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10日 · 【明報專訊】原定上月 香港成立家族辦公室 「迪拜王子」Sheikh Ali Al Maktoum,近日有唔少討論質疑佢 背景。 網上輿論發酵前,恒生大學校長何順文上月26日頒授證書,委任「王子」做恒大榮譽教授,仲同王子私人辦公室簽合作備忘錄(MoU),話透過王子 捐獻同贊助,畀恒大亞太東盟綠色政策中心做研究 ...

  2. 2019年11月11日 · 目錄. 明報 > 新聞 > 港聞. 坐落新邨料2023開學 設STEAM空間 大埔新校擬引芬蘭樣式. [2019.11.11] 發表 推文. 【明報專訊】大埔醫院北面的大埔第9區,預計2023年有新公屋落成,邨內預留地方興建一間全新資助小學。 教育局將校舍分配予五旬節聖潔會香港總監督,該會回覆本報稱,新校擬取名「五旬節聖潔會永光小學」,現時正與教育局、建築署磋商校舍設計,預計最快2023年9月正式開校;又稱新校會引進芬蘭校園設計,讓學生置身豐富的感官體驗空間,激發學習靈感、創意等。 明報記者 魏綺婷. 據教育局資料,新校位於大埔第9區,設有36個課室、地盤面積7085平方米,暫定2023年中落成。

  3. 2021年10月11日 · 教局未明言. 教育局回覆,當局就維護國家安全、推展國家安全教育,已為學校提供詳細的行政和教育指引;學校已按校本情况,制定工作計劃並會盡快落實各項相關措施。 被問學校能否藉以僱員聲明,在員工違法時免除責任,當局沒直接回應,稱學校有責任確保教職員、以購買服務形式聘用的人員的工作表現操守符合學校要求,包括遵守香港法律。 有津校校長稱簽聲明保障學校. 「沒理由要學校承擔家長投訴」 教育局今年2月向學校發通告及《國家安全:學校具體措施》指引,提及學校須適時檢視和監察教師和非教學人員的表現及所聘用的外間服務 (見另稿)。

  4. 2024年4月29日 · 詳情. 解讀關鍵詞:海外利益安全 Overseas Interests Security. 【明報專訊】海外利益安全包括保護海外中國公民、機構、企業安全和正當權益,也包括保護國家的海外利益不受威脅和侵害。 出兵維和逾30年 ... 詳情. 法治教育:預設醫療指示. 【明報專訊】現時重症病人可訂立「預設醫療指示(AMD)」,患者一旦無能力做決定且符合特定病况或情况時,可中止維生治療。 然而,縱使AMD合乎普... 詳情. 【明報專訊】1. 是 2. 否 3. 是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 詳情.

  5. 2018年7月8日 · 什麼是長生學? 知名內外科醫師、也是研習班主講人阮基成說:「將本來就存在的宇宙能量,經穴道引進身體內活絡細胞,對抗病毒。 修練的方法也很簡單,只需開穴與靜坐。 」他強調,開穴開得好,導引的能量就會更多。 他否認近似氣功:「長生學看起來像氣功,但其實不是。 氣功把自己的氣傳給對方,必須養氣,長生學則像香檳塔,從上面第一個杯子倒下去,無論怎麼倒,第一個杯子都是最滿的,就像你學好了長生學,開始幫別人調整,自己引導的能量將源源不絕,可一直做下去。 看起來像是「徒手治病」,但阮基成強調:「治療牽涉到醫學行為,因此我們說『調整』。 」不過若照長生學所說,患者經由積極「調整」後,小至頭痛、感冒,大至腫瘤、癌症,都有可能產生好轉反應,甚至完全痊癒。 「如果沒有效,是因為調得不夠久。

  6. 2017年1月7日 · 【明報專訊】名導演費穆女兒、著名歌唱家費明儀離世,近日有不少人討論姓氏「費」嘅讀音。 Emily所知,「費」可讀「沸」或「秘」,好多人話如果以姓氏嚟講,費應讀「秘」,但點解唔少後輩都唔會叫費明儀做「秘」老師? 先秦讀「秘」 隋唐起有「沸」讀法. 有認識費明儀及其叔父、《大公報》前社長費彝民嘅人都提到,稱呼兩位姓氏時粵語發音都係「沸」。 香港中文大學粵語研究中心主任鄧思穎話,「秘」係上古音,因為先秦時期漢語沒有F音,例如孔子時代,「使費」會讀作「使秘」,但到了隋唐等中古時期,開始出現F音,開始有「沸」嘅讀法。 但鄧思穎認為「名從主人」,讀作「沸」或「秘」,好視乎姓「費」的本人希望外界如何讀其姓氏。

  7. 2018年10月8日 · 目錄. 明報 > 新聞 > 港聞. 楊潤雄:學中文哪地用廣東話? 稱長遠需交專家研究. [2018.10.08] 發表 推文. 教育局長楊潤雄(左)接受電台訪問,稱用廣東話學中文對香港而言是優勢,不過全世界不太多地方學廣東話,長遠要由專家研究廣東話學中文,長遠會否失優勢。 旁為節目主持人車淑梅。 (楊潤雄facebook圖片) 【明報專訊】教育局長楊潤雄表示,在港而言說廣東話有其優勢,因朗讀古詩詞歌賦才有韻味,但綜觀世界各地,中文發展均以普通話為主,認為要交由專家研究,廣東話學中文長遠會否失去優勢。 言論一出,再次掀起社會對「普教中」爭議,楊之後在社交網站強調,全無「質疑」用廣東話學中文,強調要由專家研究中文教學長遠發展。 港台《舊日的足跡》早前訪問楊潤雄,昨日播出訪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