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6月15日 · 鐵達尼號沉沒事故 (英語: Sinking of the RMS Titanic )是1912年4月14日深夜至15日 凌晨 在 北大西洋 發生的著名 船難 ,事發時是 鐵達尼號 從 英國 南安普敦港 至 美國 紐約港 首航的第5天,該船當時是全世界最大的海上船舶。. 1912年4月14日星期天23時40分 [a ...

  2. 鐵達尼號在被告知冰山出沒的海域中高速航行,後來被批評為不負責任的行為,但速度反映了當時的常見慣例。根據五副哈羅德·羅威的說法,當時的標準海事慣例是「繼續前行,依靠 桅杆瞭望台 ( 英语 : Crow's nest ) 上的船員來即時發現冰塊,以避免 ...

  3. 其他人也問了

  4. 4月11日到4月12日中午,鐵達尼號航行896公里;4月12日到4月13日中午航行961公里;4月13日到4月14日中午航行1,011公里。從14日後直到沉沒之前,鐵達尼號航行了478公里,整段航程平均速度約為21節(時速39公里) [187]。

  5. 4月11日到4月12日中午,鐵達尼號航行896公里;4月12日到4月13日中午航行961公里;4月13日到4月14日中午航行1,011公里。從14日後直到沉沒之前,鐵達尼號航行了478公里,整段航程平均速度約為21節(時速39公里) [187]。

    • 打撈鐵達尼號
    • 發現鐵達尼號
    • 船體描述
    • 船體現狀及其惡化情況
    • 所有權
    • 鐵達尼文物展覽
    • 延伸閱讀

    鐵達尼號於1912年4月15日沉沒,儘管它沉沒的確切位置在當時並不確定,但是仍然有人提出要立刻打撈。一些在海難中損失了家庭成員的富裕家族(包括古根海姆、阿斯特(英語:Astor family)、懷德納(英語:Widener family)家族)一起僱傭了打撈公司來打撈鐵達尼號。但因為潛水員無法應付接近6,000磅力每平方英寸(41,000千帕斯卡)的壓力而無法到達足夠的深度,很快就放棄了這個計劃。當時潛艇技術的匱乏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也擱置了這個專案。打撈公司曾經考慮把炸藥沉到殘骸里,以此來把屍體震出沉船,使其浮到海面;但因為一些海洋學家認為巨大的壓力差會讓屍體變成凝膠而放棄了計劃。(事實上這是不正確的。1987年才發現的鯨落現象證明,像這種充滿水的屍體可以沉到水底,並基本上保持完好無失...

    D·麥可·哈里斯(D. Michael Harris)和傑克·格林都未能成功找到鐵達尼號,但是他們的探險隊成功對船隻沉沒地區的進行了極為詳盡的測繪。顯而易見的是,鐵達尼號於求救訊號中給出的位置並不準確,這成為探險的主要困難之一,因為其使得本來就不小的搜救區域進一步擴大。儘管羅伯·巴拉德於1977年的探險以失敗而告終,但他並未放棄希望,並設計了新的技術以及搜尋策略來解決問題。這項新技術是一個名為亞果/傑森(Argo / Jason)的系統。 它由拖在船後方、並搭載聲納及攝錄影機的亞果遙控深潛器(英語:DSV),以及系在其上的傑森機器人組成,該機器人可以在海底漫遊,近距離採集圖像及樣品。來自系統的圖像傳回拖船上的控制室,使得他們可以即時接收。儘管該系統設計作為科學之用,但它在軍事應用上也起到重要...

    沉船實體位置距離該船電報員在沉沒前傳送的坐標相當遠。起初傳送的坐標是41°44′N 50°24′W / 41.733°N 50.400°W / 41.733; -50.400 (RMS Titanic's initial reported position),距殘骸20.8英里(33.5公里)遠,隨後又傳送了正確的坐標41°46′N 50°14′W / 41.767°N 50.233°W / 41.767; -50.233 (RMS Titanic's corrected reported position),但是精度只有13.2英里(21.2公里)。鐵達尼號主要分布在紐芬蘭米斯塔肯角(英語:Mistaken Point, Newfoundland and Labrador)...

    在鐵達尼號殘骸被發現之前,人們普遍認為它是完整地沉沒的,而且人們相信在12000英尺的條件下,這艘船會幾乎完好無失真。海水溫度低至1-2 °C(34-36 °F),光照缺乏,與此同時過高的水壓可能導致氧氣和鹽度水平降低,使得生物無法在殘骸上生存。而鐵達尼將會被完整凍結。然而事實卻截然不同,自1912年4月船沉沒以來,其狀況越來越糟。 伴隨著物理、化學和生物的多種反應過程,它逐漸腐爛。殘骸位於海底鐵達尼峽谷(英語:Titanic Canyon)中一個起伏的、緩緩傾斜的區域,被西邊界流所席捲。洋流不斷地流過殘骸,沖刷海床,並使得沉積物在船體上逐漸堆積。洋流猛烈而且多變,在船體上逐漸蝕開孔洞。船體受到鹽的腐蝕,同時也為電化學腐蝕所影響。 生物是造成腐蝕最嚴重的因素。過去人們一直認為海洋深處像是一片...

    1985年,鐵達尼號的發現引發了一場關於沉船本身及其內部和周圍海底貴重物品所有權的爭論。巴拉德和他的隊員並沒有從沉船中打撈出任何物品,因為這樣的行為無異於盜墓。自那時起,他就強烈主張這些東西不應受尋寶者打擾。他說道,深海潛水器的發展「使得這些深海的大金字塔對人類來說不再觸不可及……他即可以像埃及的盜墓者一樣掠奪一番,也可以保護它們,讓其世代與我們相伴。」然而,在殘骸發現不到兩周後,一家英國保險公司便聲稱殘骸屬於它們,並宣布了更多打撈的計劃。一名比利時企業家則推出25,000美元一人的鐵達尼號之行。 在巴拉德的呼籲下,北卡羅來納的國會議員沃爾特·B·瓊斯(英語:Walter B. Jones)於1986年在美國眾議院提案了《鐵達尼號海事紀念法案(英語:RMS Titanic Maritime ...

    來自鐵達尼號的物品已被展出了許多個年頭,儘管只有一小部分是在1985年殘骸被發現之前展覽的。新斯科舍省哈利法克斯的大西洋海事博物館(英語:Maritime Museum of the Atlantic)擁有由加拿大研究船在海里發現自受害者遺體的木製殘片,一個完整的帆布躺椅以及其他收集品。許多其他博物館,包括英國格林威治的國家航海博物館,南安普敦的海洋城市博物館都有倖存者及遇害者親屬捐贈的物品,其中一些是自受害者遺體打撈出來的。利物浦默西塞德郡海事博物館及麻薩諸塞州春田市印度果園(英語:Indian Orchard, Springfield, Massachusetts)的鐵達尼歷史社團(英語:Titanic Historical Society)的博物館則有更多捐贈的相關文物。後者收集了諸如...

    Ballard, Robert D. How We Found Titanic. National Geographic. Vol. 168 no. 6. December 1985: 696–719. ISSN 0027-9358. OCLC 643483454.
    Ballard, Robert D. A Long Last Look at Titanic. National Geographic. Vol. 170 no. 6. December 1986: 698–727. ISSN 0027-9358. OCLC 643483454.
    Ballard, Robert D. Epilogue for Titanic. National Geographic. Vol. 172 no. 4. October 1987: 454–463. ISSN 0027-9358. OCLC 643483454.
  6. 2024年4月21日 · 另一方面,鐵達尼號陸續收到不同的冰山警告,船長卻因為想炫耀船速得到新聞頭條而下令啟動所有鍋爐繼續全速航行,此行為非常冒險,因為當晚海面異常平靜,使冰山難以提前鑑別,容易發生意外,鐵達尼號亦因美觀而沒有放上足夠的救生艇,而且 ...

  7. 泰坦尼克号沉没 事後导致了相关安全措施變革。 法令革新. 英国皇家邮轮 泰坦尼克号 的海报. 救生艇. 1912年4月, 事故 中幸存的 救生艇 集中在 紐約港. 哈兰德与沃尔夫造船厂 的总管与执行董事主席亚历山大·卡莱尔曾建议在泰坦尼克号上使用一种新型,更大的 吊艇柱 (英语:davit) ,使得船上最多可装载48艘 救生艇 ,这可为船上所有人提供足够的位置。 然而, 白星航运 规定携带20艘救生艇,按泰坦尼克号满员计算,只能载下38%的人员。 与此同时,根据 英国贸易部 (英语:Board of Trade) 的规定,国内超过1万吨的船只必须携带16艘规格为5,500立方英尺(160立方米)的救生艇,因此,白星航运提供的救生艇数量事实上已經多過法律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