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升學顧問 相關

    廣告
  2. 6月11日或之前網上報名,合資格申請人有機會於6月底獲有條件取錄。 畢業生具競爭優勢,選擇投身專業的畢業生,就業率約90%

搜尋結果

  1. 由香港電影評論學會主辦的「第三十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於2024年3月6日(星期三)下午假香港電影資料館電影院舉行了頒獎典禮。今年頒獎嘉賓為著名編劇兼導演韋家輝先生,由他頒發五項大獎給各位得主,包括最佳導演李子俊(《第八個嫌疑人》)、最佳編劇祝紫嫣(《但願人長久 ...

  2. 2017年6月22日 · 這本名為成績最差組別學生一年大進步應屆考取慶應大學」(大意的著作就是日本電影奇蹟補習社的故事版本相比起近年港台那些把真實故事搬上銀幕的校園 青春電影主打的愛情線這部電影講校園生活的基本——考試升學

  3. 2018年9月16日 · 作者 吳月華 2018-09-16. 又到新的學年,有多少學生、家長或老師想過教育是甚麼? 近日印度電影《起跑線》以平等機會接受教育為切入點,讓我們思考教育的本質,而在香港這個推行普及教育已久之地,電影討論教育或教育制度的重點和呈現的方式當然與印度有別。 《非同凡響》以特殊教育為題材,於香港電影較少見,卻有可喜的效果。 香港電影較多拍成年弱能人士的困境,如《何必有我》(1985)、《笨小孩》(1999)、《低一點的天空》(2003)等。

  4. 從1995年舉辦第一屆開始,一直未有間斷。 並且出版年度《香港電影回顧》,輯錄大獎討論,以及會員對香港電影現象及個別電影作出的精到分析,以多元角度的影評總結全年電影成績。 學會叢書. 本會向來致力出版高質素電影讀物,對香港電影作專題性重點的檢閱,成績有目共睹,多年來已有《王家衛的映畫世界》、《許鞍華 電影四十》、《林嶺東 嶺上起風雲》、《經典200—最佳華語電影二百部》、《群芳譜—當代香港電影女星》等專題書籍,提高觀眾對電影的重視及欣賞水平;亦曾出版《電影通識行:給中學生的4節模擬課及其他》,推廣電影通識教育。 學會季刊《HKinema》

  5. 2017年6月22日 · Jump to navigation. 香港影評庫. 首頁簡介作者. 《何者》求職現形記 . 搜尋. Google. 年輕人的成長一向是電影故事的靈感來源之一諸如校園生活以至升學就業等人生轉變的關口都是常見的題材。 日片《何者─我們都想成為「誰」? 》的故事,亦是以年輕人的成長為主題。 這類關於年輕人的故事,往往是採用創作者事後回望的視點,或多或少有點美化懷舊的色彩。 在這點上,改編自朝井遼同名小說的電影《聽說桐島退社了》顯得頗為特別,原作者發表作品時還是一名大學生,其生活貼近作品中的中學生世界,當時這部電影橫掃日本多個電影獎項。 四年之後, 又一部改編朝井遼小說的電影─《何者─我們都想成為「誰」? 》推出。 這部電影的世界跟隨作者的成長,講的是大學生求職的故事。 五大學生取態不一.

  6.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於2020年1月19日選出第二十六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的五個獎項及六部推薦電影。 今屆經歷了長達七小時的激烈討論及三輪投票,得獎名單如下: 最佳電影:《叔.叔》 最佳導演:曾國祥 (《少年的你》) 最佳編劇:黃綺琳 (《金都》) 最佳男演員:太保 (《叔.叔》)、 劉俊謙 (《幻愛》) 最佳女演員:蔡思韵 (《幻愛》) 推薦電影六部: 《戲棚》 《金都》 《大偵探福爾摩斯:逃獄大追捕》 《新喜劇之王》 《幻愛》 《少年的你》 決選名單及得獎理由詳見: 第二十六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得獎理由撮要. 得獎名單. Film Critics description.

  7. 2016年4月5日 · 有趣的是,Angel 及凱婷口中的迷惘兩人不約而同提及對升學及工作的不知所措卻又沒有迴避思考),於華仔身上卻得到超乎真實年紀的成熟體現。 「我不喜歡香港」,卻肯定自己來到香港生活的意義,而且也沒有把受歧視的怨氣完全置於港人身上,甚至更有「世界視野」,指出即使去到外國,因為自己英文能力欠佳,同樣逃不過被歧視的命運。 好了,那麼究竟除了生活的歷煉,令華仔得到更大磨練因而成長外,還有甚麼其他因素呢? 至此,我終於可以說出全片令人至為感動的一幕:華仔的少年好友在青海和他一起接受訪問,當導演追問華仔是家鄉中的萬人迷,為何仍在他身旁甘作綠葉角色? 華仔好友認真地說:因為華仔來自破碎家庭,所以想多給他一點愛──而鏡頭旁的華仔此刻已按捺不住要拿紙巾抹眼淚。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