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9月14日 · 理大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副系主任楊莫教授表示,這是首次運用納米技術將標靶光熱治療概念引進醫治骨關節炎疼痛,小鼠實驗結果顯示標靶光熱治療的鎮痛效果令人滿意,而且有效改善患處的運動功能。

  2. 2021年5月6日 · 本文邀來香港註冊骨科專科醫生何嘉醫生,探討導致膝關節退化的因素、各種減慢關節退化的方法,以及退化後的「補救」措施。 關節退化是指關節面的軟骨隨年月增長而出現磨損及剝落,從而影響關節活動順暢度,若情況惡化且沒有適時處理,就會變成「退化性關節炎」。 此外,當關節軟骨被磨薄或骨頭末端變厚時,會形成「骨質增生」或「骨刺」,干擾關節活動,造成痛楚。 以上種種都可統稱為關節退化,而最常出現關節退化的部位是膝頭,即膝關節。 患者走路時膝頭痛楚,尤在是長時間或長距離步行,膝頭活動自由度也會降低,例如屈曲幅度大減、無法大步行走。 膝關節是最常出現退化的部位。 (圖片:uweekly) 膝關節退化的四大因素 年輕亦有機會患病.

  3. 2024年3月16日 · 台灣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神經外科主任馮睿哲指出,多數腰薦椎退化性關節炎的病人在接受以下5種非手術性的保守療法皆能獲得改善: 1. 臥床休息。 2. 藥物治療。 3. 牽引治療。 4. 局部熱敷與按摩。 5. 射頻燒灼、神經阻斷藥物等輔助治療。 若是上述保守療法皆無法奏效時,醫師可能才會建議患者考慮手術治療,改善不適症狀。 相關文章:骨質疏鬆|跌倒恐致嚴重骨折! 60歲以上高危族群如何預防及治療? 👇👇👇. + 8. 日常生活做出9大改變 有助緩解退化性關節炎. 馮睿哲建議患者之日常生活起居可做以下9個改變,亦有助於症狀緩解與避免惡化: 1.

  4. 2023年10月22日 · 項目研發的人臍帶間充質幹細胞注射液主要用於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是一種難治性疾病,全球約有10億患者,中國約有1.5億患者。目前,國內外臨床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

  5. 2024年2月3日 · 台灣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骨科主治醫師黃銘哲說明,關節結構和功能退化通常與年齡有關,但也可能因關節損傷、長年過度使用或使用方式不當所影響。 誰容易關節退化? 年輕族群也可能發生. 關節退化通常是漸進性的,且範圍並不限於膝蓋,任何身體關節處都可能發生,像是脊椎、膝、髖關節和手指關節等,常見症狀包括關節疼痛、僵硬、腫脹和運動受限。 台灣萬芳醫院骨科部主任郭宜潔強調,退化性關節炎及膝關節軟骨缺損不再是銀髮族專利,年輕族群中,下列3族群也時常發生: - 運動族. - 工作常久站者. - 過度負重者. 如何治療? 黃銘哲指出,重點在於患者生活型態與膝蓋使用方式的改變,藥物上則是口服消炎止痛藥,或注射葡萄糖胺類藥物、關節內類固醇或玻尿酸或濃縮血小板PRP等方式,以緩解疼痛。

  6. 2023年11月23日 · 退化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關節疾病,關節軟骨因老化和損傷,引起關節發炎或疼痛。 主要好發於負載全身重量的關節,包括膝關節、髖關節和腳部關節,中柱

  7. 2021年6月28日 · 方法一:工具輔助. 以家庭主婦為例,平時買餸一袋二袋,有一定重量,要防止關節勞損,可以買餸車代替手挽。 而自去年開始,因為新冠肺炎疫情,不少家庭主婦每日要重複清潔,扭毛巾、拖地等動作在所難免,一次半次或許問題不大,但若每天重複進行,便可使用工具輔助,例如使用無需人手扭乾的地拖,減少手部用力的機會。 想減少手部關節勞損,可適當使用工具輔助,例如使用無需人手扭乾的地拖,減少手部用力的機會。 (圖片:gushiciku) 方法二:避免長期使用同一姿勢. 雖然抱小朋友一般只用到前臂的力量,對手部關節的負擔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