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6月26日 · 【移民東南亞‧馬來西亞】為子女快樂童年 港移民吉隆坡 80後媽媽Kelly的fb專頁名為「快樂姐妹花」,記載了兩個囡囡陳穎及陳真的成長。 她4年前為了讓囡囡有個快樂童年,舉家移居吉隆坡。

  2. 2024年5月4日 · Jackie Cummings Koski是一位單親媽媽,49歲時從公司工作崗位退休,女兒已長大成人,熱愛體育運動。 Koski從2萬美元本金起家,到現在稱得上是百萬富豪,靠的只是簡單的道理。

  3. 2021年6月8日 · 有網民在討論區分享,指有港媽用父母積蓄買樓,最近打算帶子女移民英國,直至臨走前才通知父母,認為該港媽變相「攞埋父母積蓄去移民」 主頁 趨勢

  4. 2021年4月20日 · 有網民在討論區發文,指從長輩口中得知,有港男游說父母賣樓一齊移民英國,可惜最後「財到光棍手,一去無回頭」,該網民指兩老落得「樓又無、錢又無、仔女都無埋」,感到心酸。 網民分享指,有長輩的朋友被兒子氹賣樓移民英國,兩層樓賣了,兒子聲稱先在當地安頓好,之後再接父母過去,豈料媳婦反口,結果移民不成,樓又無錢又無之下,打算投靠細女,但細女又認為兩老偏心,賣樓啲錢畀晒大仔,結果細女嬲咗兩老,不理不睬,兩老人財兩失。 有網民直斥該老夫婦「係蠢,親生仔不如近身錢」,你又點睇? 【女友媽媽要求畀家用 係愛定責任? 網友兩難 你又點決定? : 按此 】 不少網民回應,認為兩老是自找的,重男輕女思想,偏心長子,若自己是細女亦不會幫忙。 而有網民直斥事主蠢,指親生仔不如近身錢,無論如何應該先為自己打算。

  5. 2020年9月17日 · 認可理財策劃師林昶恆(Alvin)指出,父母要求子女畀家用,通常可以分為兩種心態,其一是父母認為為子女供書教學多年,子女投身職場後應貢獻家庭;另一種心態就是幫子女儲錢。 對於家用的金額,林昶恆表示須視乎子女的收入而定。 假如月入8,000元,每月給2,000元家用就很多。 他表示,可把應屆畢業生的開支分為3部分,分別是個人開支、家用以及儲蓄。 若月入2萬元,時下畢業生個人開支約為1至1.5萬元,將6,000至8,000元用作家用,亦尚餘2,000至4,000元可用作儲蓄,情況尚算可以接受。 不過,假如當收入有所增加時,家人又要求要按比例增加家用,他則建議需要與家人商討一下家用問題。 與家人同住 畀家用屬責任. 他更指,如果與家人同住,其實給家用是一種責任,因為在家中居住及用膳亦涉及開支。

  6. 2019年6月25日 · 兒童津貼支援在職媽媽 為了照顧3歲的兒子,現時Pamela主要做兼職,在組屋附近的牙醫診所工作。 一星期平均上班3天,每星期若只計底薪,約有1,000新加坡元(約5,700港元)。

  7. 2021年5月14日 · 當中一個主角是單親媽媽Emma Sadler,她於疫情期間失去收入來源,更背負逾10萬港元信用卡債務,育有一個9歲的女兒。 在如此困難的日子,她一個大轉身,重新分配資源,並且進修再轉行,成功找到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年賺58萬港元,即月薪接近5萬港元,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