見機會較大。 倘若今日恆指收高於18,580點,下一步可留意8月11及14日之間的下跌裂口,頂部見於8月11日低位19,049點,反映當企穩18,600點後,便上望19,000點心理關口。 過去三日大市成交金額都略高於1,000億港元,需見進一步增至1,200億至1,500億元之間的健康水平,港股升勢才會較穩定。 作者:聶振邦. 分享給你的朋友. 美股表現近年持續強勁,不知如何入手?

  7. 2022年4月28日 · 2022-04-28 Alvin Yu. 港交所(SEHK:388)公布今年首季業績,盈利按年跌三成,股價應聲下跌,長線投資價值尚存? 港交所盈利大跌. 港交所在2022年度首季的總收入為46.9億元,按年下跌20%,加上營運成本按年上升7%,成本上漲蠶食營運邊際,更加劇了規模不經濟,港交所盈利能力自然受壓,導致盈利大幅下跌31%。 港交所首季業績倒退的主要原因是牛熊交替的自然影響。 去年第一季度正正是大牛市登峰的尾段,而牛市頂峰有助港交所的收入及盈利維持在高水平,交投活躍本已有利港交所的徵費量增加,而成交價水漲船高亦可提升費用計算基礎。 踏入2022年,港股由牛市高位大幅回落三四成,費用收入基礎隨之以收縮。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