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4月29日 · 《我的妹妹萌奇》 【明報專訊】香港的郊野是馬騮的地盤,金山郊野公園便因經常有獼猴出沒而著名,故又名馬騮山。 牠們抓耳撓腮,上竄下跳,炯炯有神的眼睛,擺動小屁股,看似天真無邪,但原來是個會搶劫山客的大頑猴。 說到頑猴,不能不提以下這兩套古典著作——《西遊記》及《羅摩衍那》 (Ramayana)。 一套被納入中國四大名著,一套是印度兩大史詩之一,都以神怪馬騮為要角,且看牠們有什麼歷險。 《西遊記》孫悟空. 明代吳承恩創作志怪小說《西遊記》,記述唐三藏五師徒前往西天取經的故事。 孫悟空的「招牌」法器,必定是可變大縮小的如意金箍棒,伏魔降妖,拯救被妖怪所劫的師父唐僧,形象英勇。 全書共一百回,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介紹故事主角孫悟空的誕生。

  2. 2016年10月21日 · 此句出現於文章開首部分,主要刻劃遊歷永州山水。 其中「醉」、「臥」、「起」三字均曾用作頂真,承接上句,開啟下句,清楚刻劃一個連貫的郊遊過程——先是坐下來飲酒,醉了就相枕而躺下睡覺,睡覺時發了一個夢,夢醒後即時起來,起來後又立即離去——令讀者看到一氣呵成,緊密連貫的動作,大大增強文章的可觀性。 (圖b) 作者於此運用頂真,清楚刻劃日落西山,暮色逐漸降臨,瞬間變化的情景。 讀者可看到,暮色由遠而近,直至消失,毫不間斷。 (圖c) 強調對遊歷有了新的體會,「嚮之未始遊」就是指遊歷西山以前的體會,至於「遊於是乎始」,就會強調得西山後的全新體會。 作者以「遊」字作連貫,清楚表達遊歷的體會和心態上的轉變。 2 誇張. 有助突出描寫對象的特點,令讀者的印象更深刻。 分析如下:

  3. 2017年10月6日 · 文言範文﹕〈岳陽樓〉寫作手法分析(二) 手法多樣 豐富修辭. 【明報專訊】上期分析了〈岳陽樓〉描寫、對比和襯托手法,今期續談借景抒情和修辭技巧。. 借景抒情 再抒胸臆. 作者寫洞庭湖的哀景和樂景,再述「遷客騷人」觀不同的景色均有不同的感受 ...

  4. 2016年10月14日 · 在法華寺西亭看見西山,深感其特異,於是出發前往。 到達後發現西山高聳,數州之土地皆收眼底,附近的山丘山谷,都成了小土丘和小土坑,遠眺更是「外與天際,四望如一」,從景色而論,在西山上得見的諸景,已遠較永州其他山水為佳。 以遊歷表現之別突出西山景色. 作者遊永州諸山後,只是「傾壺而醉」、「相枕以臥」、「覺而起,起而歸」,只見寫意,卻沒有不捨。 遊歷西山,作者仍有飲酒,卻竟然「不知日之入」,直至日落西山仍不願離開,由此突出西山景色,更勝一籌。 以鄰近小山襯托西山高聳特立. 特意描述從西山之巔俯視群山的景色,「其高下之勢,岈然窪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遯隱」,西山之下,山谷只是小土坑,山丘亦只如小土丘,而且周圍的景像一覽無遺,突顯了西山之高。 2 結構嚴謹.

  5. 2021年5月11日 · 〈岳陽樓〉寫於慶曆六年,全文分四層次:記敘背景和寫作原因、描寫岳陽樓所見洞庭湖的景象、抒發登岳陽樓所見所感,最後議論士人當以天下為己任的使命,點明題旨。

  6. 2015年5月15日 · 【明報專訊】常人在盛怒時,理智不敵情緒,容易出口傷人,甚至動粗,若然不及時勸止,後果不堪設想。 而「立於生殺之位」 (董仲舒《春秋繁露?王道通三》)的君王,盛怒時動輒置人於死地,就更容易鑄成大錯。 有一次,齊景公因為愛馬病死而怒火中燒,下令要將養馬者肢解。 幸好晏子機智,及時勸服齊景公,救回養馬者,亦保住齊景公的名聲,一舉而兩得。 《晏子春秋?內篇諫上》 (1) 景公使人養所愛馬,暴病死,公怒,令人操刀解 (2)養馬者。 是時晏子侍前,左右執刀而進,晏子止之,而問于公曰:「敢問古時堯舜支解 (3)人,從何軀始? 」公懼然曰:「從寡人始 (4)。 」 遂不支解。 公曰:「以屬獄 (5)。 」晏子曰:「臣請為君數 (6)之,使知其罪,然後致之獄。 」公曰:「可。

  7. 2020年12月15日 · 這個故事說明了孔子創造性地以仁——即人關懷他人的內心情感,尤其對親人生命消逝的悲慟,來解釋禮——即對行為的外在規範,「把原來是外在的強制性的規範,改變而為主動性的內在欲求」 (李澤厚《美的歷程》)。 以生活為例,交通工具上見老弱或孕婦站立,不忍心他們辛苦,主動讓座,放棄一時舒適,乃內心情感表現在外的行為,久而久之,形成一種合理的規範,而不是沒有道理的強制律令。 仁內禮外,孔子把二者鑄成一個錢幣的兩面。 孔子回答宰我問喪,是從仁到禮;回答愛徒顏淵問仁,則是從禮返仁。 禮是關懷別人有諸內而形諸外的行為表現,人只要遵循禮的規範 (復禮),便能克制自己對享樂物慾的追求 (克己),盡情呈現和發揮對他人由衷的關懷,達至仁的境界 (為仁)。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