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6月7日 · 九龍城寨歷史可追溯至北宋代,當時九龍灣一帶設有官富場(即鹽田),於是朝廷在其旁設「官富寨」,並駐有鹽官及士兵專管。 南宋末年,蒙古軍隊大舉南侵,皇帝宋端宗趙昰及衛王趙昺南逃避難,據稱亦曾來到此地,因此九龍確實是第一線見證「南宋之後在無中華」。 滿清帝國時期,為對抗台灣的反清勢力,朝廷則頒布了《遷海令》,撤走官富巡檢司,改為九龍墩烽火台。 清嘉慶十五年,朝廷在九龍墩加建炮台成為九龍寨炮台,以整頓海防,遏制海盜。 鴉片戰爭後,英國人佔領香港島,朝廷為加強九龍半島的防衛,將官富巡檢司移駐九龍城寨,改為九龍巡檢司。 隨著九龍半島在軍事和行政地位上的提升,兩廣總督耆英奏請修建九龍城寨,直到 1847 年5月,我們後來所稱的「九龍城寨」正式落成,成為新安縣一個具戰略價值的軍事駐地。

  2. 2021年5月1日 · 正名為九龍寨城,或稱九龍砦城,最多人叫是九龍城寨;是一個1987年已拆卸的九龍城低下階層的貧民窟,曾為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早在清政府時期於1847年擴建而成的九龍城寨,是九龍具戰略價值的軍事駐地,因為歷史交替的令其成為一座處於 ...

  3. 九龍寨城 (俗稱: 九龍城 、 九龍城寨 、 九龍砦城 、 九龍城砦 ,簡稱: 寨城 、 城寨 ;英語: Kowloon Walled City )是一個位於 香港 九龍城 的已拆卸社區 [3] 。. 九龍寨城原是 清朝政府 的軍事駐地,在 英屬香港 時期發展成一座 無政府狀態 的圍城,清拆前是 ...

  4. 2024年5月16日 · 已故掌故家魯金(原名梁濤,1924-1995)著《九龍城寨史話》,考證史實,例如二次大戰時,日軍一度把城牆拆去,充作興建啓德機場的材料,也附添 ...

  5. 2022年2月26日 · 魯金對香港地方史素有研究,為使市民認識九龍城寨的發展真貌,特透過大量古籍文獻、歷史檔案所記載的第一手資料,並親作實地考察,追尋城寨變遷的歷史軌跡,結成趣味盎然的《九龍城寨簡史》一書。

  6. 2024年5月2日 · 今天的九龍寨城公園內保留了部分歷史遺跡,包括昔日的炮台、衙門,以及刻有「南門」及「九龍寨城」的花崗岩碑石,然而有關近代寨城生活的 ...

  7. 九龍寨城曾見證香港過百年歷史發展,期間被稱為「三不管」地區,然而隨着清拆工程,九龍寨城現已不復存在,成為一段逐漸被遺忘的香港回憶。. 這座永夜之城,故名思義,位於英殖香港的九龍城區。. 回顧在1898年簽署的《中英展拓香港界址專條》中 ...

  8. 2024年5月5日 · 九龍寨城的歷史可追溯到15世紀,當時由明朝官員徵用。 1668年至約1810年,區域內先後建起一座塾台與一座炮台。 1841年英國佔領香港島後,由於九龍寨城具戰略性價值,1846年11月至1847年5月,築起一座由石牆、6座瞭望台、4道城門構成的,面積約2.6公頃的寨城。 城內主要有衙門、火藥倉、士兵營房等,駐兵也漸漸由起初的250人,增至1899年的500多人。 +1. 英國在1898年租借新為期99年,《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列明「所有九龍城內駐紮之中國官員,仍可在城內各司其職,惟不得與保衛香港之武備有所妨礙」,讓九龍寨城成為港英知名統治的「飛地」,管治權仍屬中方,因此出現「港府不敢管,英方不想管,中方不能管」情況,令九龍寨城成為戰後移民、逃避英方法律制裁的罪惡溫床。

  9. 2021年5月26日 · 九龍寨城的歷史,主要有兩個階段。 其一是19世紀英國侵華,滿清屢遭戰敗,簽訂的三條條約(《南京條約》、《北京條約》、《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皆與香港息息相關。而九龍寨城的作用與地位,也就走入峰迴路轉的進程。

  10. 分享. 在九龍城市中心曾經有一座「三不管」的古城,這座佔地6.5英畝的九龍寨城,早於1847年已經建成,是九龍巡檢司衙門的所在地有數百名駐兵,是清政府海岸防衛的重要軍事據點,1860年中國割讓九龍半島,九龍寨城雖然也包括其中,但清政府堅持保留管治權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