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香港0 3定義 相關

    廣告
  2. 上個月有 超過 100 萬 名用戶曾瀏覽 agoda.com

    立即預訂可慳更多,Agoda®一直保證最低價! 我們全天候為你提供協助,出走都唔會注定一人!

搜尋結果

  1. 2022年9月23日 · 根據政府公布,「0+3」安排實施後,從海外及台灣抵港者毋須入住檢疫酒店,惟接受3天醫學監測,其間獲發「黃碼」,可以上班上學,不可進入餐廳等處所。入境0+3 相關報道: 政府放寬入境措施 下周一起「0+3」 未提「0+0」時間表

  2. 2022年10月27日 · 日放寬自由行後 港出境客隨即升. 【明報專訊】「0+3」入境防疫安排實施一個月,本報比對措施實施前後一個月的機場出入境旅客人次,入境人次由16萬多增至實施後的逾22萬,增幅35%,當中非本地旅客的入境人次只升8.97%。. 旅遊界及餐飲業界均表示 ...

  3. 2022年9月23日 · 因應新冠疫情實行近兩年的入境人士酒店檢疫安排即將取消。 政府公布,海外抵港人士下周一起將實行「0+3」安排,從海外及台灣抵港者毋須入住檢疫酒店,惟須經3天醫學監察,其間獲發「黃碼」,可以上班上學,不可進入餐廳等處所。 至於何時實行「0+0」,李家超指,引入「0+3」方案已比「3+4」方案取得很大進步,如於控制疫情方面取得積極進展,將會有更多空間採取額外措施,又指「若每次新措施都推出順利,前進空間同速度可以快啲。 」他強調,政府已向單一大方向有條不紊地進行,亦以積極態度看待疫情走勢,目標是希望回復到「最少管控」及「最大方便」。 醫務衛生局長盧寵茂交代安排,海外及台灣人士下周一起抵港後,毋須入住隔離酒店,但須接受3天醫學監測及4天自行監測。

  4. 2022年11月15日 · 盧文端港不0+0因顧內地. 【明報專訊】早前內地公布多項放寬入境檢疫措施,全國僑聯副主席盧文端今日在本報撰文(刊B11)稱,放寬措施與「動態清零」不可對立,而是要並行不悖,又說特區政府大幅放寬入境檢疫安排,獲中央大力支持外,亦發揮 ...

    • 世界進入美國的「戰爭邏輯」
    • 金融、航運、貿易中心 地位不容有失
    • 底線思維與危機感
    • (一國兩制新階段的挑戰.四之一)

    俄烏戰爭仍在拖延下去,歐美等地對俄制裁亦會延續及擴大。烏克蘭人民飽受戰爭苦難、流離失所,整個國家亦毁壞不堪,令人痛惜,奧地利總理內哈默(Karl Nehammer)4月11日訪問莫斯科後,說與普京總統的會談是艱難的,「我們不應抱有任何幻想,普京總統進入到自己的戰爭邏輯中,他正在採取相應行動,還希望是迅速的軍事行動能夠成功」。 由美國發動及領導的對俄羅斯的空前和廣泛制裁,其實是一種新型的全方位「戰爭」,包含政治、金融、貿易、能源、科技、交通、運輸、通訊等方面;參與制裁的不單是政府,也包括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Google、Apple、Amazon、Netflix、微軟等國際機構。 當中的金融制裁不僅將俄羅斯主要銀行移出SWIFT(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清算體系,還限制其在國際資...

    美國已把中國視為最大敵國,而在地緣政治方面,台灣比烏克蘭更對美國遠為重要,因此未來幾年,美國政府在其「戰爭邏輯」下的對華鬥爭只會持續增強和擴大。自2020年起,美國對香港及/或中國內地已實施經濟等方面制裁;以後幾年,隨着形勢發展,香港作為中國的國際城市,其國際金融、航運和貿易中心的地位和角色將可能面對新衝擊。 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支持港澳鞏固及提升競爭優勢,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對於香港,其一是提升4個傳統中心的地位:國際金融中心,包括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國際資產管理及風險管理業務;國際航運中心;國際商貿中心;及亞太區國際法律和解決爭議服務中心。其二是發展4個新興中心:國際航空樞紐地位、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及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此謂八大中心。 這個規劃綱要是在去年...

    現屆特首領導的政府,於過去兩年應對新冠病毒雖已盡力,在不同階段亦有其成績,但仍未能使大多數市民滿意;其中最主要問題是政府顯得「見步行步」,未有早作較壞和最壞的估計而預作準備,因此在推行各項政策和措施的開頭階段,都讓人覺得亂象叢生、計劃不周。正如過去兩年為抗疫先進城市的上海,最近疫情急速變壞及出現「封城」亂象,受到的批評是沒有「底線思維」、及早準備;反之深圳因在「封城」前做足準備,在「封城」7天後如期依序解封。習近平的解說是:「要善於運用底線思維的方法,凡事從壞處準備,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做到有備無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動權」;去年3月又強調當前面臨的風險考驗「一點也不會比過去少」,故要增強「底線思維」。 筆者多年前曾兩度訪問新加坡,當地接待官員、議員和學者都眾口一詞說「我們一向以來都有危機...

    作者是香港政策研究所董事暨行政總裁(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5. 2022年7月28日 · 2022年7月28日星期四. 香港市民如何判斷什麼叫假新聞」? (文:李立峯) (09:00) 圖2之1. 隨着疫情減退和所謂「新常態」的出現,社會上的焦慮情緒比之前緩和一些。 不確定性和焦慮是謠言及假消息的土壤,當焦慮下降時,謠言和假新聞四起的現象也自然有所減退。 不過有關方面仍在研究假新聞法的可能性,而學界亦繼續嘗試展開不同研究,多了解相關現象。 世界各地就着假新聞立法的爭論,多圍繞在假新聞的定義上;若定義不清或太廣,假新聞法很容易有意或無意地成為打擊資訊和言論自由的工具。 「假新聞」概念定義不易操作. 要在概念層次上定義假新聞或虛假資訊不太難,學界一般共識是虛假資訊有兩個特徵,第一是有事實性的錯誤,第二是其生產和發布有欺騙意圖。

  6. 2021年1月22日 · 簡單來說,這種思維是政府提供的醫療、房屋、福利、社會保障等服務,受助對象必須是有需要的市民,而且他們必須證實自己的需要。 回看《2019年香港貧窮情况報告》,勞福局長羅致光認為,2019年貧窮人口的數字雖然上升,但經過政府各項福利政策的介入後,貧窮率其實有下降,從2018年的9.3%稍微降至2019年的9.2%。 局長要解釋的是,香港的社會安全網並非沒有發揮效用,最少政府提供的社會服務,尤其社會保障,成功把2019年貧窮人口從149.1萬減至64.2萬,因而避免了資本主義醜惡一面的出現。 社會安全網的作用未能追上時代變遷. 社會安全網的作用,應否停留在避免資本主義醜惡一面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