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Da Nang 相關

    廣告
  2. 立即預訂可慳更多,Agoda®一直保證最低價! 我們全天候為你提供協助,出走都唔會注定一人!

    • 香港

      超值酒店,神秘優惠

      先訂後付,節省更多!

    • 折扣優惠

      計劃緊下次旅程?

      我們為你提供最抵優惠!

搜尋結果

  1. 2017年7月27日 · A two-and-a-half-hour treatise about an ethnic minority moving between their war-torn homeland in Myanmar and the Chinese border towns in which they try to seek shelter, Ta'ang is slightly protracted but still visually and thematically engrossing.

  2. 2017年7月27日 · 作者 鄭政恆 2017-07-27. 《鄧寇克大行動》(Dunkirk)是當今大導演基斯杜化路蘭(Christopher Nolan)新作,跟《潛行凶間》(Inception)一樣單獨兼任導演和編劇工作,前作十分繁富,這次卻趨向簡約。 歷史上的鄧寇克大撤退(Dunkirk evacuation)是1940年英軍的策略式撤退,轉攻為守,保留實力。 據統計,到1940年6月4日的十天之內,近三十四萬人越過海峽到達英國。 《鄧寇克大行動》至少可以從美學層面和政治層面作討論。 簡單而言,《鄧寇克大行動》以三條情節線平行發展,一是防波堤一周的故事,二是海上一天的故事,三是空中一小時的故事,三個故事各自獨立發展,但又相互交涉,憂戚與共。

  3. 2018年5月14日 · 第一個故事是英國小兵Tommy在海邊想盡辦法,想超前眾多在排隊上船的英軍,可是遇上的每次機會都令他和回家的路擦身而過,不是被人拒絕上船,就是上了船又被德軍擊沉,兜兜轉轉又回到起點。 他整個逃生過程,歷時一個星期。 第二個故事是英國小船船主Dawson,由麥克雷倫斯(Mark Rylance)飾演,他接到海軍的命令,要徵用他的船去鄧寇克救人,Dawson索性自己開船前往,同行還有他的小兒子以及他的朋友。 海上其實危機四伏,德軍在空中及海上炮轟船隻,以阻撓撤退行動。 Dawson在海上救起一名英兵,原來他坐的軍艦被魚雷擊中,除了他,全船人淹死,他知道Dawson不是立刻回英國,即時失控。 這故事歷時一天。

  4. 2010年10月29日 ·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於1995年成立之初,曾趁著電影誕生一百周年,特邀會員選出「十大香港電影」及「十大世界電影」,亦曾於2001年趁著世紀之交,編撰《經典200 最佳華語電影二百部》時,邀請會員及該書作者選出「十大華語電影」。

  5. 2015年7月22日 · 演員鬥戲火花四濺. 波蘭斯基改編成電影的版本,保留了原著話劇的精髓,《躁爸爸狂媽媽》拍的完全是屬於演員的戲,觀眾入場不會看到什麼別出心裁的大場面,看到的是4 名演員如何在一個場景之內,鬥戲鬥到火花四濺。 約翰韋利與琦溫絲莉飾演專誠到訪別人家中的夫婦,男方是律師,女方是財富管理經紀,他們的兒子用木棍打掉人家兒子的門牙,所以作為父母要向人家道歉。 邀請對方到來談判的夫婦,由基斯托夫華爾茲和茱迪科士打飾演,男方是商人,女方是作家。 表面上他們都是客氣說道理的人,但道歉過程一點也不順利,談判過程更是火星撞地球,充分體現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何等脆弱及充滿猜疑,不論身分、學識和地位如何高尚,只要言語間起衝突,一切都可以發展成非理性的鬥爭。 語言在溝通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在這齣劇中便表露無遺。

  6. 2016年4月11日 · 本片是根據真實個案寫成同名原著小說改編而成,借譽玲(艾敬飾)這樣一個虛構人物,道出了一個極富爭議性的故事。 譽玲通過一個寫作比賽,認識了囚犯張有銘(李尚文飾),事後方曉得當年(1985)年少的有銘跟隨大佬,在轟動一時的寶馬山一男一女洋人雙屍案中是個從犯,由於未滿十八歲,故要「等候英女皇發落」。 主犯原判死刑,後獲港督特赦,改判四十六年刑期,然扣除假期等等,實際上只需坐三十四年的牢獄。 相反,女皇對有銘一直沒有「發落」,變成無了期地坐牢,連盼頭也沒有,比主犯還不如。 譽玲大感震驚,出於同情,便向一直就為此事奔走的梁議員(鄧樹榮飾)求助。 非常出乎意料,本片的導演邱禮濤似是變了另外一個人。

  7. 2017年7月16日 · Days of Being Wild is infused with a sensitivity to the passage of time and a clinging on to emotional memory that have become Wong Kar-wai themes thereafter. At the time, they were echoes of Hong Kongers’ sentiments under the looming 1997 deadline. Leslie Cheung, who has a love-hate relationship with his foster mother and after a failed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