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21日 · 賴清德就職演說9次提及中華民國、1次提到中華民國憲法、3次說出「中華民國台灣」,當中又以「無論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台灣,或是台灣,皆是我們自己或國際友人稱呼我們國家的名稱」,最惹人注目。

  2. 2024年5月21日 · 【明報專訊】台灣政權昨天正式交接,新一任領導人賴清德在就職演說中,強調「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以「中國」稱呼大陸,又稱台灣亦是「我們國家的名稱」。 國台辦昨指賴清德釋放了謀「獨」挑釁、破壞台海和平穩定的危險信號;對於任何形式的台獨分裂行徑,「我們決不容忍、決不姑息」。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也闡明嚴正立場,強調「一個中國」原則是維護台海和平的定海神針。 台北總統府昨早舉行「中華民國第16任總統副總統宣誓就職典禮」,賴清德及副手蕭美琴先後面對國父遺像宣誓,並分別從立法院長韓國瑜手中接下印信印章,正式就任。 卸任的蔡英文揮手離開總統府,蕭美琴等人拭淚相送。 競逐大選失敗的新北市長侯友宜和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未出席就職禮,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則有出席。

  3. 2024年5月3日 · 自1980年代改革開放以來,內地學者、知識分子一直熱烈探討和摸索中國現代化道路,研究及論辯西方式制度、普世價值、中華傳統文化的現代性等議題,並試圖建立「中國性」的話語(discourse),與全球化下其他國家和文明對話。 例如一些學者認為「天下」觀念代表了古典「中國性」;「中國性」還表現在「大國」規模和幾千年歷史演變等。 到近年,由官方歸納及總結為「中國經驗」、「中國模式」、「中國道路」、「中國式現代化」的政治話語,其核心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等。

  4. 3 天前 · 【明報專訊】每逢假期前夕,電郵總會收到一堆消費廣告,這個官方程式打折、那個宣傳官網優惠,處處都是把official對譯成「官方」(筆者覺得日語的「公式」準確得多),頗有自命正道的氣燄——果然是金錢社會,連商家都有「官威」。當然更值得注意的,是「官」字在我們文化中的分量。

  5. 2024年4月4日 · 中華民國成立後,廣東省軍政府1912年修建黃花崗烈士陵園,多次續修後形成現在的規模。 它是廣州作為近代革命策源地的重要見證,園內集中了辛亥革命時期重要人物手書碑刻,如孫中山、章炳麟等,是中國近代歷史上人文歷史沉澱最為深厚的烈士墓園 ...

  6. 2022年8月16日 · 無論是1949年起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還是之前的中華民國,從來不承認滿清割讓香港島和九龍半島及租讓新界的3條「不平等條約」(即1842年《南京條約》、1860年《北京條約》及1898年在北京簽訂的《展拓香港界址專條》)。

  7. 2024年4月4日 · 金禧事件為一次大型學運,事緣寶血女修會金禧中學(現為德蘭中學)被爆出財政混亂,1977年2月3名教師在教協創會會長司徒華陪同下,前往廉署舉報時任校長梁潔芬修女。. 梁辭任校長,1978年2月被判入獄,獲准緩刑。. 學校由主教府接手,新校長被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