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7月10日 · 甲狀腺結節是指甲狀腺內不正常的組織增生,結節可隨吞咽動作隨甲狀腺而上下移動,是臨床常見的病徵,幼針抽細胞檢查是分辨甲狀腺結節良性或惡性最好的檢驗方式。 據統計,約10%甲狀腺結節個案屬惡性甲狀腺腫瘤,如果臨床症狀,超聲波和細胞檢查三項都是良性,而結節小於2厘米,只需要定期超聲波監察追蹤,並不需要治療,結節2厘米以上,如果壓迫氣管或影響美觀,雖為良性,仍應手術治療。 甲狀腺結節患者的臨床症狀不多,一般僅有頸前不適感覺,甲狀腺功能檢查大多正常。 平均每10個港人有4人出現甲狀腺結節. 甲狀腺結節是非常普遍的甲狀腺疾病,本港平均10人就有4個患上此症,當中又以女性患者較多,由於徵狀不易察覺,令很多患者延誤診治。 傳統切除良性結節手術會令患者留有明顯疤痕,影響外觀,更會損害甲狀腺功能,令不少人卻步。

  2. 2023年9月7日 · 腎病科專科仲平醫生指慢性腎病3期患者可以10年內惡化至末期,及早發現對治療慢性腎病至關重要. 4成年輕參加者有蛋白尿 高危因素越多慢性腎病風險越大. 慢性腎病的預防及篩查關鍵在於基層醫療,香港西醫工會在2022年8月開始,展開為期一年的「守腎行動」,由前線醫生根據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肥胖 (BMI大於23)、40歲以上、或有慢性腎病家族史等高風險因素,進行腎病篩查。 計劃目的是助上述高危人士及早確診儘快治療,達到延緩惡化、預防嚴重併發症、及減低死亡率。 香港西醫工會義務司庫陸偉亮醫生 發布篩查結果,發現一半參加者的蛋白尿測試結果呈陽性,依年齡分布,50歲以下的陽性比例亦達41.38%,50-59歲為50.69%,反映不少在職人士已有慢性腎病風險。

  3. 2018年11月27日 · 八成學童蔬果攝取及運動量不足 進食不健康零食次數多. 香港中文大學健康教育及促進健康中心於今年2月至4月期間,為536名參加計劃的小四學生進行健康問卷調查,以取得計劃基線數據,為日後設計該計劃活動作為參考及跟進計劃成效,問卷涵蓋飲食 ...

  4. 2023年9月12日 · 是次研究中,研究人員就找來13名年齡介乎23至58歲、身體健康的自願參與者,當中包括8男7女。 每一名參與者會分別停留在5個不同氣溫環境下休息1小時,並在期間量度他們的身體及皮膚溫度、血壓、出汗率、心率、呼吸頻率、每分鐘吸入及呼出空氣量,以及移動幅度。 該5個情境分別為: 攝氏28度、相對濕度50% (以熱中性區下限為基準) 攝氏40度、相對濕度25% 攝氏40度、相對濕度50% 攝氏50度、相對濕度25% 攝氏50度、相對濕度50% 氣溫攝氏50度下,人體無法有效散熱. 攝氏50度下 人體無法有效散熱. 結果顯示,參加者處於「攝氏40度、相對濕度25%」及「攝氏40度、相對濕度50%」下,新陳代謝率會分別升高35%及48%。

  5. 2020年7月14日 · 止汗劑成分中的「鋁鹽」主要是作用是讓汗管細胞腫脹,擋住汗管的開口,讓汗不會流出來,達到止汗的作用。 要發揮最大功效,應選鋁鹽成份濃度介乎15%至25%,當然濃度愈高,止汗效果愈好,但亦較易出現過敏反應。 而美國FDA已認可添加標準劑量內的鋁鹽是安全的,大家毋須恐慌。 3) 需要時才止汗? 止汗劑要在「肌膚乾燥」時使用最有效,而鋁鹽約需要6~8小時產生作用,因此最好是「前一天洗完澡後或睡前」使用,隔天自然就能發揮作用,而不是在準備出門前才匆忙使用。 4) 用香味掩蓋「狐味」? 香體露不能當是除臭劑,如果本體味重,味道混合了就只會愈用愈臭,正確的做法是先搽止汗劑,再適度補充香體露。

  6. 2021年3月12日 · 5招預防痛風發作. 有研究顯示,肥胖者患有痛風的風險是正常體重人士的3至4倍,因此要預防痛風就須減肥減重、控制飲食、減少進食高嘌呤的食物如內臟、海產等; 少飲老火湯及打邊爐,偶然進食亦應選清湯底及低嘌呤的食物,打邊爐時更要避免連湯飲用; 多喝水,多排尿,適量運動,運動時痛風患者要比平常人更注意補充水份,因為缺水會令排出尿酸的能力減弱,導致痛風發作; 注意關節的保暖,溫度越低,尿酸越容易在關節腔形成結晶,加上天氣冷,水分攝取減少導致尿量減少,體內尿酸加速累積,更易誘發痛風;

  7. 2020年11月2日 · 最新研究 (DAPA-CKD) 於今年8月31日在歐洲心臟學會科學會議發表,為近年慢性腎病治療帶來巨大迴響。. 該研究中所使用的SGLT2抑制劑以往主要用於二型糖尿病患者,以助降低血糖及預防併發症,早前已有研究指出,糖尿病患者服用SGLT2抑制劑可以有效減低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