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甚麼是乙型鏈球菌?. 乙型鏈球菌是一種常見寄存在人類腸道泌尿和生殖系統的細菌。. 約10-30懷孕婦女的陰道或直腸拭子樣本中可找到此細菌。. 受乙型鏈球菌寄存的孕婦一般健康情況良好並沒有任何病徵少數孕婦可能會有尿道感染的症狀。. 乙型 ...

  3. 2021年10月21日 · 乙型鏈球菌是最常見引致新生兒嚴重早期感染的病菌引起的嚴重發病和死亡率約5-10%在香港新生兒乙型鏈球菌早期感染率為0.1%感染可分為早或晚發性除了母嬰傳播外衞生防護中心指出處理未經烹煮的淡水魚時手部帶有傷口或者食用未煮熟的淡水魚亦可能會令人受感染。 中心指出,新加坡於2015年亦曾發生涉及146人的大型群組爆發,而魚塘養殖淡水魚更是常見帶有乙型鏈球菌,有研究發現東南亞地區帶菌比率可達12.5%至100%,乙型鏈球菌「ST283」自2015年後亦於香港、內地、泰國、越南等地出現。 二.高危人士. 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林緯遜表示,是次香港爆發的乙型鏈球菌「ST283」,其致病性較高,除了孕婦、新生嬰兒、體弱多病的人士外,年輕人亦會受感染。

  4. 2021年12月27日 · 乙型鏈球菌存在於我們周遭的生活環境中常出現於女性泌尿系統及生殖系統內根據國內研究約18~20%的孕婦產道帶有此細菌新生兒可能會在生產過程中經由產道遭受感染大部分孕婦不會感到不適但新生兒若受到感染可能導致肺炎腦膜炎敗血症等併發症對新生兒健康是相當大的威脅乙型鏈球菌如何檢查? 醫師利用棉棒擦拭陰道外口、會陰處及肛門口進行採檢,準媽媽們不會感到疼痛不適,也不會影響胎兒健康,經過一週的培養過程即可知道結果,建議準媽媽於懷孕35至37週期間進行乙型鏈球菌的培養篩檢。 乙型鏈球菌篩檢結果陽性怎麼辦? 不需緊張,醫師會於產前採取相關治療措施。 如果孕婦經篩檢檢驗確知為乙型鏈球菌陽性時,為了預防新生兒乙型鏈球菌的感染,醫師會於待產時給予預防性的抗生素治療。 乙型鏈球菌有沒有疫苗?

  5. 乙型鏈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 GBS是一種革蘭氏陽性菌通常存在於1020%孕婦的產道或肛門中會於懷孕35週到37週之間進行檢驗本身驗到乙型鏈球菌陽性的孕婦通常不會有症狀主要是寶寶在經過產道的時候有可能會受到感染目前針對乙型鏈球菌陽性的孕婦在待產時會施打預防性抗生素來預防早發性感染通常是以盤尼西林類抗生素為主如果孕婦本身對盤尼西林類藥物過敏也有其他替代的抗生素可以使用假使剛好在待產時沒有接受到抗生素治療大約百分之一的寶寶會受到乙型鏈球菌的感染感染嚴重程度不一但萬一是重度感染死亡率約5%左右。 如果新生兒感染到乙型鏈球菌,有分成早發性和晚發性的感染。

  6. 2021年11月4日 · 乙型鏈球菌即無乳鏈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是一種有莢膜的革蘭氏陽性非運動性球菌細菌。 乙型鏈球菌通常存在於人類、哺乳類、兩棲類和爬蟲類動物以及魚類體內。 其中一種乙型鏈球菌為基因序列型283(ST283),是較具致病性的菌株之一,並在健康的成年人或較少病患的人士中引起侵入性疾病。 有報告指出侵入性乙型鏈球菌(ST283)存在於淡水魚中,特別是養殖魚。 在東南亞國家,據報流行率介乎12.5% 至 100%。 2015年,新加坡曾經發生多宗與進食淡水魚生有關的乙型鏈球菌(ST283)感染個案,涉及146人。 流行病學調查顯示,該爆發與食用生淡水魚有密切關係,因此新加坡由 2015 年 12 月起禁止使用生的淡水魚作菜。

  7. 護士: 乙型鏈球菌是一種常見寄存在人類腸道泌尿和生殖系統的細菌。 其實它並不是性病! 約有一至三成的孕婦在陰道或直腸裡都可以找到這種細菌. 凖媽媽: 乙型鏈球菌對孕婦有甚麼影響? 護士: 受乙型鏈球菌寄存的孕婦一般沒有任何病徵健康狀況和一般人沒有分別但是有少數的孕婦可能會有尿道感染的症狀凖媽媽: 乙型鏈球菌會對初生嬰兒有甚麼影響? 護士: 其實,乙型鏈球菌是最常見令初生嬰兒受感染的病菌。 因為有乙型鏈球菌寄存的孕婦,在懷孕後期,可能會將這些細菌傳給嬰兒。 每100至200個乙型鏈球菌寄存的孕婦,約有一個嬰兒會受感染。 而乙型鏈球菌感染,可以分為早發性和晚發性。 凖媽媽: 甚麼是早發性乙型鏈球菌感染?

  8. 2021年10月4日 ·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今日十月四日呼籲市民提高警覺保持個人食物及環境衞生預防感染侵入性乙型鏈球菌中心近日接獲醫院管理局通報上月有51名住院病人經檢測後證實感染侵入性乙型鏈球菌較過去三年 一九至二 二一年八月錄得每月介乎九至26宗個案有所增加。 該些人士涉及25男、26女,年齡介乎一個月大至96歲。 發言人表示:「參考文獻,大部分侵入性乙型鏈球菌疾病的感染途徑不明,較常見的感染途徑包括母嬰傳播,另外亦有文獻報告與進食或不當處理含菌的食物有關。 市民如有不適,應立即向醫生求診。 中心正繼續跟進上述個案的流行病學調查,以確定相關可能感染源頭。 要預防疾病,市民應經常保持個人、食物及環境衞生,並經常保持手部清潔和適當處理傷口: • 進食前及如廁後要洗手; • 避免進食生的海產;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