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5月9日 · 地政總署測繪處除製作傳統嘅二維紙本地圖香港街》,仲推出可視化三維地圖應用正射校正技術修正航空照片嘅偏差最新版520頁香港街就用咗超過2000張正射影像合併而成現已發售電子版e香港街亦可喺地政總署網頁免費下載

  2. 本網站為明報新聞網。自1995年推出的明報新聞網,一直為全球華人提供最具公信力的新聞資訊。明報網站是一個大型綜合入門網站,現設有多個獨立主題網站,涵蓋新聞、時事、財經、健康、教育、科技、旅遊、娛樂、生活等題材,為讀者提供高質素的內容及網上增值服務,明報網站會員更可在 ...

  3. 2023年6月21日 · Google地圖」(Google Maps)近日推出新功能「沉浸式實景」,本月起安卓(Android )及iOS手機版本的「Google地圖」App,陸續為全球逾500個地標加入沉浸式實景圖,當中包括香港文化中心、太空館及香港藝術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天際100香港觀景

    • 不「離地」的塗鴉創作
    • 藝術展帶動市民思考日常生活
    • 藝術與多元化社會

    社區建立的初衷是分享共同經驗,從而將不同群體和獨特的活動形式結合一起。近年深水埗備受藝文界歡迎,主因是社區的歷史背景深厚。2016年的HKwalls街頭文化藝術節選擇在深水埗舉行,啟動該區活化過程。HKwalls邀請海外藝術家在區內商店鐵閘及大廈外牆畫上與社區或香港有關的塗鴉,藝術家的牆畫創作很多以曾經於深水埗興盛的布業、五金舖、玩具店等為主題,亦有一些塗鴉以香港特色的廣告貼紙和李小龍為主題。這些塗鴉既美化舊區面貌,亦能反映深水埗特色。因為與社區有緊密關係,塗鴉創作並不「離地」。 對大部分中小同學而言,校園就是他們生活的小社區,教育大學文化與創意藝術學系連續3年與保良局合辦「創藝@校園」(Arts@School)美化校園計劃,在全港20多間中小學開展美化校園創意活動。為期數月的活動為在校師生...

    教大同學們先後在2019年1至2月及2021年5月,於K11 Art Mall舉行由他們親自策劃並製作的藝術展「玻璃活」及「日.紙」。前者主要以玻璃作媒介,去創作一系列與生活有關的藝術品,例如利用玻璃拼製來模擬一棟高樓大廈與抹窗工人,及利用回收玻璃製作有趣的裝置,引領觀展人思考環保。而「日.紙」則以紙為主要媒介,同樣以藝術探討生活日常,例如利用紙皮製作大型面具反映疫情對人的心理影響,亦有同學利用廢紙創作敲擊樂器。這類型的社區藝術有助加深人們對日常生活的理解,促進人與人對話、交流與情感聯繫,進而以一種感性方式重塑社區情感空間,尋求改變的契機。 受疫情影響,不少人都會網上購物,卻因而引致送貨包裝廢物增加的問題。教大文化與創意藝術學系與環保組織「環保觸覺」在618上海街舉辦了名為「購.勿奢Wrap...

    社會學家貝克爾(Howard S. Becker)在《藝術界》(註2)一書指出,藝術具有社會性。從社區藝術的理論和實踐發展中可清楚看到,社區藝術源於特定的社會需求,並通過藝術方式將這些需求轉化為具體、集體的行動。 教大文化與創意藝術學系今年將與香港旅遊發展局合作,在西九文化區舉辦名為「西油記」的社區藝術展覽,旨在讓市民和世界各地旅客更深入認識位於香港西九龍的各社區,包括油麻地、佐敦和西九文化區。參與的教大同學將會到西九龍區以外的中小學主持工作坊,及帶領學生遊覽西九龍區內的歷史建築和文化足迹,讓區外學生認識西九龍區的文化和歷史。教大同學亦會與中小學生一起製作相關藝術品,並在展覽中展出,其間通過協作與集體創作進行反思,創作過程強調和尊重獨立個體的共同實踐。這種模式可以使人們聆聽不同聲音,這是多元...

  4. 2020年4月27日 · 答案. 明報報料熱線﹕ 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 【明報專訊香港地少人多你知道哪處是由填海得來的嗎觀察不同年代的地圖我們可以知道香港的地貌變化及發展地政總署測繪處最近回顧過去的地圖繪製技術不但告訴我們在科技尚未發達時人們如何繪製地圖還找出舊時的香港地圖讓我們得知香港在過去數十年的變化

  5. 2022年10月20日 · 香港島1841年人口有多少?1874年香港公廁清理糞便投標書是怎樣?「平安小姐」、「斑馬佬」是什麼?政府檔案處五十周年推出專題展覽「檔案存珍五十年」,以館藏歷史檔案介紹香港食、住、行、樂四個方面,本文挑選其中4個有關香港的冷知識,趣談昔日香港

  6. 2022年5月20日 · 五六十年代的九龍城是什麼樣子地政總署測繪處公開150張在1952至1969年間的舊香港照片當中20張展示了九龍城舊建築物和街景例如宋王臺公園冠珍醬園合成士多龍城大戲院培民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