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12 小時前 · 送走王家衛,先要送走屬於他的九十年代,這也許是電影中用上那麼多九十年代文化符號的原因。 《擺渡人》以男主角陳末替人擺渡,度過難關、解心中結為主線,套他自己的說法,難關不外乎失戀、失業、失身,包括陳末與何木子的戀愛melodrama主線,先聲奪人地將這套戲接上大眾流行的底蘊。

  2. 2020年1月13日 · 最近有報道指港大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的研究發現,反修例運動期間,每五名成人就有一人患上疑似抑鬱症或懷疑創傷後壓力症(PTSD),其中呈 PTSD 症狀者比率由佔領運動後一年的2.1% 攀升至去年的31.6%,情況令人憂慮。 [ 1] 是的,街頭動盪,人心不安,亟需關注,電影人探討近年兩場大型社會運動後香港人的生活與情緒的變化,也是應有之舉,不少相關的劇情片也陸續面世。 問題是,我們應該如何呈現與剖析「人」的變化? 常謂香港人經歷了這幾年已然「覺醒」,可是全體的政治取態,難述個體的人心幽微,在「政治」的態度上變得積極者,也許在「情緒」上顯得更落寞;在街頭上跑得最前、意志最堅定的,在私務上說不定尚有千頭萬緒尚待梳理。

  3. 12 小時前 · 本文用《人在囧途》(2010)和《人再囧途之泰囧》(2012)兩齣「賀歲片」來剖析開放改革時期的中國喜劇怎樣折射出中國的新自由主義狀況。兩齣戲皆呈現了當代中國「成功人士」的慾望、焦慮和內疚[1],其主角都是由徐崢飾演的中年老闆,即學者任海筆下的「企業家主體」[2],歇力追求名利多年 ...

  4. 2022年7月11日 · 在胡波(筆名胡遷)的中短篇小說集《大裂》,王小帥替他寫了序言,題為「離隊少年」。. 簡單四個字,就道出了王小帥眼中的胡波是怎樣一個人,「從高中時候就開始的寫作練習讓他像一個離開了正常隊伍的少年,早早地進入了自己的象牙塔,他就在自己的 ...

  5. 12 小時前 · 可是,在葉嵐遇見母親男友後與李志樂的衝突場面裡,葉嵐的「缺陷」,便成為較精神病更下一級的存在,她的崩潰由李志樂的「我唔介意」來填補,葉嵐的污糟與cheap,完整地陷入厭女情結的認識論之中。. 在厭女情結的體系裡,男性與女性是在性別定型下的 ...

  6. 這情節也正合奧斯卡母親對911事物的理解。 奧斯卡多番追尋,卻未能找到鎖匙源頭,因而在家裡發瘋發狂。 母親面對著發狂的兒子,以同樣發瘋的聲調說,世事不是甚麼都有原因的,不是甚麼都可解的。 這正正回應美國911 創傷的心理結構。 美國人在911後多有為911安設解釋,是恐怖主義的邪惡,或是上帝的懲罰,或是其他,或更多。 戲中母親擱置解釋的做法,並兒子發現層層線索後的空無一物,其實是對「上帝」的不信任,不再相信「上帝」能作為終極理解世事的立腳點,事物沒有終極的解釋,只能不停的懸置。 然而,這種擱置歸根究底也是個對事件簡單便明的「解釋」。 911這事的原因是︰難以解釋。 對事件輕便的回覆,卻阻礙人發現事件的真相。 因此,電影的結局也就太過簡便,以家庭倫理回應創傷。

  7. 2016年7月2日 · 許是這個原因,所以影片要在後三分一,突然從他的視點轉為阿芬的視點把故事講下去,但很可惜地卻又沒能帶出另一個明顯的perspective,這些都可以看得出作者在構思上未夠周詳。 至於陳果一直為人咎病的品味問題,這裡也就不再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