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知乎,中文互联网质量的问答社区和创作者聚集的原创内容平台,于 2011 年 1 月正式上线,以「让人们更好的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找到自己的解答」为品牌使命。知乎凭借认真、专业、友善的社区氛围、独特的产品机制以及结构化和易获得的优质内容,聚集了中文互联网科技、商业、影视 ...

  2. 2015年4月25日 · 谁的思想会更受到推崇,这个我不知道。. 不过他们之间的区别,我倒可以谈谈。. 朱的学派是理学,王阳明的学派是心学。. ——其实把王阳明和朱并列是不太妥的,因为王阳明并不是心学的开创者, 心学 的开创者是陆九渊,号象山,世称 陆象山 ...

  3. 首先从时间顺序和思想承继关系上看私以为孔孟是根或源朱熹是干儒学集大成者和垄断者),王阳明则是枝王突破了朱熹学说对孔孟的权威垄断自成一家但是他并非对朱的打击和完全否定从他以朱的格物说入致良知还是看得到 ...

  4. 2014年6月7日 · 12,699. 8 个回答. 默认排序. 知乎用户. 25 人赞同了该回答. 谢. @ 陈撄宁. 之邀。 前面这个回答引用的材料非常丰富,行文也像是受过学术训练的,值得学习。 此答以补充为主: 关于这个”学“字,朱在《 论语集注 》开篇里解得好:“ 学之为言,效也。 ”两个字在读音上应该是有渊源的(请小学学者指正)。 此答所就义理,君子之“学”也就是“效”。 如何效,向谁效法 ? 我们不妨看看《论语》: 子曰:“君子 食无求饱 ,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这一章中,夫子可谓是道尽” 君子之学 “,其中”就有道而正焉“一句恰恰解答了” 如何效,向谁效法 ? “这一问题。 这句话有两处重点:一在 “有道” ,一在 “正” 。

  5. 2015年4月18日 · 南浦鲁生. 说的多,写的少,做的更少。. 2 人赞同了该回答. 自然有思想上的理由,这里从另外一个角度回答。. 部分地因为在《孟子》中比较明确地表达了“道统”的传承思想,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再然后到他 孟轲 。. 韩愈重提道统自然有提高 ...

  6. 2020年11月30日 · 王阳明17岁格竹子时理解的朱熹的格物致知是否并不是朱熹的原意?. 答案 ,是朱熹的愿意。. 朱熹提了格物致知,王阳明为了验证,在竹林了格物了7天7夜,得出的结论:格物穷理、格物致知就是小人朱熹在胡说八道,故弄玄虚。. 其实从….

  7. 2021年1月31日 · 1,198. 2 个回答. 默认排序. 闲杠精. 闲聊杂谈. 原文是“思狂狷,以通拘抗之材”,思考“狂”“狷”这两种人,就能通晓这种“不及”与“过分”的人才。 (古人提倡的是中庸,是这不及与过分之间,所以这两者,属于古人眼中的偏材,极端有个性的人才。 朱熹 的解释是:“狂者,志极高而行不掩。 狷者,知未及而守有余。 "(《 论语集注 》)意思是狂者有很强的进取心,但实际上能力不行,简单说就是志大才疏;狷者没有那么高的志向,但很老实本分,洁身自好,不跟周围人 同流合污 。 发布于 2021-01-31 20:05. yy想说真话. 心不能审得失之地,则谓之狂。 狂者,积极进取,打破世俗束缚。 狷者,不做有违道义之事,恪守原则。 我认为这些都是积极向上的品质,无贬义.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