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4月6日 · 股四頭肌(Quadriceps,簡稱四頭肌)是人體下肢最大和最強壯的肌肉,它位於大腿前方。 股四頭肌所形成的肌腱包裹了髕骨(Patella) ,再經過髕肌腱(Patellar tendon)連接在小腿脛骨上,讓膝關節得以伸展。 四頭肌分別由股直肌、股中間肌、股外肌、股內肌所組成,各組肌肉有其獨特之處。 最底層的股中間肌,位於股骨(Femur)和股直肌之間,可算是最「深藏不露」,臨牀上沒法直接觸診。 而股直肌位於大腿正前方,特點是跨越了兩個關節:髖關節和膝關節,除了可以伸展膝關節外,還可以配合髂腰肌(Iliopsoas)屈曲髖關節。 而左右兩頭分別是股外肌和股內肌,分別在髕骨兩側,提供髕骨兩側的穩定度。 股外肌更是四頭肌中最大,力量也是最大;而股內肌一般則是比較弱的一組。

  2. 2021年9月6日 · 06/09/2021. 媽媽手, 狄奎凡氏症, 肌力強化運動, 腱鞘炎, 關節. 分享此內容: 【明報專訊】常聽說媽媽比較容易患上「媽媽手」。 其實媽媽手只是俗稱,正式醫學名稱是狄奎凡氏症(De Quervain’s disease),又稱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 臨牀上常見患者是需要重複手部工作的人,例如家庭主婦、長時間用滑鼠的文員、廚師和樂手等;而由於長時間使用智能手機或打電玩而患上狄奎凡氏症的病例,近年也有增加。 媽媽手影響大拇指及手腕活動,手部復康運動可幫助回復手部功能。 拇指手腕乏力痛楚 未必紅腫熱. 護腕、貼布承托 冷敷對應紅腫. 避免單一手指玩手機平板. 復康運動. 郁郁手指 伸展肌腱. A. 肌腱關節運動. B. 肌腱伸展運動. C. 肌力強化運動.

  3. 2016年10月17日 · 設立護理制度的關鍵人物,是1891年由倫敦傳道會派遣來港的史提芬夫人(Mrs. H. Stevens)。 她在雅麗氏醫院擔任護士長,設立護理規則,跟英國看齊﹕譬如洗浴和清潔的條例,規定病人要換醫院的衣服,太髒的衣物須燒毁等。 她親自培訓護士,移風易俗,改變了許多華人甚至基督徒對醫療中厭惡性工作的偏見。 有見產科服務也極為稀缺,她還派遣見習護士到英國接受產科訓練,於1904年在港開辦助產士訓練課程。 同年,何妙齡女士的芳名也與那打素及雅麗氏結緣,當時醫院再度需要擴建,由何啟之姊何妙齡出資建成新醫院。 名義上是三家醫院,實則連成一體,聯繫緊密,互為補足,最終合併為「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

  4. 2023年11月1日 · 明報專訊全球經歷新冠一役後復常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等3名學者今日在本報撰文指新冠病毒並非最後一場大流行新發傳染病必陸續有來寄語反思如何預備未來大流行。 文章提到應增加監測有症狀疾病患者及患病動物的微生物和疾病,在病毒大規模傳播人類前,主動篩選具大流行潛力的病毒。 他們又指人畜接觸地是重點監測領域,街市流行病學監察須持之以恆,並應重點監察各入境關口,以防輸入案例致本港爆疫。 明報資料圖片. 港大3學者:流感最具引起大流行病源的潛力 大流行或由禽鳥、豬流感引起. 袁國勇、港大微生物學系名譽副教授龍振邦和名譽助理教授趙晞揚於世界流感日撰文指除了冠狀病毒, 流感 是最具潛力引起大流行的病源,下場大流行或由源自禽鳥和豬的流感病毒引起。 尋找醫生資料、地址|醫生黃頁.

  5. 2019年12月30日 · 該齣短片《電競耆俠》,故事以一班銀髮族組隊打電競為主軸,3人因而接觸了電競,但當時仍對它認識不多。 「導演Boris見我們對電競有興趣,在拍攝完畢後提議:『如果你們有興趣,我可以開班教大家! 』」Carrie說她們與時並進,有人肯教自然馬上應承。 從此,她們踏入了電競之門。 尋找醫生資料、地址|醫生黃頁. 立即瀏覽! Boris(林港基)本身是長者安居協會社區參與高級主任,他補充說:「電影中有很多關於電競的元素,拍攝時她們還不很熟悉電競,所以戲中她們多是以手勢搭夠。 想到如果我們帶着這套微電影巡迴學校分享時,觀眾問起『你們是否真的懂得打電競』? 而我們答『其實銀髮演員只是做手勢扮電競』,那這齣電影便沒有太大意思了——因為電影想帶出長者與年輕人共融。

  6. 2023年6月19日 · 教育局署理高級課程發展主任體育袁麗芳昨被問會否檢討課程結構她稱局方過往已去信校長強調家課重質不重量希望學校按學生能力派功課讓學生有時間全人發展。 中大體育運動科學系許世全(右二)稱,成年人較多以「缺乏時間」為由少做運動,建議相關持份者多舉辦網上課程,例如成年人喜愛的跑步、瑜伽工作坊等,方便他們在家或在工作時抽空做運動並養成習慣。 左起為康文署助理署長(康樂事務)孔得泉、全港社區體質調查諮詢委員會副召集人黃寶基、社區體育事務委員會主席容樹恒、許世全、教育局署理高級課程發展主任(體育)袁麗芳。 (鄧佾文攝) 相關閲讀: 【糖尿病】米飯是血糖飈升罪魁? 戒飯控血糖? 糖尿患者吃飯3個Tips:選低GI食物 煮飯加入粗糧 增咀嚼次數. 分享此內容:

  7. 2018年10月15日 · 【明報專訊】人體免疫系統理應可消滅癌細胞,惟體內「煞車機制」一旦被激活,會令免疫細胞無法辨認癌細胞,猶如「武功盡廢」。 今年奪得諾貝爾醫學獎的美日學者,發現免疫細胞上的蛋白「CTLA-4」及「PD-1」為煞車的「元兇」,研發出相應抑制劑,使免疫細胞重新辨識並消滅癌細胞。 港大醫學院利用「PD-1抑制劑」治療中至晚期肝癌患者,發現先用免疫治療的存活期中位數達兩年,比標靶治療多8個月,免疫治療有望可作肝癌的第一線治療。 目錄. 抑制劑阻癌細胞扮「正常」 有望成肝癌第一線治療. 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臨牀副教授邱宗祥(圖)表示,港大利用諾貝爾醫學獎得主研發的「PD-1抑制劑」治療病人,發現可阻隔免疫細胞(藍色)與癌細胞(紅色)結合,重新激活免疫系統攻擊癌細胞,有望推動免疫治療成為肝癌的第一線治療。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