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1月10日 · 2021-11-10 MPF醫務室. 之前都同大家講過,投資嘅分析方式,主要係分為兩大門派,基礎分析,同埋係技術分析。. 基礎分析主要係睇公司嘅基本面,財務狀況,未來現金流,未來盈利、股息等等,好多嘢都係估下估下啫,又要估discount rate,又要估個市場估值,唔怪 ...

    • 投資者若想獲得更高回報,應投資被動型或主動型基金?
    • 主動型投資的利與弊
    • 被動型投資的利與弊
    • 投資者有何啟示?

    多年來,有一個熱門的議題將投資界分成兩大陣營:主動型投資與被動型投資。 主動型投資是指由投資經理管理的基金,基金經理隨時都要致力跑贏大市指數,例如標普500指數或羅素2000指數。被動投資是指純粹想與指數表現同步的基金,並非要跑贏指數。 兩種策略雖然都有利有弊,但投資者開始將資金從主動型互惠基金轉往被動型互惠基金和被動型交易所買賣基金(ETF)。為何會有這種趨勢呢?簡言之,作為整體來看,主動型基金的回報若計及收費後,往往跑輸被動型基金。 這種趨勢是較近期才出現。據湯森路透理柏(Thomson Reuters Lipper)的資料,在2013年主動型股票基金吸引2,983億美元資金,而被動型指數股票基金的淨流入為2,774億美元。但據晨星(Morningstar)表示,在2019年,投資者從主...

    主動型基金由投資組合經理負責,部分經理專門挑選他們看好能跑贏大市的個股,另一些則專門投資看好的板塊或行業。(許多經理則同時負責兩方面工作。)大部分主動型基金經理都有一班分析師團隊支援,他們進行廣泛研究,協助找出前景亮麗的投資目標。 主動型基金背後理念,就是讓普通投資者僱用專業選股專家來管理資金。如果順風順水,即使扣除收費,主動型基金的回報仍然能跑贏大市。 但投資者值得記著,無法保證主動型基金的回報一定好過指數的表現,許多基金其實跑輸大市。研究顯示,主動型基金相對很少能跑贏大市,某程度由於收費較高。問題就在於:若只是略為跑贏大市其實不夠,基金經理跑贏大市的幅度,至少要足夠支付基金費用。 事實證明這是很大的挑戰。根據標普道瓊斯指數(S&P Dow Jones Indices)的SPIVA(標普指...

    被動型基金亦稱為被動型指數基金,基金結構是要複製某個特定指數的成份股,期望追蹤指數表現,與之同步,回報不多也不少。因此,當特定指數上升,這類基金可完全捕捉升勢,但值得留意,這也是說當指數下跌,這類基金亦會跟著走低。 顧名思義,被動型基金沒有基金經理作出買賣決定。由於無需支付基金經理薪酬,被動型基金一般收費很低。 主動型和被動型基金的費用雖然一直在下調,但主動型基金的費用依然較高。據美國投資公司協會(Investment Company Institute)數據,主動型股票互惠基金2018年平均費率為0.76%,低於1997年的1.04%。但被動型指數股票基金的費率,2018年平均只有0.08%,低於1997年的0.27%。 0.76%和0.08%之間的差距看似微不足道,但長遠而言,累積起來就...

    如果沒有時間好好研究各主動型基金,又沒有理財顧問,那麼被動型基金可能是更佳之選:至少您不會跑輸大市,又不用支付巨額費用。投資者若願意最低程度參與投資配置,那麼被動型基金成本既低,又可讓您涉足某個行業或地區,無需花時間研究主動型基金或個股。 但這不是二擇其一的選項。部分投資者建立多元化投資組合,既有他們熟悉的主動型基金,又有投資不太認識板塊的被動型基金。 值得記著,並非所有主動型基金的收費都一樣。有的收費較低,而且往績表現較同類主動型基金亮麗。但請記住,一兩年的出色表現不能保證該基金將繼續跑贏大市。相反,您應留意那些長期表現優秀的基金經理。這些基金經理在整個投資生涯能經常大放異彩。 作為金科玉律,在投資前,請了解自己的財政狀況、人生階段和風險承受能力。

  2. 2020年4月29日 · - HK MoneyClub. 指數投資未來十年繼續豐收嗎? 2020-04-29 Roy Sze. 在投資市場競爭愈趨激烈下,愈來愈多投資達人建議散戶買入追踪一籃子股票表現的指數基金,原因是被動指數基金過去十年表現不錯,而且幾乎什麼也不用做便贏半數主動投資基金,「性價比」相當高。 可是,被動指數投資與其他策略一樣,太多人跟隨必導致盈利減少,那麼被動投資市場是否飽和了? 巴菲特的一場著名打賭. 過去十年,被動投資的表現的確十分豐厚。 若買入代表全球股市表現的MSCI World Index,連同股息的平均年回報達7.7%。

  3. www.hkmoneyclub.com › 2019/03/04 › 四個您應養成的投資四個您應養成的投資習慣

    • 保本。所有偉大的投資家均重視保本,這意味著將虧損的風險減至最低。不少投資者都會盲目追逐利潤和資本增值,而沒有正確了解伴隨各項投資而來的風險。當事情出了差池,便會招致嚴重的損失。
    • 規避風險。投資並非一味躲避風險,而是要管理和減輕風險。像巴菲特這樣的投資大師均奉行規避風險策略,他們會盡力尋找高回報而低風險的投資。作為投資者,我們在投資於一間公司時,亦應注意自己所面臨的各種 風險,並確保自己能夠妥善地管理這些風險,例如在足以抵禦風險的低價入貨,又或是在風險失控時,知道何時賣出。
    • 建立投資理念。投資理念是投資者在評估投資時所遵循的一套原則,當中包含一系列挑選、入手、保留和沽出投資的準則。所有投資者都應抽空坐下來,制定出一套理據有力、條理清晰,而且不論 牛市還是熊市 都能充當指導原則的投資理念。
    • 個人的挑選及買賣機制。有了第三點所述的投資理念支持後,投資者還應同時制定一個挑選及買賣機制。最重要的是,投資者不應只是紙上談兵,而是要實戰測試和執行該機制。
  4. 2019年12月11日 · 2019-12-11 Steven Cheung. 長和系舵手李嘉誠在2018年退休前後,開始部署業務轉型及重組,2015年終於分拆成為長和(SEHK:1)與長實集團(SEHK:1113)兩大上市旗艦。 那一隻投資價值更高視乎收購業務的阻力。 長實主攻英國地產相關的固定收益投資,政府無意干涉。 反觀,長和主攻電訊、港口及基建均屬戰略資產,展望未來在海外進行併購難度大增,增長潛力急轉直下。 「股神」畢菲特師傅格拉罕(Benjamin Graham)指出,「短線而言,股市是投票機器,長線而言,股市是磅重器。 」格拉罕的意思是股市最終會分出貨真價實的贏家。 長和收購策略到盡頭.

  5. 2019年3月13日 · 2019-03-13 The Fool. 繼 上回 講過四個投資者應養成的良好習慣後,我們今次再參考泰馬可 (Mark Tier)所寫的暢銷書《當巴菲特遇上索羅斯》 (The Winning Investment Habits of Warren Buffett and George Soros),為大家介紹另外四個良好習慣。 5.相信 分散投資 是沒有意義的. 如果投資者知道自己在做甚麼,並且擁有分析和投資優秀公司的知識、技巧和能力,那麼分散投資就沒有必要了。 過度分散投資會令投資者將資金分散到許多公司,以致就算一間公司表現極佳,其對整體投資組合的影響亦微乎其微。 若將資金集中在風險低而潛在回報理想的高信心 (high conviction)項目上,投資者便能夠讓投資組合更臻完善。

  6. 2021年10月20日 · 呢本書仲係一本崇尚指數基金的書,其實我地channel, 一直都有同大家指出,追緃指數的被動基金, 過去大部份時間都贏主動管理的基金,只係舊年一年突然逆轉咗, 仲追過咗被動基金的累計表現,不過,相信假以時日, 被動基金將會收複失地。 最後最後,仲想同大家分享一句, 巴菲特的格言,「懶惰是最佳的投資模式」, 當然唔係叫大家躺平啦,呢句只係針對係市場上頻繁交易的TRAD ER而言,切忌切忌,切記切記。 過度的交易最終只會損害你的回報。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