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疾病,由於胰臟未能分泌足夠的胰島素(一種降低血糖的 荷爾蒙) 或者是身體不能有效運用胰島素而引起,特徵是血液內的葡萄糖 (又稱血糖) 濃度高於正常水平。 糖尿病主要分為三類:一型糖尿病(前稱 胰島素倚賴型或兒童期發病型糖尿病)、二型糖尿病(前稱非胰島素倚賴型或 成年期發病型糖尿病),以及妊娠期糖尿病。 一型糖尿病的特徵是胰島素分泌不足,其病徵可以是突發的,包括多尿、口渴、 經常感到饑餓及不明原因體重下降。 一型糖尿病雖較常見於兒童或青少年, 但任何年齡都可發病,其真正發病原因仍未清楚,但通常源於家族遺傳。 一型糖尿病至今仍未有可知方法預防,而患者需注射胰島素以維持生命 。 1, 2. 二型糖尿病較一型更為常見。 在收入國家,二型糖尿病約佔所有糖尿病 個案的85% 至95%。

  2. 本港自1960年代起推行免疫接種計劃,按照世衞的擴大免疫規劃作基礎,為兒童提供疫苗接種。 根據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轄下「 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 」的建議,初生嬰兒至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在「 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 」下須接種不同種類的疫苗及加強劑,以預防 結核病 、 小兒麻痺症 、 乙型肝炎 、 白喉 、 百日咳 、 破傷風 、 肺炎球菌感染 、 水痘 、 麻疹 、 流行性腮腺炎 及 風疹(又稱德國麻疹) 。 此外,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亦為合資格的小學女學生接種 子宮頸癌疫苗 ,以預防子宮頸癌。 除了這些兒童疫苗外,政府還為風險群組人士提供 季節性流行性感冒 、 肺炎球菌感染 和 COVID-19 疫苗的接種服務。 #疫苗行之有效.

  3. 一九七一年至二零二二年男性及女性出生時平均預期壽命. 男性及女性出生時平均預期壽命由一九七一年男性的67.8歲及女性的75.3歲,分別上升至二零二二年的80.7歲及86.8歲。. 由於2022年死亡率在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期間異常地,請小心詮釋二零二二年的出生時 ...

  4. 要點. ※ 肌肉減少症是一種老年綜合症,其特徵是逐漸流失骨骼肌質量和肌肉功能,並可引致. 不良後果。 ※ 生命歷程中的不同因素能造成骨骼肌質量和功能的流失。 除與年齡有關的生物和. 生理變化,以及某些慢性疾病之外,可改變的生活模式因素亦影響肌肉減少症的. 出現和進程。 ※ 在香港,社區居住而年齡在65 歲及以上的人士中,肌肉減少症的患病率為9.0%。 ※ 肌肉減少症對長者而言有深遠的影響,並與跌倒、身體殘障及喪失其獨立生活能力有關。 ※ 某程度的骨骼肌質量和力量的流失是老化過程中不可避免的部分。 然而,實踐健康的. 生活模式能使骨骼肌更長久保持強健,並減低患肌肉減少症的風險。

  5. 衞生署在二零二零至二零二二年度人口健康調查指出,有24.8%的18歲或以上的香港市民體能活動量不足,及54.6%的15至84歲人士屬超重及肥胖。 缺乏體能活動、肥胖或過重皆會增加患上糖尿病的風險。 所有疾病都是預防勝於治療,糖尿病也不例外。 不論是普通市民或危人士,都應奉行活躍的生活模式,維持理想體重,以助減低患上糖尿病的風險。 糖尿病患者更應經常進行體能活動,以控制體重及血糖水平,從而減輕症狀。 保持活躍. 日行萬步. 克服常見障礙,以增加體能活動. 運動前須知. 日常生活融合體能活動. 行樓梯健身心. 運動與健康 - 急步行. 長者體能活動計劃指南. 非傳染病直擊. 2023年7月 - 將體能活動成為「不可缺」的習慣. 2022年7月 - 保健妙方之步行篇.

  6. 2023年5月10日 · 職權範圍. 一、 制訂管治架構及領導抗菌素耐藥性之對策;. 二、 協調各界並制訂全面及跨界別的政策以對抗抗菌素耐藥性;. 三、 監督就抗菌素耐藥性所制訂及推行的全港性應對行動計劃;及. 四、 監察應對行動是否符合「一體化健康(One Health)」的 ...

  7. 除了能促進. 神經及肌肉系統的協調、強化肌肉及關節外,更能提升運動. 表現。 肌肉強化活動的好處: ¢ 有助血壓和血糖的控制. ¢ 減少肌肉及關節的慢性痛症. ¢ 預防骨質疏鬆. ¢ 減低跌倒和受傷機會. ¢ 增強運動能力. ¢ 保持身體正確姿勢及改善體態. ¢ 促進生理機能及健康. ¢ 減低精神壓力. ¢ 增強自信心. 鍛鍊肌肉的建議.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