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馬鳴菩薩 相關

    廣告
  2. 上個月有 超過 100 萬 名用戶曾瀏覽 agoda.com

    立即預訂可慳更多,Agoda®一直保證最低價! 我們全天候為你提供協助,出走都唔會注定一人!

搜尋結果

  1. 馬鳴菩薩 ( 梵語 : अश्वघोष , Aśvaghoṣa ,?—?),音譯 阿濕縛窶沙 ,大約生活在西元二世紀或更早。 佛教僧侶,古印度佛教宗師、詩人、劇作家,在 說一切有部 出家,經常被歸為 譬喻師 一派。 在 雜密 中,以乘白馬之白衣大士形象成為 密教 本尊 [2] ;在 天台宗 、 禪宗 及 華嚴宗 等被推崇為佛教第十二代祖師。 對 漢傳佛教 有深遠影響的《 大乘起信論 》,自隋朝時開始託名為馬鳴所作。 名號 [ 編輯] 「馬鳴菩薩」是尊稱,其本名或法名不詳。 此尊號由來很多,唐朝 法藏 略舉三種馬悲鳴說,其中最常見的是因其說法能感動眾生,使 馬 悲鳴不食 [3] ;亦有說他前世用神通力現白馬,使白鳥鳴妙音 [4] 。

  2. 名號. 「馬鳴菩薩」是尊稱其本名或法名不詳。 此尊號由來很多,唐朝 法藏 略舉三種馬悲鳴說,其中最常見的是因其說法能感動眾生,使 馬 悲鳴不食 [3] ;亦有說他前世用神通力現白馬,使白鳥鳴妙音 [4] 。 此外,他又被尊稱為功德日 [5] ,作為東印度佛教領袖,與 龙树 、 提婆 、 鳩摩羅羅陀 齊名,被譽為四日照世 [6] 。 根據 多羅那他 《印度佛教史》記載,比較了《大毘婆沙論》與《俱舍論》,印順法師認為《大毘婆沙論》中的「達摩蘇婆底」、「法善現」是馬鳴的別名 [7] ;馬鳴與毘羅為一人異名,毘羅意譯為勇,因此印順法師認為大勇菩薩可能也是馬鳴的譯名之一 [8] 。 生平.

  3. 馬鳴菩薩是西元二世紀初人生於中印度舍衛國婆枳多的婆羅門家族初習外道博學善辯後為印度長老脅尊者折服皈投尊者座下為其弟子。 出家後的馬鳴,深研佛法,博通三藏,到處弘法化眾,因為他加入了佛教的行列,所以大乘佛教經他提倡,風靡印度,盛極一時。 他是一位佛教的文學家、音樂家,作品涵蓋詩歌、戲劇、音樂等,都是望重當時,聞名於世。 例如,他將佛陀的一生用梵語寫成的敘事詩《佛所行讚*1》,不但文辭優美,敘事細膩,而且風格鮮活,可以說是古典時期梵語文學的先驅,也是開優美文學的先河,不但於五印度及南海諸國傳誦一時,後來貴霜王朝*2的佛傳雕塑即依此詩偈而製成。 此書與記述佛陀的異母兄弟難陀的敘事詩《孫陀羅難陀詩》,同為馬鳴菩薩重要的兩部詩歌代表作。

  4. 2011年4月22日 · 中印度出了一位有名的大師人們尊稱他為馬鳴菩薩」,他對大乘佛學起了開端的作用馬鳴菩薩本學婆羅門教擅長音樂及詩歌聲譽很高。 後歸依佛法,拜脅長老為師。 脅長老是北印度的高僧,他深慮當時沙門中缺傑出人才,佛法漸見式微,沒有人能負起弘揚佛法、開導眾生的責任。 他聽說中印度有位外道,才識過人,能言善辯;這位外道年輕好勝,自恃才高,要與沙門中學子辯論。 他揚言:「如果沙門中沒有人敢站出與他辯論,那就說明服輸了,從此就不准公鳴犍椎(是古印度召只僧眾的一種木製法器),不得進行僧伽活動,也不得受人供養! 」。 脅長者暗想此人定非等閑之輩,很想去會會他;倘有可能,就想度他歸依沙門。 他不顧年邁體衰,跋涉水地往中印度去。 路上經過一個寶剎,有一群小沙彌見他年老慈祥,就圍著他打趣說笑。

  5. 馬鳴菩薩_百度百科. 馬鳴菩薩 天竺 國人,禪宗尊為天竺第十二祖,與 迦膩色迦王 同時代,約為西元一世紀的人。 他是位 佛教 詩人和哲學家。 馬鳴是中印度舍衞國娑枳多城人,出身婆羅門家族,博學又善辯。 曾與印度長老脅尊者對論,深受折服,於是皈投尊者座下,為其弟子。 出家後的馬鳴,深研佛法,博通三藏,到處弘法化眾,極受國王器重。 此外,他也感化了月氏國王 迦膩色迦 ,帶領臣民皈依向佛。 [1] 別 名. 天竺第十二祖. 所處時代. 西元一世紀. 出生地. 中印度舍衞國娑枳多城. 本 名. 馬鳴菩薩. 目錄. 1 生平. 2 傳記. 3 傳承. 4 詩作. 5 佛教戲劇. 6 代表作. 7 佛經. 8 其它. 生平.

  6. 基本介紹. 本名馬鳴菩薩. 別稱 :天竺第十二祖. 所處時代 :西元一世紀. 出生地 :中印度舍衛國娑枳多城. 生平,傳記,傳承,詩作,佛教戲劇,代表作,佛經,其它, 一次,迦膩色迦王帶兵入侵中印度摩竭陀國,要求三億金作為撤兵條件,並揚言如果沒有錢,可以改用佛缽及馬鳴相抵。 果然,迦膩色迦王獲得這兩項稀世寶物,歡喜不已,但群臣卻都表示不滿,而議論紛紛。 迦膩色迦王為了使大眾能了解馬鳴的辯才與智慧,更為引導大眾體悟佛理,就召集所有沙門外道,禮請馬鳴升座說法,會中同時有七匹已經餓了六天的馬隨眾聞法。 馬鳴說法後,大眾皆聞法悟道,連這些馬都感動地嘶鳴,於是臣民心生感佩,景仰馬鳴的高德懿行。 由於群馬受到感化的奇蹟異象,因此世人就尊稱他為“馬鳴菩薩”。 傳記. 《馬鳴菩薩傳》

  7. 三十四本生傳的作者馬鳴菩薩他是印度很著名的大學者馬鳴菩薩一開始不是佛教徒是婆羅門種姓因為這個緣故而學習外道其實他本人對佛法是有信心的從傳記上來看成為外道並非他所願當時他是屬於外道的數論派非常地聰明獲得護法的授記而且他不只學外道法對佛教內明也有涉獵。 他修「大自在天成就法」七天,就得到大自在天的現身加持,並授記說:「你不論找誰辯論都能贏,但遇到比我厲害的對手時,就沒有辦法了。 」馬鳴菩薩原本就很聰明,得到大自在天加持後,更如虎添翼。 印度的內道、外道常互相辯論,如果內道辯輸外道,就要服輸而改變信仰,歸入外道門下;反之亦然。 因為馬鳴菩薩非常厲害,使得東印度的佛教徒都辯倒而成為他的弟子,乃至外道的四部也都成為其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