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2月5日 · 今天這篇文章,就讓我來整理幾種帶有特殊思考模型的工具與範本,有的會引導你做出年度計畫,有的則會引導你整理一套新知識,重點都在於「有一種特殊的引導規則」,於是你可以循著步驟,更快理清、進入難題的核心。 1. 複雜系統: MetaMap 用系統思考法工具畫圖表:整理好複雜考試理論重點. 如果你要整理的是還一團混亂的知識體系,或者你想要釐清某個環環相扣的作業流程,那麼這時候「 系統思考法 」的「 DSRP 」模型,會比一般的心智圖、流程圖,更容易讓你畫出每個重點之間的層次與關係。 2. 年度計畫: Mandalachart 幫你列印一張紙本曼陀羅九宮格年度計劃表格.

  2. 2020年3月29日 · Watch on. 大家好,我是電腦玩物的 Esor ,每週製作一則認真的教學影片,已經變成我現在的固定進度。 這個禮拜,應許多讀者的期待,推出的是「 Notion 進階活用」的影片教學。 我用學生如何整理一整個學期的計畫為例。 要整理上課筆記、規劃課表、管理研究資料、準備考試,看看如果應用 Notion 功能,打造一個簡單、聚焦的專案計畫。 很多朋友會覺得, Notion 功能太多,但也有點複雜。 這則影片,我嘗試理出「一個明確的系統與邏輯」,從零開始,示範在 Notion 上如何展開一個專案,建立有條理地整理。 除了影片說明,還會提供你影片中模擬的 Notion 範本下載喔! Notion範本網址. 另外我當然也有製作過 Evernote 的學期計畫範本給大家下載:

  3. 2018年12月18日 · 電腦玩物站長 Esor (異塵行者),在電腦玩物上的文章有別於單純的軟體和服務介紹,而是更強調軟體和服務背後的數位工作思維及方法,並說明實際應用後帶來的生活改變。著有《電腦玩物站長的筆記思考術》、《大腦減壓的子彈筆記術:用Evernote打造快狠準系統》、《比別人快一步的Google工作術 ...

  4. 2016年12月3日 · 學會如何寫一封精準商務郵件的七條法則. 作者: Esor Huang 12月 03, 2016. 在這個即時通滿天飛,也有各種企業溝通平台(如 Slack 、 JANDI )的時代, 寫一封精準有效率的郵件,還是商務工作上必備的技巧。 即時通就是即時通訊,適合快速的討論事情,但即使如企業溝通平台都還是有瑣碎、發散的缺點(參考: 我們真要用 LINE 談論公事嗎? 小心即時反害了工作效率 ),而這些缺點在交代一件重要、複雜的任務時,都還是不如一封電子郵件來得明確又精準,並且可以「留下有效的備忘錄」,這是郵件的優點。

  5. 2017年6月25日 · 1. 雙倍的時間: 當我花了很多時間整理書櫃、整理出筆記,但未來真正需要裡面的筆記時,卻常常一樣要花很多時間找出來,這就是「 雙倍的時間花費 」。 我們為了以後可以找出東西而整理分類,可是當分類愈複雜,我們很有可能「忘記筆記寫在哪裡」,反而愈不容易找出東西。 (可延伸閱讀: [整理術-1] 爆量數位資料時代的五個整理術新思維 ) 當然,「近期」正在使用的筆記或許沒這個問題。 但仔細想想,如果是「一年前的筆記」呢? 「寫在之前另一本筆記本中的筆記」呢? 「寫在某本書裡某一頁的筆記」呢? 好不好找到?

  6. 2016年8月24日 · 1. JANDI 是繁體中文版. 很多人都跟我說想在團隊導入 Slack ,但結果不是每個團隊成員都能接受英文介面。 而 JANDI 有完整的繁體中文、簡體中文、日文、韓文與英文介面,讓所有團隊成員都能接受,甚至跨國使用也方便。 2. 你可以在 JANDI 建立或加入多個團隊平台. 你可能需要一個辦公室團隊溝通平台,還有一個 A 專案的團隊常常討論事情,為了辦一個活動臨時又需要另一個新的團隊討論區,這時候都可以在「 JANDI 」很方便的開設新團隊,或是加入其他人開設的不同團隊。 每一個「團隊」都可以擁有獨立專屬的溝通平台,而你可以同時管理與加入多個團隊 。 當你在「 JANDI 」加入多個團隊後,有一個很棒的設計是: 在每個團隊裡,你可以是不同的人,擁有不同的名稱、職稱、頭像。

  7. 2018年2月18日 · 我目前主要是使用手機上的「 訊飛輸入法 」來做語音轉文字 ,因為它可以自動辨識斷句與標點符號,而且聲音距離手機遠一點時也能辨識,整體的效果我最滿意。 (不過使用這類輸入法工具時,也要認知到輸入資訊被第三方處理的可能風險) 我會搭配有結合麥克風功能的 iPhone 附贈耳機,這樣就能在自由的行動時,同時進行語音轉文字記錄。 接下來說不定我會買個藍芽耳機麥克風,讓我的行動更自由。 我通常都是打開 Evernote 筆記 App ,切換到 「訊飛輸入法」,只要保持螢幕開啟,就能持續地進行語音轉文字的記錄。 在實際的使用情境上,首先要提醒大家,不要在會干擾他人、對自己有風險的情境中做這些事情。 例如我不會在開車時這樣做,也不會在照顧孩子行動時這樣做。 那麼我的使用情境有哪些呢?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