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骨科醫生沙田區 相關

    廣告
  2. 子承父志,行醫濟世數十年,可上門診治不收上門費,歡迎預約,到達全港各區。 資深跌打師傅,專科治療風濕、 坐骨神經炎痛等,行醫數十年,歡迎預約。

    將軍澳寶林區慧安園商場 B93

搜尋結果

  1. 2019年3月9日 · 骨科專科醫生梁漢邦指出腕管綜合症可說是最常見的骨科疾病之一主要是手腕不斷重複相同動作引起勞損所致患者多為中年以上人士並以女性居多原因是她們的腕管先天較為細小他警告長時間玩手機最嚴重會壓傷腕管內的神經綫最終令手指失去觸感無法進行拿筷子扣鈕等精細動作。 中年女士腕管受損較常見. 他稱,以往腕管綜合症與工作有關,例如經常因做家務而要扭毛巾和拭抹的家庭主婦,或是長時間用電腦的打工仔,但現在則較多與玩手機有關,特別是手機愈大愈重,手腕的壓力亦愈大,而且一玩又往往可以玩上一、兩個小時。 重複及過度使用手腕關節,令腕管內的筋腱出現發炎,是腕管綜合症出現的主因。 其他病症如懷孕引起水腫、甲狀腺功能失調、腎病、類風濕關節炎等也可引發腕管綜合症。

  2. 2020年1月5日 · 今年69歲的詹女士,本職為護理員。 2004年工作時拗傷腰骨,經檢查後才得知為骨質疏鬆。 當時詹女士認為休息一會就沒事,故從早上等到下午才去醫院求診,更要做手術。 「原來好嚴重,醫生說我一定要留院。 我以為是一般骨折,但留院1個月後,醫生才告訴我,是骨質疏鬆影響到受傷。 出院後,詹女士首年要用拐杖及輪椅輔助,骨折嚴重影響生活,洗澡也困難。 「缺乏疾病常識的情況下,對身體機能急速衰退全無防備,連下樓買菜也做不到。 」當時家人長居海外,詹女士亦不懂得向社署、社工求助,只好依靠仍留港的弟妹長途跋涉來照顧自己。 術後復康期長達兩年,期間不斷做物理治療,詹女士坦言進度緩慢又辛苦,也無法完全恢復。 「當我自以為復元得不錯,想再投入工作時,才發現力不從心。 腰骨弄得這麼傷,根本發不了力,難以工作。

  3. 2023年7月6日 · 香港很多人因為沒有公司醫療保險,傷風感冒的時候需要自費去私家門診,少不免數百元起跳的診金。 現時市面上有不少門診保險是獨立出售,有助港人降低醫療開支,除了普通科、專科、中醫門診外,部份更涵蓋X光診斷及化驗、物理治療、跌打,甚至是門診手術及癌症治療。 本文比較了市面9款門診保險,以便協助到大家選購到適合自己的產品,其中包括有: AIA友邦(註1)、Blue、Blue Cross 藍十字、Cigna信諾、HK Life香港人壽、Prudential保誠、YF Life 萬通、Zurich 蘇黎世。 首先簡單比較各份門診保險之基本保障及保費。 圖表1:門診保險比較(醫療網絡、普通科門診、專科診症、中醫門診) 假設投保人為6歲、35歲、55歲非吸煙人士,並以下列產品中較高級別的計劃作比較.

  4. 2024年4月27日 · 最基礎的計劃只保障普通科門診,保費較高的則包含普通科、專科、中醫門診和物理治療,但門診手術、X光及化驗測試、牙科服務則不在保障範圍内。 2. 無需先持有個人/團體門診醫保,可獨立索償的計劃: (假設投保人為35歲非吸煙人士) 大多保障普通科、專科、中醫門診. 此類計劃可獨立索償,保費愈高,自付費愈低,目前市面上的計劃一般都會保障普通科、專科、中醫門診、物理治療,僅個別不保後兩者。 專科大多需要轉介信。 藥物方面,普通科、專科門診一般包最多3天基本藥物,中醫門診一般包2天中藥。 少數計劃的專科藥物保障額較高,blue、保誠可包4天,信諾可包5天。 約一半計劃保障X光及化驗測試,每年賠償限額在500~5000港元之間。 大多數計劃不保門診手術,或者作為附加保障需另付保費。

  5. 2022年4月13日 · 網絡醫生地圖網絡醫生地圖服務開創以地圖模式查找醫生資料通過手機GPS準確定位搜索自身所在位置1公里內符合客戶醫療保單保障範圍的網絡醫生資料。 掃碼就診功能:掃碼就診服務銜接醫療服務與保險服務,只須出示APP中的二維碼,供醫療機構掃描,即可在保單承保範圍內支付醫療費用。 就診過程全程毋須出示實體醫療卡、現金,也毋須動筆簽名確認,更毋須另行遞交索賠申請,體驗「無現金全數字化健康保險理賠服務」。 電子理賠服務:電子理賠服務讓所有門診保險受保人透過電腦或手機應用程式,隨時隨地遞交理賠申請及查詢理賠狀況,締造無紙化的理賠體驗,推動綠色金融發展。 另外,為方便更多大灣區客戶的醫療需求,更開放接受以人民幣簽發的內地門診單據。 責任編輯:區祖飛. =====.

  6. 2024年4月25日 · 市面上物理治療費用大約是800至1200港元一次,10Life參考市場上收費水平,找出5款物理治療保障較全面的意外保險產品。 從表1可見,就上述物理治療假設情況, 保誠、恒生及藍十字的產品可全數賠償 ,所以得到物理治療保障評分10分滿分。 - 表1: 比較5款意外保險物理治療賠償保障(港元)- 假設投保人士為35歲文職人士. 點擊圖片放大. 值得留意,大部分意外保險均要求,在接受註冊物理治療師治療前,受保人須先得到註冊醫生建議或持有轉介信。 假如消費者為了物理治療開支保障而揀選意外保險, 應考慮以下三大事項: 是否僅需要物理治療? 如果需要多種治療,可能需要更高的醫療費用限額; 平日物理治療的費用金額多少? 假如較為昂貴,可考慮不設每次物理治療賠償上限的意外保險; 尋求物理治療的頻率幾高?

  7. 2024年1月4日 · 首先介紹「自付費」這個專有名詞,顧名思義就是自己需要承擔的費用。 如果購買了設有自付費的醫療保險,投保人需要先支付自付費額度的醫療費用,超出自付額的部分再由保險公司負擔。 以表1顯示的門診保險為例,普通科門診自付費從20港元到220港元不等。 以本港頂級的私家醫療機構為基準作參考,養和醫院的平日日間普通診金費用為400港元。 假設你購買了自付費為220港元的門診保險,每次門診你只可以向保險公司索償180港元。 因此,在選購不同自付額的門診保險時,受保人應考慮平時到診的診所價位,計算一下相關門診保險能否保障在扣除自付費後的診金。 投保人亦要留意保費及自付費的關係,簡單來說,自付費越低,保費越高,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