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4月25日 · 【獨媒報導】政府昨日宣布「Happy Hong Kong 」一系列活動,其中將於本周六(29日)舉行「全港戲院日」,觀眾可以劃一票價30元到戲院觀賞電影。 戲院商會理事長袁彥文出席一個電台節目時表示,市民除了可選擇觀看近期上映的電影,當日亦會上映以往受歡迎的港產電影,希望讓市民有更多選擇。 如反應良好,或考慮每年4月舉行「全港戲院日」。 袁彥文出席港台節目《千禧年代》時指,全港有61間戲院參加是次「全港戲院日」,如反映熱烈,預計超過20萬人入場。 他指,市民除了可選擇近期上映的電影,在農曆新年及以往受歡迎的港產電影亦會在當日重播,讓市民有更多選擇。 不擔心現「黃牛飛」

  2. 2024年4月10日 · 【獨媒報導】繼去年後,香港戲院商會今年再次舉辦「全港戲院日」,全港63間戲院在4月21日的戲票票價,將劃一為30元,參與活動戲院的戲票將在4月17日中午12時開賣。

  3. 2024年4月18日 · 【獨媒報導】 繼去年4月首次舉辦全港戲院日後,香港戲院商會早前將今年4月21日定為「全港戲院日2024」,屆時全港63間戲院劃一票價30元,戲票已在昨日(17日)公開發售。 不少戲院票房現人龍,網上購票系統一度出現擁擠,後逐步回復正常,不過「搶飛潮」不及去年。 本地電影市道低迷,復活節假期的票房亦不理想,香港電影工作者總會發言人田啟文向《獨媒》表示,香港曾是海外電影上映的優先場地,但本地市場萎縮、電檢時間長、排片不靈活,加之其他地區冒起,影響海外電影在港上映。 另一方面,「北上消費」的風潮繼續,「一國兩制」下雖可看到內地無法上映的片種,但近年「百花齊放空間細咗」,整體令本土放映的優勢流失。 「全港戲院日」成效如何?

  4. 2024年4月29日 · 有市民得悉戲院結業特意前來送別,認為現時入場看電影人數較以往少,氣氛稍遜,對於戲院結業則感可惜:「無辦法啦,趨勢嚟架嘛」、「俾巨輪碌死咗。 」 位於銅鑼灣謝斐道的總統戲院,於1966年10月26日正式開業,迄今有約58年歷史。 戲院原有兩層共1248個座位,不過2001年改建成迷你戲院後,座位減至餘下428個。 新寶院線前日(27日)在社交平台宣布,銅鑼灣總統戲院將於周二(30日)光榮結業,感謝觀眾支持,不過文中就未有交代結業原因。 總統戲院告別後,新寶院線就只餘兩間戲院,分別為旺角新寶戲院和屯門凱都戲院

  5. 2015年2月5日 · 大埔如今雖然是「戲院沙漠」,但原來區內曾經先後存在六間戲院,最後一間銀星戲院於2002年結業。 大埔居民曾在2007年見到曙光,當時新鴻基地產曾向大埔區議會提交改建大埔超級城停車場為戲院的計劃,但新地最終並無落實計劃。 六間戲院一間不剩. 曾在大埔營業的六間戲院,分別是寶華戲院、銀星戲院、鴻基戲院、星輝戲院、金都戲院及大埔戲院,其中以大埔戲院歷史最悠久,在日治時期已開始營業,其後在戰時被拆卸。 大埔墟更有一條 戲院街 ,一般認為是以戰前的大埔戲院而命名的。 最後結業的戲院是 銀星戲院 ,舊址位於大埔中心巴士總站對面。 當時銀星戲院被稱為「迷你戲院」,可是它一院有482個座位,二院更有646個座位,比現時戲院的放映院更大,一點也不「迷你」。 新地擬改建停車場作戲院.

  6. 2024年5月22日 · 有份設計的建築師蕭國健稱,該歷史古蹟吸引不少準新人取景拍攝婚照,他期望該處能轉變成一個關於愛情的光影藝術展覽,講述一個浪漫和正面「愛情故事」。 去年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施政報告》中,鼓勵全港18區設置富有特色的「打卡」地標,中西區區議會就提議三個打卡點方案。 打卡建議於今年1月4日在中西區區議會會上討論,並通過採用方案二,即是在西營盤舊精神病院立面加設燈飾裝置,利用重複的拱門以光影建立一條時光隧道,令參觀者有置身其中的「沉浸式體驗」,預算約80萬。 燈光表演每10分鐘一節 每次5分鐘. 中西區民政事務處與「築.夢社」創辦人、建築師蕭國健合作,將於今日起於西營盤社區綜合大樓的舊精神病院立面拱形遊廊舉行「高街光影情緣Love in the Light」光影藝術展。

  7. 2022年12月2日 · 觀影是甚麼體驗? 是我們坐在戲院毛茸茸的椅上,抱著爆谷,隔著十幾米看別人的生命,但豐美股肥團隊似乎有另一種的看法。 在作品《艙》裡,女主角梁晞堯看世界時,不是用眼睛看,而是用手掌心一個嵌進去的鏡頭看。 人類與機械結合,本身就很像導演與相機為融一體,以另一種眼界(電影)去切入世界。 所以梁晞堯身處室內,望著多條白布,旁述卻在喃喃道著「1964年1月」、「活力充沛」、「新的公寓裡電話響起」。 她所「觀影」的一切,在當時的客觀環境都是不可能出現,是一場超現實的幻想。 但電影是如此自由,可以把人帶到任何地方與時空,並連結起來,就像《飛越瘋人院》裡沒法看足球賽的院友,單憑腦海想像出入球畫面而歡呼。 所謂觀影電影的體驗,如此虛妄又真實。 《艙》還討論了作為觀眾應以甚麼距離感受。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