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一、寓言. 顏回輸冠. 顏回愛學習,德性又好,是孔子的得意門生。 一天,顏回去街上辦事,見一家布店前圍滿了人。 他上前一問,才知道是買布的跟賣布的發生了糾紛。 只聽買布的大嚷大叫:「三八就是二十三,你為啥要我二十四個錢? 」顏回走到買布的跟前,施一禮說:「這位大哥,三八是二十四,怎麼會是二十三呢? 是你算錯了,不要吵啦。 」買布的仍不服氣,指著顏回的鼻子說:「誰請你出來評理的?...

  2. 顏回輸冠」這則寓言不見經傳,但看似正面的寓意裡,卻引發一些爭議? 下一回,好久沒有提筆的遙光,將會與各位好好的說上一說。 傳統中國文學網站: http://www.literature.idv.tw

  3. 主題:古人名字的區別. 現代的人介紹自己,通常是會講自己的名字。. 但是在古代,「名」、「字」,可是有很明顯的分際。. 古代衛生條件不好,因此,古人出生三個月以後,確定這個小孩能活下來,才由父親正式取「名」。. 「名」是幼時在家供長輩稱呼用 ...

  4. 一、前言. 老子是道家的開山始祖,數千年以來他的身世就像是一個無解的謎團,但是他的著作《道德經》卻是深遠地影響了數千年來中國人的思想與生活。 老子的生平,雖然是個難解的謎,但其史料流傳,廣為一般大眾所接受的立論,便是《史記。 老莊申韓列傳》中所提及: 老子者,楚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也。 姓李氏,耳,字伯陽,謚曰聃。 周守藏室之史也。...

  5. 前論. 志怪小說在中國傳統小說裡,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其中又以魏晉南北朝與清為兩大興盛期。 清代寫志怪小說的風氣,正是由《聊齋誌異》所興起,然其價值,並非僅此而已。...

  6. 主題:國學常識--文史不分家. 在中國文學裡,我們常常會聽到一句話:「文史不分家」。. 這是因為研究文學的人,一定要對歷史瞭如指掌,才能在歷史的脈絡裡,找出文學演變的形跡;同樣的,史學家必須要具備文學的深厚底子,才能透過文學技巧,把歷史 ...

  7. 中國古代作家能夠在作品中表現出個性的,屈原以後便算是陶潛。. 梁、昭明太子特別欣賞他的作品,曾經替他作傳記,序說:「其文章不群,辭采精拔,跌宕昭彰,獨超眾類,抑揚爽朗,莫之與京,橫素波而傍流,干青雲而直上,語時事則指而可想,論懷抱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