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7月23日 · 固執、亟需安撫⋯⋯,五大特質認識高需求寶寶. 平時在門診檢查這麼多的寶包,會讓我懷疑是高需求寶寶的孩子,最常見的表現就是高頻又激昂的哭聲。. 這類的寶包通常也很敏感,只要輕輕碰到他們,或是從爸媽身上、提籃裡把他抱出來時就會大哭 ...

  2. 2018年7月19日 · 雖然德國的育兒福利充足,讓媽媽可以放心在家帶孩子。. 但仔細思考,這樣的法是基於一個「完美家庭」的假設,也間接壓抑了女性在事業上的追求。. 即便是出於善意,我們也要認知到,這未必適合所有母親。. (責任編輯:鄭閔文). 我們一家居住在 ...

    • 然而,生個孩子,真的不會改變什麼嗎?
    • 臺灣婦女負擔近八成家務
    • 從數據來看,臺灣家庭分工呈現何種面貌?
    • 家事分工越平等,媽媽更願意生第二胎
    • 第二輪班,東亞女性的共同壓力
    • 停滯的性別革命:生育不只是女人的事!

    中研院社會所副研究員鄭雁馨副研究員,從多年研究提供幾個具體數據。根據國外不同學者在 2005、2019 年發表的論文(Gjerdingen & Center, 2005;Kim & Cheung, 2019),當家庭迎來新生兒,妻子花在家務和育兒的時間會大幅上升,丈夫的改變則不大。類似現象,也出現在臺灣。 隨著教育程度大幅提高,臺灣女性的勞動參與率節節上升,不過,家務勞動的時間卻沒有明顯變化。鄭雁馨從 2016 年「婦女婚育與就業調查」發現,臺灣婦女平均仍負擔近 80% 的家務,多數人白天在職場奔波,回家後,太太與媽媽們的「第二輪班」才正要開始……

    誰做家事?誰來分攤育兒壓力?乍看只是小夫妻的互動模式,實際影響遠遠不止於此。 長年研究人口學的鄭雁馨直言:「臺灣女性在公領域和男性平起平坐,但如果私領域的性別平等沒有跟上腳步,整體生育率就很難提升。」眾多的西方調查已顯示,有沒有一個「神隊友」,將會影響女性是否想再生一胎。 然而過往的研究較少針對東亞社會,鄭雁馨採用 2016 年行政院主計總處的婦女婚育與就業調查,從 3564 筆年齡介於 15–49 歲且至少有一個 18 歲以下子女的女性樣本,分析「教育程度」與「家務分工」對臺灣婦女生育意願的影響,進行本土性的實證探討。研究結果在 2020 年獲刊於美國頂尖家庭期刊《Journal of Marrige and Family》,這也是將近 10 年後臺灣的家庭研究再次登上此期刊。

    調查發現,臺灣已婚婦女平均每天要花上 6.2 個小時,包括處理家事雜務、照顧一家老小,種種占了將近八成的家務。已婚男性則大約負擔 22% 的整體家務,家事、育兒的比例相差不大。 其中,有 48.5% 的女性受過高等教育,而這些高等教育程度的婦女,通常會獲得丈夫比較多的家務支持。整體而言,妻子的教育程度、收入與丈夫投入家務分工比例,呈現正相關──當妻子的社經地位越高,丈夫越積極分工家務。 換言之,家務分工會隨著社會階層呈現不同樣貌:高社經婦女確實多了不少來自隊友的「後盾」支持。

    第二個問題:家務分工會影響生育態度嗎?當先生攬下越多家務,太太們會不會有更高的生育意願? 答案很有趣。整體來說,當丈夫家務總時數增加,妻子的生育意願也會增加,但進一步分析,還有三個影響關鍵。 首先,如果區分丈夫做了哪類家務,結果則不一樣。若丈夫是勤快地「做家事」,並不會影響妻子的生育意願;但如果丈夫分攤更多「照顧子女」的工作,妻子的生育意願會明顯增加。顯然對媽媽來說,比起多洗一次碗、多摺兩件衣服,爸爸能在孩子大哭大鬧時陪玩安撫、換尿布哄睡,更稱得上是神隊友。 此外,這個影響主要發生在「一寶媽」,讓她們更有意願生第二胎;對於有兩個以上寶寶的女性,影響不大。原因可能是,經歷過一次「育兒地獄」,媽媽們便能看清隊友的「屬性」,若先生沒有放自己單打獨鬥,新手媽媽自然比較願意迎接第二個寶寶;而二寶或三寶...

    鄭雁馨談到,女性承擔高比例家務是臺灣「跨世代的共同現象」。熟齡世代高達八、九成,青壯世代女性也依然負擔七、八成的家務勞動。 「減少的那一兩成,也不一定是先生做更多,可能是自動化幫了忙。」鄭雁馨犀利道出痛點。從掃地機器人、洗碗機常見的廣告語「解放媽媽雙手」、「讓媽媽不再腰痠背痛」,家務商品預設出的消費者形象,也恰恰說明了家務一把罩,仍然是社會對女性的普遍想像。 不只在臺灣。「育兒家事=太太媽媽」,這個如影隨形的標籤,普遍存在於東亞國家。 攤開數據,1990 年代中期,日本婦女每週家務勞動時數是丈夫的 13 倍;韓國為 4 倍,而且經過 20 年,「歐巴們」沒有太大改變,2019 年的研究顯示(Kim & Cheung, 2019)當家裡迎來新生兒,並不會影響韓國爸爸投入家務的時間。對照電影中金...

    臺灣生育率節節下滑,一谷還有一谷低,青年低薪、高房價、公托不足都可能是影響因素。但這項實證研究也反映出, 「為什麼北歐國家的生育率能回升?很大原因是,他們完成了兩階段的性別革命。」 鄭雁馨解釋,家務分工與生育率的持續走低息息相關,西方人口學家稱之為「停滯的性別革命」──大量女性活躍在公領域中,但男性在私領域的性別角色仍然停滯不前。這也是東亞文化圈面臨的共同問題,包括臺灣、香港、日本、南韓和中國。 舉例來說,請育嬰假、獨自推嬰兒車散步、上街買菜,是街頭常見的北歐爸爸群像。然而,當育嬰假政策來到東亞,2017 年臺灣、日本、韓國的爸爸使用率全都低於 10%。 「如果文化價值、社會環境沒有跟著改變,立意良善且進步的政策反而強化了性別分工。」鄭雁馨提醒。 回看電影,當金智英滿臉疲憊而怨懟的這麼說:「...

  3. 2019年8月22日 · 企業托嬰法規怪象:100人以上就鼓勵,100人以下就限制. 根據兒童福利聯盟於今年 3 月針對 20-44 歲的女性進行網路問卷調查,從 9706 份有效問卷中可以看出,有高達3成的女性認為「企業缺乏友善的育兒設施」是他們不願意生育的一大因素。. 針對企業托嬰 ...

  4. 2022年9月16日 · 公共托育服務創造就業機會,支持育兒女性就業不中斷,雙雙增加稅收,開啟國家發展的正向循環,穩坐高生育率 (1.67) 與高女性勞動參與率 (70.9%) 的典範國家。

  5. 2021年1月21日 · 過去研究數據顯示,少子化並非大家不生第二胎,而是結婚率不斷下降 在台灣,越來越多育齡人口沒有找到合適伴侶,選擇或非自願拒絕婚姻,又哪來的育兒大計!

  6. 2019年11月28日 · 《VO》導讀: 當孩子對爸媽產生憤怒、失望的情緒時,很多父母總會以「他沒那個意思」、「他還小,不懂事」來回應孩子。 精神科醫師鄧惠文指出:「在所有心理素質中,攻擊性是最難被大人協助的地方。 」其實適當回應孩子具攻擊性的那一面,反而能幫助他們長出處理情緒的能力。 鄧醫師以繪本形式給父母一帖「私房情緒祕方」,探討孩子情緒背後的問題。 (責任編輯:翁筠茜) 文/鄧惠文;圖/傅馨逸. 孩子可以挑戰父母的權威嗎? 理性的父母都會回答:「可以啊! 」或者加上一句「只要他有道理。 」然而,日常生活中小孩流露的不滿,我們都是如何感受、如何回應的? 只要孩子仍需依賴父母的照顧和保護,就難免有嫌父母囉嗦的時候。 在台灣家庭中,媽媽經常被期待為育兒的主要責任擔當者,因此特別容易被認為是「充滿愛但是很囉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