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21日 · Khe從小就將賺錢作為終極目標。 他的人生規劃很簡單: 有錢就有地位,有地位就能融入社會 ——他是柬埔寨裔的美國第二代移民。 律師、銀行家、工程師和醫生,只有這四種職業的薪水符合Khe的標準,最終他選擇了銀行業。 銀行的浮華讓他堅信自己的選擇︰. Khe被黑色轎車接送,同事送禮物給他都是昂貴的威士忌. 可觀的花紅、與貴客晚宴的機會. 而銀行清晰的升職路綫讓Khe感覺,只要做下去,就能達到人生巔峰. Khe向Business Insider表示,自己每周工作74小時,毫無疑問他得到了快速的晉升。 28歲他在紐約買了第一套公寓,在30歲錢已經年薪100萬美元,31歲,他成為了公司歷史上最年輕的董事總經理之一。 「 成功就像一種癮。

  2. 2019年3月4日 · 一名女網民分享買了一份月供2,000港元、為期15年的儲蓄保險,但在供款半年後,決定取消這份儲蓄保險,並失去共12,000元本金。 女事主的決定引起其餘網民激烈討論,不少網民分享同樣誤簽儲蓄保險的經歷之餘,也有網民批評女事主欠缺周詳考慮、白白失去逾萬元的本金。 究竟女事主斷供儲蓄保險值得嗎? 儲蓄保險又適合甚麼人士呢? 看看網民的回應吧。 女事主在帖文中表示自己「無好深入諗清楚就買咗(儲蓄保險)」,並會記住今次教訓。 (電話截圖) 其實若投保人選擇去供一份儲蓄保險,往往需要確保自己不需要在供款期間使用到該筆款項,這樣才不會有損失本金的風險。 因此,資金的流動性絕對需要納入考量。

  3. 2024年4月25日 · 35歲財富自由. 重來他想拼情商 「能富10倍」 2016年,35歲的Steve Adcock辭職了——當時他已經擁有90萬美元(約705萬元)的儲蓄。 如今,42歲的他只是偶爾工作,其凈資產也增長到130萬美元(約1018萬元)。 可以說,在過去的幾十年間,他在理財方面做對了很多事情。 然而,Steve Adcock向CNBC表示,有1件事他希望自己能在20歲出頭就明白——如果這樣,他能讓自己富得更快,甚至擁有更多財富。 「相比智商,你的性格能讓你更富裕10倍,」Adcock表示。 「我從我的職業生涯中領悟了這個道理,雖然明白得很遲,但我非常確信這點。 毫無疑問我和一大幫聰明人工作,但這些在 辦公室中最聰明的人往往並不是升職加薪的人選。

  4. 2024年4月29日 · 丹麥黃油大亨、收藏家Lars Emil Bruun(1852~1923年)一生收藏了來自丹麥、挪威、瑞典等多個國家的大量稀有硬幣、獎章和紙幣,甚至包括1016~1035年丹麥克努特大帝統治英國時的大量古錢幣。

  5. 2023年10月18日 · 資深投資者林一鳴 今日就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50歲提早退休」的故事,透露當時「感受到『退休可能會快D死』的壓力」,因此重新規劃人生,再度活躍於社會。 林一鳴是資深投資者,活躍於股市、樓市以及各項生意,亦有多本有關投資的著作。 退休唔使做的生活 或與預期有出入. 林一鳴今日在社交平台分享,說他原以為退休後生活會多姿多采,但「退休後每天都『唔使做』的生活,未必與你預期中一樣的」,在退休約一年之後,他就有感可能會「快D死」,因此改為人生規劃,包括在運動方面,到遊艇會訓練帆船及賽艇;嘗試自己創業做Startup,建立教育平台;亦建立有關海外物業買賣的業務。 他指出,一切事情都是為了保持自己忙碌,推遲腦退化的日子。 為何他會選擇「重出江湖」? 他分享退休前後的4大轉變。

  6. 2024年1月18日 · 上表所列出的3年期儲蓄保險產品保證IRR最少2.38%,當中最高的,是立人壽喜盈於「息」三年儲蓄守護保2,其3年保證回報率達到4.75%。 保單年期3或5年 須注意流動性風險

  7. 2023年5月17日 · 59%人認為有足夠積蓄活到80歲. 保誠日發佈由 Economist Impact 進行的「成就未來 - 亞洲調查報告:反思身心健康, 對未來展望如何變化」報告,對亞洲 13 個市場中 5,000 名居民進行調查,有過半數香港受訪者 (52%)滿意現時的財務狀況,而近五分之三的受訪者 (59%)認為自己會有足夠的積蓄, 以應付活到 80 歲甚至更長壽的開支。 三分之一的亞洲受訪者表示有定期向退休基金供款,以改善財務狀況。 調查亦清楚顯示,許多人正在尋求收入來源多元化,例如超過3成的受訪者 (35%)投資股票及債券,以累積更多儲蓄及退休基金。 與此同時,逾三分之一的受訪者 (31%)正在參與風險較的投資,例如非同質化代幣 (NFT)及加密貨幣等另類數碼資產。 健康是財富自由的第一步?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