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5月24日 ·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趙虹)甲狀腺功能亢進甲亢)屬常見疾病,以女性患者居多。 有外科醫生指出,近年該類患者數字呈上升,公立醫院輪候外科專科時間亦由原來的約半年,延至9個月至一年內,而該病長遠可造成心律不正、心臟發大等心臟疾病。 由於現行的放射性碘治療或切除手術方案各有缺陷,非適用於所有患者,故近年有公立醫院引入超聲刀技術,提供另一個治療方案。 瑪麗醫院榮譽顧問、港大外科學系臨床副教授梁熊顯指出,位於頸部前咽喉下方的甲狀腺形狀似蝴蝶,分泌能調節新陳代謝、血糖、心跳及腎功能的甲狀腺素。 而甲亢屬免疫力系統病變引發的疾病,淋巴球所產生的抗體與甲狀腺細胞結合,刺激產生更多甲狀腺荷爾蒙,造成皮膚病變、凸眼症、失眠、心悸等病徵。 長遠可造成心律不正、心臟發大等心臟疾病。

  2. 2017年11月16日 ·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陳文華)港人生活壓力大,容易因情志失調引發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患上甲亢。 香港浸會大學醫藥學院日前一項以中醫藥治療甲亢的臨床觀察發現,有家族遺傳病史及情志失調是甲亢發病的兩大主要因素,30歲至40歲處於生育年齡的職業女性發病率最高。 香港浸會大學醫藥學院分析了115名於2013年5月至2017年4月期間,前住浸大中醫藥診所求診的甲亢患者病例。 當中78.3%患者年齡介乎21歲至50歲,女性患者較男性多,男女患病比例為1比5,以30歲至40歲處於生育年齡的職業女性發病率為高。 另外,有家族遺傳病史及情志失調是甲亢發病的兩大主要因素,其中40.9%患者家屬曾患甲亢,62.6%首次發病或病情復發前曾有情緒刺激或受到壓力影響。

  3. 2019年1月27日 · 初期時甲狀腺功能正常。 病程中有時也可出現甲亢,繼而功能正常,甲減,再正常,其過程類似於亞急性甲狀腺炎,但不伴疼痛,發熱等,故稱此狀態為無痛性甲狀腺炎,產後發病則稱為產後甲狀腺炎。 但當甲狀腺破壞到一定程度,許多患者逐漸出現甲狀腺功能減退,少數呈黏液性水腫。 本病有時可併發惡性貧血,此因患者體內存在胃壁細胞的自身抗體。 現在,在內地多採用中醫中藥或中西醫結合治療,減少了復發並且無副作用。

  4. 2007年5月3日 · 【本報訊】(記者 李思穎)張可頤年多前拍竣劇集《長恨歌》後,因甲狀腺出現問題要將工作停頓,經過年多時間的治療後,身體已完全康復,未來 ...

  5. 2018年12月30日 · 1. 指導合理飲食:高熱量、高蛋白、高纖維素、適量脂肪,少粗纖維的易消化飲食。 2. 注意休息與活動:適當休息,不要太勞累,適量的運動。 二.病情觀察:觀察有無發熱,嘔血,皮膚黏膜出血點,淤血,以及有無精神神經症狀等等。 三.心理護理:注意和肝硬化病人溝通,注意他們的心理變化。 四.腹水病人的護理:採取平臥位;遵醫囑限制鈉、水攝入;改善低蛋白血症,靜滴人血白蛋白;定期測量腹圍和重量;注意皮膚護理。 讀文匯報PDF版面. 醫訊:中醫治療肝硬化.

  6. 2019年11月17日 · 2019-11-17. 香港註冊中醫師 楊沃林. 養生之道要求人體要「寒頭暖足」,但現代人多是「熱頭寒足」(上熱下寒)。 其主要表現是熱證與寒證並存:常年上火,總是口腔潰瘍、舌瘡、慢性咽炎、失眠,同時又表現出很多體寒症狀,如舌體胖大、大魚際發青、下肢冰涼等。 中醫認為,上熱下寒其實有更確切的表述方式:「真寒假熱」,或「陽不歸位」。 《黃帝內經》裡說:「今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人之傷於寒也,則為病熱」。 體內寒邪過盛,就會把陽氣排斥在外,體寒是上火的根源! 有些人上火之後,首先想到的就是用敗火藥,卻常常陷入越吃越嚴重的怪圈,這種情況八九不離十都是上熱下寒。 因為上熱下寒是體寒所致,而敗火藥屬寒涼之物,服用它們只會讓你寒上加寒、虛上加虛,越治火越大! 中醫認為上火有實火、虛火之分。

  7. 2019年7月22日 · 太極拳. 就中醫對心理和精神的認識,中醫學將精神健康歸於情志健康,「情志」是中醫學特有的概念,泛指情感、情緒,包括心理和精神兩方面內容。 中醫闡述「情志」與人體生理、病理關係的理論,稱為情志學說,具體為七情五志。 喜怒悲恐等七情是正常的精神活動,中醫認為精神健康是七情無「太過」與「不及」,即情緒或情感反應既沒有過於盛,也不會麻木不知,是一種精神平和的狀態,合於中國傳統文化的中庸之道。 具體而言,可以描述為喜樂安詳,怒而有節,思而不憂,慈悲憫人,雖猝然驚恐而無心神不寧,也符合心理學中自控自知,協調穩定的原則。 文︰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講師 郝東方 圖︰資料圖片、新華社、中新社.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