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9月1日 · 同為金融業,我們本該慶幸臺灣金融改革,金控集團業務成立後,更能嘉惠普羅大眾,然而,金管會卻看到種種被包裝過度的金融商品,晃著「銀行是安全」的旗幟大肆販售;也有保險業者誤導客戶,將儲蓄險描述成高利率的定存單,導致近10幾年來消費糾紛日益

  2. 2024年4月1日 · 人生每一階段的財務目標不盡相同,從步入社會存下第一桶,到責任重大期需要保障當下及創富未來,各需要不同的理財工具配置外,更需要保險來轉嫁風險,以期財務目標能在預計的時間內達成。. 本文將各別探討上述2階段的財務規劃方向以及應 ...

  3. 2023年3月1日 · 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 現行保險公司的資產部分,已按照國際財報編製準則IFRS 9執行,簡單來說,目前保險公司將資產投資在市場上,除了一些特殊的考量外,理論上都會用「公允價值」來評估,因此資產便會隨著市價價值的起伏而波動。 而在負債層面,理論上也應該與資產一樣有相同的衡量標準,如此保險公司才能在資產與負債上進行更精準的匹配,但因為技術上的原因,負債部分無法與資產同時採用相同的標準,因此必須等到2026年,新的負債衡量制度IFRS 17上路,屆時保險業的負債與資產會採一致的評量基礎。 總體而言,接軌IFRS 17除了影響資產及負債面上的計算外,因為會有全新的負債、淨值與績效的計算方式,因此會間接影響未來的保險商品走向,以及業務通路的銷售與管理。

  4. 2023年8月1日 · 理賠自動化有2個很重要的重點,一是誰有權利來申請理賠,這點可以從受益人身分認證端就可以解決問題;二是「適格的理賠」認定最為關鍵,這也是保險公司花費最多成本之處。 就好比看完病後,有些費用是健保給付,其餘費用就由病人來支付,保戶蒐集所有單據向保險公司申請理賠,保險公司必須逐一查驗與核對病例與診斷書,耗費非常高昂的成本。 所以當壽險公會發布會持續擴大保險理賠「醫起通」的合作範圍,未來更希望進一步推出「出院即理賠」的理賠抵繳住院費服務時,是相當令人期待的。 此舉措對於健康險未來的發展將會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因為若未來在資訊串接與商品設計上都能夠暢通無阻,健康險的發展將會有跨時代的進步。 原因何在?

  5. 2018年5月1日 · 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專任副教授. 本期專欄我認為有一關鍵議題值得討論——「保險業是否該重新認識他的年輕客戶 」這是在數位金融時代,以及進入金融科技時代的當口,保險業者必須要重視的未來關鍵課題。 比較需要擔憂的是,目前金融業的經營者絕大多數都不是年輕人,他們距離年輕已有一段距離,過去他們在養成教育或是成為主管的過程中,面對的都是現在已經很成熟的客戶群體,再隨著成為主管,圍繞在他們身邊的人,也都是跟他們差不多的人。 就好比在職場中,30歲進入公司從基層開始做起、35歲當上了基層主管、40歲坐上了部門經理、45歲可能當上協理或副總經理,到了50歲時掌握了公司很多的決策權,身邊的人基本上都沒有換,共同決策者幾乎都是同一群人,但是面對的客戶卻是一直改變。 決策者看不到下一個世代的樣貌.

  6. 2024年4月1日 · 新光人壽「一畝田」的制度自1981年開始實施至今,依郵遞區號劃分服務區,無論是自己開發的客戶或其他同事招攬的客戶,只要住址坐落於分配給自己的服務區,業務員都可以上門提供服務,提供業務員一個經營市場的基本盤。 黃明正表示,早年的保險費都是由業務員按月上門收取,藉此展開服務並順勢而為,業務員的收費責任區也就此轉變為一畝田的服務區。 但如今流系統早已大大不同,約莫95%以上客戶都採取轉帳方式繳費,上門收費機會降低,服務自然也無從談起。 如今,雖然一畝田制度猶在,但整合性服務已經不再以收費為敲門磚,轉為提供同樣需要定期上門服務的商品──產險。 產險沒有長年期商品,絕大多數都是一年一約,因此每到續約之時,就是業務員推廣銷售的契機。

  7. 2020年1月1日 · 南山人壽副總經理. 馬君碩期望,全球人壽能夠成為一個「科技+人」的保險公司。. 他認為,科技始終來自人性,只是一種推向更有效率的手段,端看如何藉由科技來與客戶溝通,讓營運更高效,這就需要將科技用在行銷流程的痛點上。. 二 一九年臺灣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