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我的monk mode. 久違的更新~ 最近接觸到一個概念:「monk mode」。. 你知道的,我就是很容易被這種斯多葛主義、自律這種主題所吸引,這肯定一定不是只有我吧!. 想像著透過自己的規定,變成一個更接近完美的人這樣。. (聽起來真... 繼續閱讀... 回應 (3) | 推薦 ...

  2. 2011年1月17日 · 我們常可看到新聞報導兄弟姐妹間於、母親過世後,開始爭奪父、母親遺產、生前財產,兄弟姐妹間開始算總帳、互相指責對方的不是,兄弟姐妹間感情因而破裂老死不相往來。

  3. 《入行論》中精進的修法有三種特點: ① 易理解,即詞句容易理解; ② 便於修,指所說法義容易憶念受持; ③ 最圓滿,即修習的方法最為完善。 本論主要按寂天菩薩的教授宣說引生精進的方便,此外雖也引用了其他論典,但都是作為前者的補充。 此中分四: ① 捨離障礙精進違緣; ② 修積順緣護助資糧; ③ 依上二緣發勤精進; ④ 由此身心堪能之理。 這四支的次第是決定的,即先修前兩支——捨離障緣、修積順緣,依此而正發精進是第三支,由修精進而身心堪能是第四支。 日常發師開示. 一開始,要先把障礙拿掉,然後積順緣,做到這兩點之後,再根據這個去策發精進,有這樣的精進,就能夠成就我們要的一切事情。 現在依次說明:第一、先捨離障礙,也就是去除違緣。

  4. 2015年10月15日 · 孟武伯是孟懿子的兒子,是世家的公子。 父親孟懿子乘問孝道於孔子,兒子孟武伯也來問孝,孔子的答復,和答復他父親的是兩樣情的。 可見孔子的教化是,因機緣不同而教化之。 孔子說:“父母唯其疾之憂。 ”這句話是說父母看到孩子生病了,那種憂愁、擔心,多麼深刻,你要去體會這種心境。 孔子這句話,只有自己做了父母的你,才真能體會得到。 孩子生病了,心裏又著急,又放不下,又不敢走開,心裏記掛著。 這種心境就是“父母唯其疾之憂”。 孔子對孟武伯說,對父母能付出,如同當自己孩子生病的時候,那種程度的關心,才是孝道。 ※疾病的造成 分為「生理」與「心理」,生理是日常生話不規律,違背自然法則而產生的,心理是人出生時秉受天地二十八宿的氣稟拘,也就是人的脾氣,個性,情緒及偏差的觀念形成了貪、嗔、痴,這都是生疾病之源。

  5. 2015年6月8日 · 此章老子聖意提示:聖佛示現人間為指引世人乎生命的終極歸宿的「知止」,並且認清外在的虛名與財貨,得以如何善用而造福人群。 孔夫子云:「未若貧而樂,而富而好禮者也。

  6. 說明:父逝母在時如果子女已長成應以子女名義為父親治喪,自己謙稱「孤子」、「孤女」以與抬頭「顯考」相對稱。 如必須以母親名義發訃聞時,則抬頭就須改用「先夫」,若不自稱「孤子」、「孤女」時,可改用「男」、「女」自稱,不可用「孝男」、「孝女」等,因「不孝男等隨在側…」顯然前後稱稍矛盾。 2. 以兒子名義為母親發訃問例 ( 母逝父在時:抬頭用顯妣則自己稱為哀子) 顯妣 母 孺人諱 慟於中華民國 年 月 日 時 分壽終內寢…,子女等隨侍在側. 哀 子 泣血稽顙. 媳 婦 泣血稽首. 哀 女 泣淚稽首. 女 婿 拭淚頓首.

  7. 申言之,受遺贈人自遺贈發生效力時起,取得遺贈物交付、移轉請求權(陳祺炎等三人合著「民法繼承新論」修訂 3 版,第 380 頁參照) 另與遺贈類似,但性質上仍有區別者,即為「死因贈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