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2月1日 · 重點是與客戶分享改變自己的 理賠故事 ,並讓其瞭解保險業務員的工作是協助大家瞭解風險與保障,更重要的是建立客戶心中的信任感,產生只要有業務員在就安心的感受。 我會加入保險業是因為我媽媽就是一名保險業務員。 (真正的理由)在我從事保險工作的第3個月,我接到一個要去協助辦理身故理賠的任務,當我到客戶家門口,一個聲音對我大罵;「我的老公癱瘓4年,現在死了才賠400萬,中途解約只剩200萬,你覺得保險有用嗎? 當時還是新人的我,站在門口邊立正聽邊發抖,後來我還是很盡責地把單據拿給客戶簽名,客戶在簽完名後拿著那疊紙朝我臉上丟下去,要我不要再來了。 我回家路上一直哭、一直哭,覺得這工作也太羞辱人了,怎麼有人能夠做這麼久? 當下決定辦完這次理賠後也要提離職。

  2. 2023年12月1日 · 臺灣科技大學管理學院專任特聘教授盧希鵬,是臺灣電子商務專家與資訊管理學者。 在2023國際龍獎IDA年會全球峰會暨第六屆保險行銷創世紀盛典上,他從目前最受熱議的AI:ChatGPT切入介紹,讓看似高高在上的AI技術成為你展業的一對翅膀。 AI的發展程度已超乎許多人的猜想. 現在的AI發展到了什麼樣的程度? 盧希鵬向ChatGPT提出了幾個中文托福測驗的題目作為舉例,各位也可以試著自己解答之後再繼續閱讀下去。 客服小姐:先生你要幾等座? 小明:你們一共有幾等? 客服小姐:特等、一等、二等……等等,二等要多等一等。 小明:我看下,等一等。 客服小姐:別等了,再等一等也沒了。 小明:那不等了就這個吧。 請問小明最終買了幾等座? Ans:二等座. 明明明明明白白白喜歡他,可她就是不說。

  3. 2018年5月1日 · 彭金隆. 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專任副教授. 本期專欄我認為有一關鍵議題值得討論——「保險業是否該重新認識他的年輕客戶 」這是在數位金融時代,以及進入金融科技時代的當口,保險業者必須要重視的未來關鍵課題。 比較需要擔憂的是,目前金融業的經營者絕大多數都不是年輕人,他們距離年輕已有一段距離,過去他們在養成教育或是成為主管的過程中,面對的都是現在已經很成熟的客戶群體,再隨著成為主管,圍繞在他們身邊的人,也都是跟他們差不多的人。 就好比在職場中,30歲進入公司從基層開始做起、35歲當上了基層主管、40歲坐上了部門經理、45歲可能當上協理或副總經理,到了50歲時掌握了公司很多的決策權,身邊的人基本上都沒有換,共同決策者幾乎都是同一群人,但是面對的客戶卻是一直改變。 決策者看不到下一個世代的樣貌.

  4. 2020年6月1日 · 2020 年 6 月 1 日. 0. 1152. 常言道,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特別近年來實在令人感觸頗深。 首先是科技的日新月異,回到十年前,我恐怕難以想像保險行銷集團有一天還可以推出屬於自己的APP,提供保險業務朋友們更直接與有效的學習服務。 而有些變化令人猝不及防,新冠肺炎造成的全球、國家與社會環境影響之大,對保險業也產生了不小衝擊。 但有些變化是早已預期的,比如IFRS 17的實行迫在眉睫,世界各國都在為此預作準備,紛紛推出因應的政策法規,以應對國際情勢及金融環境的改變。 十多年來,從業環境的不斷劇烈變化,好在我們都能亦步亦趨、應對過關。 然則,無論世事變化有多少,有一件事情是不可以變的,那就是我們入行的初衷。

  5. 2023年12月1日 · 特輯內文. 與客戶同頻,疫情下連續3年達成國際龍獎IDA. 文 倪偉晟 照片 受訪者提供. 通過. 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com. - 2023 年 12 月 1 日. 270. 0. 在大環境不佳的情況下,台灣人壽高雄直轄一通訊處業務經理陳育伶近3年的業績反而比過往更進一步,連續3年獲得國際龍獎IDA傑出業務銅龍獎。 她透過以長年期財富傳承及預留稅源的保單規劃,為客戶補足保障缺口、進行妥善的資產配置,努力不懈的服務及專業的保單規劃,深受客戶肯定。 台灣人壽高雄直轄一通訊處業務經理陳育伶,從業至今已有17年年資。

  6. 2018年5月1日 · ★專長是為資產高淨值富豪個人或超級富豪家庭提供投資及理財規劃服務,客戶遍布53個國家. ★擁有2個學士學位、3個碩士學位,2018年拿到金融保險博士學位. 關於「為什麼『不』購買人壽保險? 」這個問題,請先看以下6點: 1.你「不介意」你的家人掙扎。 2.你的收入對家庭並「不重要」。 3.你的家人「應該負債」。 4.遺產稅? 你「不在乎」是否把房子賣掉來支付那些稅務。 5.你的配偶在你死後「應該」工作。 6.沒有人應該記住你,因為你不重要。 如果上述任一理由都沒有的話,你就應該 購買保險! 當我初次與客戶見面的時候,首要任務是想辦法理解他們相信的保險是什麼? 其中有一個特別好的方法:透過探討實際案例來檢示,好比我會談到在服務其他家庭時,幫助他們確認內心深處,到底是什麼令他們感到擔心與害怕?

  7. 2019年11月1日 · 2420. 二 一四年十月,吳善國在銀行工作了二十年後,決定轉戰保險業,吳善國發現客戶在購買保險商品上,和購買銀行商品相較,最大問題在於不清楚買了什麼商品。 所以當他第一次接觸客戶時,都會要求客戶先將所有的保單交給他健診,吳善國會對客戶說:「如果我沒有辦法瞭解您的現在與未來,今日您雖然跟我買保險,但之後繳不起就會解約,那就不能叫保險規劃。 接觸客戶後先做一件事─保單健診. 一位女性客戶陳小姐,之前向吳善國購買每年保費100萬元的儲蓄險。 但當年,他們第一次成交後沒幾天,吳善國正在整理陳小姐認識自己前所購買的33張保單,陳小姐突然打電話給他:「吳先生,不好意思我想取消所買的保險。 吳善國當然錯愕,經過瞭解,她的丈夫是名臺商,匯回家中的收入極高,卻很討厭保險,認為是一種浪費金錢的行為。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