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9月11日 · 他們所創立的網上拜祭平台拋開了傳統包袱除了提供平台讓世界各地的親友在網上拜祭和悼念先人更設提供雲端族譜功能令先人的回憶不只存於心裏亦存在雲上」。袁先生說︰「同時我們想藉平台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孝道這份美德傳 ...

    • 概觀
    • 過程步驟
    • 主要優點
    • 寄託哀思
    • 與傳統祭奠的區別

    網上祭拜一般指本詞條

    “網路祭奠”亦稱作“網上祭拜”、 “網上祭奠”、“網上祭掃”、“線上祭拜”、“線上祭掃”等,是指利用網際網路技術,在網路平台上為逝者建墓、祭掃的過程。網路祭奠服務通常由一些營利或非營利的紀念網站或紀念平台向公眾提供,也有專門為某位逝者或某些歷史災難而建的個人紀/專題念網站。據統計,到2009年底,提供收費網上祭拜服務的中文紀念網站已經近千家。2011年7月28日,時逢甬溫線特大鐵路事故發生1周,網民們自發在網路上祭奠遇難者,通過微博等多種渠道寄託哀思。

    用戶通常先要在某個公共紀念網站上註冊,成為註冊用戶後為故去的親友或名人建立虛擬的紀念空間,一般以“網上紀念館”、“虛擬墓地”、“網上公墓”的形式出現, 然後才能進行互動式的祭奠活動,包括仿真的獻花、點燭、上香、擺供、祭酒、燒紙、鳴炮、行禮、誦經等傳統的祭奠儀式,可以發表追思留言和紀念文章等。用戶也可邀請散居各地的親友隨時隨地進行祭奠活動。故人空間內可存放逝者的生平傳記、歷史照片、紀念文章、個人作品聲像資料等,供後人緬懷追憶。部分紀念網站提供了“天堂信件”服務,祭拜者可以通過“天堂信件”向逝者訴說,信件內容不會以任何形式保留在網路上,保障了用戶的隱私。

    網路祭奠具有一些獨特的優點:

    · 便捷——不受地域空間的限制,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以在網路上進行祭拜。

    · 環保——避免傳統祭拜活動所產生的環境污染。

    · 安全——避免傳統祭祀活動引起的火災或其他傷害。

    · 節約——降低了祭拜的成本,節約了資源。

    · 永久——儘可能得保留逝者的音容笑貌與文學作品、生平傳記,使子孫後代了解先人的光榮與夢想。

    2011年7月25日,浙江溫州,上千市民自發來到世紀廣場點燃蠟燭、放飛孔明燈,祭奠動車追尾事故中的遇難者,為傷者祈福。2011年7月28日,時逢甬溫線特大鐵路事故發生1周,網民們也自發在網路上祭奠遇難者,通過微博等多種渠道寄託哀思。

    網上祭奠是在網際網路上對親人的懷念方式;傳統祭奠是人們親自到已去世的親人陵園、墓地等所在地祭奠懷念的方式;不管是網上祭奠還是傳統祭奠都是一個目的,就是滿足人們對親人及名人和偶像的懷念思念之情懷的需求,網上祭奠是國家民政局大力倡導的新型祭奠方式,利國利民、低碳環保全全,網上祭奠是未來人們文明祭奠先人的最佳選擇,網上祭奠同樣可以滿足人們的心理需求。

    網上祭奠相比傳統祭奠還有很多好處。首先解決了異地他鄉的人們由於特殊原因無法返鄉祭奠的苦惱;第二是省去了返鄉長途的顛簸,大大節省了傳統祭奠耗費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第三是網上祭奠可以杜絕火災隱患,人們可以在網上為親人、先人、名人、偶像燒紙、燒冥幣、放鞭炮等祭奠活動;第四是網上祭奠可以實現傳統祭奠所不可實現的願望,如為親人點歌、寫祝福語、祈禱留言等等;第五網上祭奠可以永久保存每次祭奠時的言語和祝福詞及心情狀況;第六是網上祭奠沒有時間限制沒有次數限制,隨時隨地可以祭奠親人;第七是網上祭奠可以實現對任何已去世的人進行祭奠和紀念活動,這是傳統祭奠所無法實現的等等好處舉不勝舉。所以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大力倡導和參與網上祭奠。

  2. 2017年5月8日 · 智能族譜網上拜祭. 據Anthony介紹念恩網現時提供三項基本功能包括雲端建立族譜先人紀念頁及悼念祭祀先人活動。 用家首先要開設帳戶,創建先人檔案,由此在雲端上建立族譜,最多可儲存十代族譜及率先顯示前三代人的家庭樹 (Family Tree),系統會按照出生年份和添加的人物位置,自動偵察家族關系,形成大包圍的族譜。 有了家庭族譜后,便可以與家人將一些難忘照片、聲音檔案及視頻等寶貴記憶存儲在家庭時間表中,形成猶如Facebook的動態時報﹙Time-line﹚,方便與世界各地的親戚分享及回顧先人一生的點滴;最后便是悼念先人,系統現時提供四個宗教,包括天主教、基督教、佛教及道教的祭祀儀式。 用家可以按照先人的喜好,於平台透過點數購買並獻上不同類別的花束及祭品。 發明非為賺錢.

    • 上述網祭公司介紹的網上拜祭服務, 符合中國傳統的祭祀精神嗎?1
    • 上述網祭公司介紹的網上拜祭服務, 符合中國傳統的祭祀精神嗎?2
    • 上述網祭公司介紹的網上拜祭服務, 符合中國傳統的祭祀精神嗎?3
    • 上述網祭公司介紹的網上拜祭服務, 符合中國傳統的祭祀精神嗎?4
    • 上述網祭公司介紹的網上拜祭服務, 符合中國傳統的祭祀精神嗎?5
  3. 其他人也問了

  4. A. 受新冠肺炎疫情所影響特區政府建議市民今年清明節可嘗試使用無盡思念網上追思服務於網上拜祭先人圖片來源中國文化研究院2020年新冠肺炎肆虐全球內地及本港疫情仍然嚴峻民眾亦盡量減少外出避免受到感染。 受疫情影響,香港食物及衞生局副局長徐德義建議市民避免於清明節正日掃墓,可以嘗試使用「無盡思念」網上追思服務。 除了本港外,內地部分地方政府如南京、無錫、天津等亦推出網上祭掃平台,供民眾追思先人,並禁止民眾到墳場墓地掃墓,避免過多人群聚集。 時事看通識. 避免人群聚集防止病毒擴散. 清明節是中國的重要傳統節日,不少孝子賢孫會於當日親身到祖先墓前祭拜,部分人更會率領整個宗族進行大規模祭祀。 然而,有鑑於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若政府管控不善,便有機會造成大規模感染。

  5. 年輕人的手機屏幕顯示網絡祭祀提供虛擬的上香服務而無需使用實體的祭品漫畫另一端親身前往祭祖的兩人則攜帶鮮花和冥鏹顯示傳統拜祭需要採買祭品

  6. 網絡祭祀是新興的祭祀形態(圖片來源:中新社) 網絡祭祀是公元2000年以後一種新興祭祀方式。 透過互聯網,將現實墳墓或龕位搬到虛擬網絡世界,好讓後人隨時隨地皆能祭祀已逝親友。 出現網絡祭祀的原因,主要是改革開放以後,大量民工離鄉別井到外省工作。 除農曆新年以外,無法依時還鄉祭祖掃墓,因此社會便衍生出網絡祭祀,方便孝子賢孫拜祭。 自古以來,傳統中國人就特別着重親身參與祭祀的重要性。 《論語‧八佾》篇記載「如在,祭神如神在。 」子曰:「吾不與,如不。 」這段說話主要想指出祭祀是崇德報功,慎終追遠行為。 拜祭本身純粹出於祭祀一番心意,故此人是祭禮主角,若無人參與,不如不傳統中國人視祭祖為聯繫家族成員感情之重要活動,不出席會被批為「數典忘祖」而會招來抨擊。

  7. 2021年4月6日 · 內地傳媒近日調查發現諸多拜祭網站推出的網上紀念館服務皆可用虛假資料輕鬆建立隨便輸入姓名生平手機號碼等資料並不需要審核以致有民眾投訴稱遭人惡搞自己一個大活人居然被設立墓碑拜祭實屬荒唐這些網站還設有烈士紀念館」,惟相關人物並非真正的英雄而是些普通人甚至虛構的電視角色網祭平台更是商機無限名車名錶別墅等高額虛擬祭品種類齊全及提供包年套餐等服務總之消費愈高紀念館排名愈靠前。 奢靡浪費 互相攀比. 如此既可體現孝子賢孫們的賢孝之心,又可讓商家從中牟利,堪稱兩全其美,只是反映出來的種種亂象亦不容忽視,譬如這些平台廣設高價祭品,以排名方式鼓勵祭祀消費,與現實世界並無兩樣,結果同樣會導致形成奢靡浪費、互相攀比的錯誤祭祀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