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2月1日 · 【明報專訊】前線醫護人員經常抱怨文件工作愈來愈多,醫學生博客Dr Who在facebook專頁表示,護士派藥奉行「3 Checks 5 Rights」(三核五對),即要核對3次病人身分、服藥時間、藥物名稱、藥物分量及服藥方法,他指就算護士懂得「rap(說唱)」,每種藥都要講逾1分鐘,一個病人起碼要「rap 5分鐘」才派完藥。

  2. [2021-11-16] 明醫網 > 郭詠觀醫生. 肌肉痙攣 (muscle cramp)、又稱肌肉抽搐,俗稱「抽筋」,是肌肉不自主及不受控制地猛力抽搐、並不能鬆弛,抽筋可影響任何受人隨意控制的肌肉。 人體的肌肉可分為三種: ( 一)「骨骼肌」 (skeletal muscle, 又稱「橫紋肌」striated muscle 及「隨意肌」voluntary muscle),經由肌腱 (tendon) 固定在骨骼上,令骨骼活動,例如行走或維持姿勢等動作,是受意識所控制;

  3. 1. 西洋參不能和蘿卜一起服用,因為西洋參是補氣而白蘿卜是泄氣的,兩種食物一起服用,容易造成過敏反應甚至中毒。 2. 有的人服西洋參後會出現體溫下降、腹瀉、食欲不振、及過敏反應,如上下肢呈現散在性大小不等的水泡,瘙痒異常,這種情況應立即停藥,若無法自行消退,要及時去醫院。 3. 西洋參屬於涼藥,宜補氣養陰,如咳嗽有痰、有水腫等狀態時應避免服用,會加重病情。 4. 寒性體質的人群服用一定要謹慎,因為西洋參性涼。 容易對身體造成副作用,甚至可能出現嘔吐以及腹瀉的情況。 西洋參具有補氣滋陰、寧神益智、清熱生津等功效,能夠很好的調養身體,很多人喜歡用西洋參泡水喝,一起來看一下西洋參泡水喝的功效及禁忌有哪些? 西洋參泡水喝的方法是什麼?

  4. MCT油是中鏈三酸甘油酯高度集中的來源,是經由「分提技術」 (fractionation technology)從椰子油或棕櫚仁油提煉出來,MCT油通常包括百分之百含8個碳原子的辛酸 (caprylic acid or octanoic acid)、百分之百含10個碳原子的癸酸 (capric acid or decanoic acid)或兩者的結合,通常不會包括含6個碳原子的己酸 (caproic acid or hexanoic acid),因為多數人不能接受它的氣味和味道,此外,通常也不包括含12個碳原子的月桂酸 (lauric acid)或只有很少的份量,因為對月桂酸究竟能令MCT的質素有改善或是降低仍存在很多不同的意見,大部份提倡使用MCT油的人認為MCT油比椰子油更好,因為...

  5. 2022年8月22日 · 鄺緯陽博士. 【明報專訊】因為燒傷、燙傷、化學灼傷,以及由嚴重糖尿病引發皮膚傷口的問題時有所聞。 要處理這些深層的皮膚傷口,以往一直欠缺效果好、又容易負擔的產品。 有本地公司研究出大量生產「人類表皮細胞生長因子」 (hEGF)和「人類鹼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 (hbFGF)的方法,利用兩者製成軟膏,給燒傷、燙傷、灼傷和嚴重糖尿病患者一個新選擇。 而且,其生產的hEGF和hbFGF更引來外國同行採購。 明報記者 薛偉傑. 攝影 曾憲宗. 夢芊科技 (DreamTec)共同創辦人鄺緯陽博士 (圖)表示,多年前已有生產商將「表皮細胞生長因子」 (EGF)和「鹼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 (bFGF)應用於某些皮膚產品 (兩者是促進皮膚細胞生長的蛋白質),但那些生長因子卻是從牛胎盤或羊胎盤等提取出來。

  6. 實熱的概念,是身體壯實,受外邪影響,出現熱象,用清熱的藥物袪邪外出,身體就回復健康,專業的用語是:「邪去則正安。 」此時涼茶是正確之選,黃芩亦是良藥。 另外中醫認為氣虛,亦會導致發燒發熱,這時要用補益藥去處理,高燒才會降下來,此種治法,叫「甘溫除大熱」,常用的方子有補中益氣湯,方內有人參、北芪、白朮、當歸等溫補之藥物,當大家明白箇中道理,就不會奇怪為何發高燒,中醫都有時會處方溫補藥,而非寒涼藥。 見痰休治痰,有熱莫攻熱,明得箇中理,方是醫中傑! 話說回頭,就算是有火有熱,但中醫選用降溫的藥物都各有所依,因為每種藥物作用於人體部份,都有不同,中醫謂之「歸經」。 從數仟年實踐中所知,黃連、黃芩、黃柏三種藥物,雖然都同屬清熱燥濕類的藥物,但當肺部有熱時,我們應選擇黃芩。

  7. 2019年2月14日 · 【明報專訊】自小患「倒及牙」的年輕女患者,6年多前經香港大學接受矯正顎骨手術,其後證實腦中風,需兩度做腦部手術,事後右邊身體仍未復原。 患者昨入稟高等法院,向港大及其名譽臨牀教授張念光索償。 張念光昨回覆本報查詢時稱,沒有參與該次矯正手術及手術後的事宜,但曾參與患者動手術前的兩次教學會議。 校方及教授列答辯人. 根據入稟狀,原告為馬嘉敏 (洋名Gwenic);答辯人為香港大學及張念光。 入稟狀指出,患者於2012年9月25日在瑪麗醫院接受手術治療,惟因港大及時任港大牙醫學院口腔及頜面外科講座教授張念光提供的診斷、治療計劃及建議等出現疏忽,對患者造成傷害。 入稟狀未透露索償金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