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月5日 · 大腦發展階段啟動和抑制之間的平衡. 作為研究的一部分,科學家們觀察了額葉皮質中 2 種大腦化學物質的水平:「麩胺酸」(Glutamate)和「γ-氨基丁酸」(GABA)。 麩胺酸和 GABA 在大腦中都很豐富,神經元透過麩胺酸發送啟動或興奮性訊息,而 GABA 用於抑制它們及大腦啟動,啟動和抑制之間的平衡對於大腦發展來說至關重要。 研究人員對 144 名青少年和成年人進行高解析度大腦成像,發現興奮性麩胺酸和抑制性 GABA 之間的平衡在成年期增加。 這種增加主要是由於麩胺酸的顯著減少,隨著年齡的增長,麩胺酸會逐漸接近 GABA 的水平,因此當青少年進入成年階段,衝動行為就會減少。

  2. 2023年10月30日 · 可體松音譯自 Cortisol是一種腎上腺皮質分泌的荷爾蒙也俗稱皮質醇。 它與我們常聽到的腎上腺素(Epinephrine)是不一樣的,雖然兩者在面對壓力的狀況下都會增加分泌,但可體松的來源是腎上腺的皮質(外層),而腎上腺素的來源是腎上腺髓質(內層),在功能上可體松影響的範圍也相對廣泛。 可體松對於身體的影響是多面向的,首先它可以調控體內血糖、脂肪、蛋白質、水份或骨頭的代謝與合成;另外它可以讓人體處於警醒狀態,反應包括心跳跟血壓上升、注意力集中、增加活力與精神;它也有抗發炎與抑制免疫反應的功能;最後它可能也會影響其他內分泌器官造成相對應荷爾蒙的變化,例如抑制下視丘分泌濾泡激素或黃體激素,進而讓體內的男性或女性荷爾蒙出現異常。 可體松過高的異常表現.

    • 人腦只有10%被利用的說法早在1940年代就廣為流傳
    • 人腦還有90%區域可以開發的說法是個天大的錯誤
    • 人的智力高低與腦溝複雜程度與神經元間協調性有關
    • 大腦雖不能被開發,但具有可塑性

    除了電影出現描述人腦只被利用了10%的情節之外,其實人類心智與腦力可以開發相關論點早在1940年代,就被例如卡內基引用「美國心理學之父」威廉•詹姆士那套「超心理學」(超感官知覺)的理論,大力推銷而獲得世人關注,大受歡迎。

    人體的大腦結構與各區域的功能知識,已被腦部科學家大致掌握的差不多,經過各種實驗早就證明大腦各區域都已被充分利用。如果真的有90%.的區域功能處於閒置狀態,根據物競天擇的進化論觀點,這些閒置的區域早就被淘汰了。 再者,如果人腦真的還有90%的區域可以開發,那應該代表發生一般性的大腦受損都可以無關緊要,不會影響正常功能,但事實上並非如此,人腦一旦發生損傷,都會發生相對區域功能失能的問題。例如一位大腦額葉皮質受損的人,雖然可以照常維持日常生活,但是卻沒有辦法根據實際情境的需要,來判斷並做出正確的舉動。像是這樣的病人有可能在一場重要會議進行了一半的時候,就逕自離席出去吃飯。

    而人腦裡平均具有860億個神經元,人的智力水平高低與腦溝的複雜程度,以及神經元之間電位訊號傳遞的協調性有著密切的關係,像是知名的理學家愛因基坦的大腦被後世科學家檢查發現前額葉異於常人。人類的大腦被進化的滿負荷運載,所有的腦部區域都有既有功能的分工,也可以互補協調。例如當腦部負責語音的額葉與顳葉區域被破壞之後,其他區域的腦部組織會自動接替它的一部份功能。 透過核共振的技術,科學家已對人腦進行過全面的掃描,結果顯示大腦中並沒有「未開發」的神經元,所有的神經元都是有作用的,只是當大腦工作的任務不同時,不同神經元活躍的程度不同罷了,當某個區域的神經元在工作時,周邊區域的神經元就會被抑制。

    但是,大腦能夠被開發的說法雖然站不住腳,並不代表大腦不具有可塑性,愈來愈多的研究顯示,大腦能因應環境改變及獲取新的訊息,人類所有的生活經驗都會改變大腦神經迴路的設定。 在腦科學定義裡,學習並非發生在固定的時間、場所或限於某些知識。當神經元受到刺激而連結重組,形成新的迴路使行為發生變化,就是學習。而這種學習深深影響人生各個面向,順著大腦特性栽培,神經元網路將更建構得更完善,宛如不斷開發擴建的新興城市。 《康健雜誌》曾引述前教育部長曾志朗的說法,指大腦每個單位時間的認知能量是有限制的,如果執行一般任務就佔去大部份資源,大腦就只會因循過去的做法,一再重覆既定的行為模式而無法產生創新的想法。 而當一個人發現新鮮有趣的訊息時,大腦的前扣帶迴(ACC)會將情報傳到前額葉大腦皮質(LPFC),由扮演總司令...

    • 緩解腹瀉。在先前一項研究中,給予 87 名感染輪狀病毒的兒童鼠李糖乳桿菌的三種菌株(573L/1、573L/2、573L/3)或安慰劑,發現鼠李糖乳桿菌顯著縮短了病毒感染性腹瀉的持續時間,並且沒有觀察到其他副作用。
    • 預防過敏及濕疹。食物過敏通常是濕疹發病的原因,而「腸道菌群和腸道粘膜」作為食物接觸和致敏的主要途徑,就扮演了關鍵角色。先前研究發現,在兩歲以下食物過敏的幼童中給予鼠李糖乳桿菌 (LGG),可以減輕濕疹情況,在《自然醫學臨床醫生手冊第三版》中,也將益生菌治療列入改善濕疹的療法當中。
    • 輔助治療幽門螺旋桿菌。幽門螺旋桿菌是造成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甚至是胃癌的原因之一,而目前發現鼠李糖乳桿菌 (LRY) 可以輔助抗生素根除治療,透過和幽門螺旋桿菌競爭附著位置,以及產生乳酸等抗菌物質,維持體內較低的幽門螺旋桿菌數值、提高根除的機率,並抑制發炎反應。
    • 控制體重及食慾。過去發表在《Nutrients》的期刊曾評估鼠李糖乳桿菌 (LPR) 對減重中成人的食慾和飲食行為影響,發現益生菌對食慾控制、情緒和飲食行為有正向影響,包含在女性中補充益生菌的組別體重減輕的更多、對食物的渴望程度下降,憂鬱量表的評分也較低,而在男性中則觀察到對飲食認知有顯著提升,推測是腸腦軸影響食慾及體重控制相關行為。
  3. 2021年10月21日 · 隨著孩子生日蛋糕上的顯示著 3 歲,爸媽會覺得這個時候的寶貝開始變得成熟,他的注意力持續時間,和語言能力都會慢慢增強,除了能更好地遵循父母的指示,也更會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想法。雖然寶貝的大腦開始茁壯起來,但父母還是希望在他的生日的最後一個願望裡,許下他能平平安安地長大 ...

  4. 2021年3月4日 · 本書由日本知名復健專家,結合解剖學理論與復健現場的實際案例,研發出「一次用力10秒、集中鍛鍊一個肌肉」的簡易運動,只要鍛練12個偷懶肌,就能消除疼痛與僵硬、改善O型腿、遠離退化性關節炎! 緩解脖子、肩膀僵硬! 肩胛骨的關節修復運動. 肩胛骨是連接肩膀和手臂,尺寸約為手掌大的骨頭。 而這裡要教大家鍛鍊的是連接肩胛骨和肋骨的「肩胛胸廓關節」。 大多數肩膀僵硬很嚴重的人,都是因為保護這個關節的肌肉弱化,使關節變得不穩定。 為此,我們必須鍛鍊的偷懶肌是菱形肌和前鋸肌。 這些肌肉同時弱化的話,會使支撐脖子的肌肉變成勤勞肌,結果造成脖子無法轉動或變成直脖子(頸椎的曲度消失、變直)。 如果有脖子痛的情況,做這套運動會有很大的效果。 肩胛骨的偷懶肌A—從背部支撐肩胛骨:菱形肌.

  5. 2018年12月16日 · 胰臟神經分泌瘤又被稱為賈伯斯病,因為蘋果的創辦人賈伯斯就是因為這個腫瘤,以56歲的年紀英年早逝。 而日新月異的醫療技術,難道都無法挽回這位商業鉅子嗎? 奪走賈伯斯性命的胰臟神經分泌瘤. 胰臟神經分泌瘤屬於惡性腫瘤,好發在50歲的年紀, 發病原因為胰臟中胰島細胞發生病變和癌化所致 ,由於胰臟神經分泌瘤生長緩慢,因此早期很難被患者發現,僅 有少數人會出現體重減輕、腹瀉、皮膚疹、低血糖、低血鉀等症狀 ,會拖延病人就診及確診的時間,失去黃金治療時期。 像賈伯斯就是在43歲的時候因為腎臟有問題,治療後5年沒有檢查,在48歲的時候,泌尿科醫師進行電腦斷層追蹤掃描後,才突然發現腎臟有一顆胰臟神經分泌瘤,這是由於 腫瘤早期體積通常只有1~2cm,使得定位診斷較為困難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