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 0 訂閱站台. 中英文健美訓練術語對照表. Vertical Bench Press (坐式推胸) Seated Mid Row(坐式拉背). Shoulder Press(肩膊推舉). Lat Pulldown(高拉力). Pectoral Fly(蝴蝶式擴胸). Rear Deltoid Fly(三角肌後拉). Upright Row(斜方肌拉力).

  2. 從舒曼寫給母親的信中,我們可以看出他靈魂永無止盡的探索,「人生中,已經達到的目標不是目標,渴望、掙扎、嚮往總是越來越高而無休止,唯有直到死亡令我們閉上雙眼,讓飽受風雨襲擊的身體和靈魂在墳墓中安眠。 超技協奏曲的時代. 當年舒曼所處的時代,是個貝多芬開展了新音樂視野,但是也開啟了音樂紛擾一頁的時代。 每位作曲家可以透過自己的觀點與詮釋,來解決處理貝多芬發展的音樂新局。 以協奏曲而言,就是進入一個講究獨奏家展現技巧的「完全超技」時代。 當時超技協奏曲風靡了巴黎、倫敦、維也納,為首的演奏家小提琴方面是帕格尼尼,而鋼琴則是李斯特。

  3. 這部作品是威爾第根據小仲馬的小說「茶花的貴婦」(La Dame aux camelias,一般都譯為「茶花女」)譜寫的一齣歌劇,歌劇原題的意義是「墮落的女人」,但一般也譯做「茶花女」。 這齣歌劇首演時大失敗(「蝴蝶夫人」、「卡門」加上本劇,有時被稱為名歌劇的三大失敗),理由據說是準備不足,還有由一位體格健壯的女高音飾演因肺結核而去世的悲劇性交際花,實在釀造不出氣氛。 沒想到美麗的音樂與讓人掉淚的故事,使得此劇成為現在上演次數最多的歌劇之一。 歌劇「茶花女」的故事很簡單,主角是巴黎高級交際花薇奧麗 塔 與愛她的年輕紳士 阿弗雷多 。

  4.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 0 訂閱站台. 「費加洛的婚禮」是有序曲的4幕諧歌劇,第1幕與第3幕沒有正規的終曲。 歌詞是義大利語。 發生故事的 地點 是在18世紀中葉的西班牙塞維利亞近郊阿瑪維瓦伯爵邸宅内。 劇中人物. 費加洛 :在「塞維利亞的理髮師」中是理髮師兼便利商人。 因促成羅西娜與伯爵的婚姻有功,而成為伯爵的家臣。 男低音。 蘇珊娜 :即將與費加洛結婚的女僕,為伯爵夫人的侍女。 伯爵想行使初夜權而在引誘她。 女高音。 伯爵阿瑪維瓦伯爵 :在「塞維利亞的理髮師」中,因費加洛的策劃而娶得羅西娜為妻,但性好女色,因而企圖恢復以前廢止的初夜權,以便贏得蘇珊娜的初夜。 男中音。 羅西娜 :伯爵夫人。 與伯爵結婚後,苦於伯爵的好色,凱魯比諾乘隙而入。 女高音。

  5. 貝利尼(Vincenzo Bellini, 1801- 1835)是誕生在西西里島而在巴黎近郊去世的義大利作曲家。 在1985年到1996年發行的義大利5000里拉紙幣上印有他的畫像。 在19世紀前半,他是與羅西尼、多尼才悌等人一起代表當時義大利歌劇界的天才。 蕭邦、白遼士、華格納等大師,都曾稱讚或注意到他。 他真是一位神童,父親與祖父都是音樂家,而他在學習音樂之前,就開始作曲。 1819年18歲時得到貴族的支援入學拿坡里的王立音樂學院。 1825年24歲時在音樂學院內公演歌劇處女作「阿德爾松與莎爾薇妮」獲得成功,此後的歌劇「比安卡與傑爾南度」「海盜」等也相繼成功。 1831年30歲時發表「夢遊女」,雖然大成功,但覺得自己的管弦樂法還不夠成熟而重新開始學習。 1835年34歲因病去世。

  6. 2020年4月3日 · 16世紀後半,法國的芭蕾與歌劇採用一種音樂形式用來寫序曲。 這種形式,由任職於路易14世宮廷的盧利(Jean-Baptiste Lully)所確立。 本來這是戲劇音樂的序曲,後來也使用在管弦樂曲的開頭。 其最基本的構造是由極緩板 (Grave)部分與甚快板 (Vivace) 部分等緩急兩部分構成。

  7. 日本小說家淺原六朗(號:鏡村)曾寫童謠「てるてる坊主」(晴天娃娃),後來由中山晉平譜曲,於1921年發表,還收錄在課本上。以下是原歌詞與中文翻譯。其第3段歌詞「如果還陰雨哭啼啼,就把你的頭剪落地。」原是「如果還陰雨就大家一起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