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月8日 · 據 外媒 引述劍橋大學心理學家兒童心理學與精神病學雜誌一項最新研究發現認為自己出身比同齡人貧窮的年輕人更容易缺乏自尊心及成為欺凌的受害者。 研究還顯示,感覺更窮或更富有的人,更有可能欺凌他人。 結果亦顯示,朋友之間的經濟平等感、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會行為有關。 自認窮更易接受被欺負. 及後有 研究 再分析英國 12,995 名 11 歲兒童,對朋友之間的經濟水平進行自我比較。 與認為自己在經濟方面與朋友同等的人相比,相信自己比朋友窮的人,自尊得分低 6-8%,幸福感得分低 11%。 而認為被欺負或欺負的可能性高 17%,與實際實施欺凌的比例高出 3-5%。 貧富感覺不一定來自經濟水平.

  2. 2022年12月8日 · 1.定期查看信用卡交易記錄. 持卡人一定要養成定期查看信用卡交易記錄的習慣,這樣才能及時發現可疑交易,及時cut卡,僅可能降低損失。 特別是某些持卡人,設置了自動轉賬還款方式,盜刷幾個月後才發現還款數目可疑,這時採取措施都已經為時已晚,損失的資金很有可能無法得到賠償。 2.使用有防RFID技術的錢包或卡片套. RFID即無線射頻辨識,可以通過無線電訊號識別特定目標並讀寫相關數據,而毋需發生接觸,這是非常高危的事情。 所以平時可以使用有防RFID技術的錢包或卡片套,物理上防止人識別相關資料。 3.保護自己密碼 定時更換. 一定要保護自己的密碼,不要隨意洩露,並且要適時更換密碼,設置安全性較高的密碼,盡量避免與自己的生日、電話號碼等較容易破解的密碼。 4.購物後 刪除有關資料.

  3. 2023年4月11日 · 近年信用卡盜用個案急增不少受害人須自行承擔被盜用金額能否免除承擔損失費用與銀行出現糾紛主要關鍵位在於對嚴重疏忽的定義。 不過各間銀行的有關的定義不一,目前法律亦無統一規定,因此被偷取信用卡或跌銀包後,仍然有機會面對面對重大損失。 即看下圖如何保管好個人信用卡資料,同時亦適用於防止銀行帳戶被入侵。 點擊圖片放大. +5. 到底有什麼情況下須卡主承擔損失?《銀行營運守則》列明若損失是因客戶嚴重疏忽(可能包括在知情情況下容許他人使用其設備或密碼),或者發覺或相信,其相關密碼或設備遭泄露、遺失、盜用,又或者是在出現未經授權交易後,未能在合理切實可行的情況下盡快通知機構,亦可能要承擔所有損失。 要留意,條款的用字是「或」,第一時間通知可疑交易後,亦不等於可免除責任。

  4. 2021年4月12日 · 所謂「網絡釣魚」,一般而言,騙徒會透過電子通訊偽裝成某公司或某人,要求受害人按下連結、並輸入包括信用卡等資訊,藉此獲得相關資料,再盜用其信用卡於網上購物,包括購買昂貴電子產品或機票等,由於是事主主動輸入有關資訊,故事後事主 ...

  5. 2020年1月6日 · 1. 通知發卡銀行. 如果信用卡持有人發現有未經授權的交易時,應立即聯絡發卡銀行有可疑交易,並取消信用卡(cut卡),防止他人再進行交易。 若想繼續使用信用卡的服務,可以要求銀行再發一張新信用卡。 2. 報警備案. 若盜的金額較少,警方可能不會深入調查。 但報警進行備案後,警方也會有信用卡盜用的紀錄。 【延伸閱讀】 【信用卡消費】信用卡保安的3個方法. 先繳帳單再等退款? 網上有不少人都試過信用卡盜用,有銀行會要求客戶先繳交帳單,待調查完成後才退回款項。 到底未經授權的交易費用由誰承擔? 根據銀行營運守則,如持卡人在到期付款日前向發卡機構作出未經授權交易的報告,持卡人應有權在調查期間拒絕支付涉及爭議的款額。

  6. 2018年10月29日 · 由於交易非事主操作,事主回覆數字「2」,該行立即以電話聯絡事主確認交易,成功阻截不法分子的詭計。 信用卡盜用的短訊. 同類案件屢見不鮮,另一事主的中銀信用卡曾於同一日內進行多次交易,但非事主本人的操作。 事主於收到銀行發出的SMS後,立刻聯絡銀行取消信用卡。 有鑑於交易非事主所操作,最後亦毋須繳付款項。 信用卡盜用的短訊. 不同銀行所提供的信用卡提示功能均有所不同,以下列出主要銀行的提示功能。 大多數銀行均會透過SMS通知信用卡卡主其交易或簽帳的紀錄。 若手機號碼有任何的更新,市民應立即通知銀行更改最新的手機號碼。 撰文 : 曹佩鈞 本網記者. 欄名 : 生活理財. 網絡安全 網絡保安 信用卡. 網購近年成為大趨勢,不少人都會以信用卡付款。

  7. 2021年4月22日 · 如遇到滋擾,大家可先向管理處反映問題,或嘗試自行與鄰居協議,但若果情況沒有改善,大家亦可以透過以下途徑禁止他人繼續滋擾: 滋擾者有機會觸犯刑事罪行. 1. 受滋擾者可向相關政府部門投訴,當局會向造成滋擾的人士發出「妨擾事故通知」,但假如情況沒有好轉,滋擾者便有機會觸犯刑事罪行。 相關刑事責任包括: 冷氣機滴水問題: 冷氣機滴水可引致環境衞生滋擾問題,根據第132章《公眾衞生及市政條例》第12條,任由冷氣機滴水對別人造成滋擾屬違法行為,最高刑罰是罰款10,000元,加上就持續妨擾每天罰款200元。 噪音問題: 根據第400章《噪音管制條例》第5條,任何人於任何時間在住處或公眾地方發出煩擾噪音,可罰款10,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