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0月23日 · 對於人民幣匯率近期為何大幅升值以及後續走勢如何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給出回應王春英表示人民幣升值主要是受到經濟基本面的支撐。 中國率先控制了疫情,經濟社會恢復發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今年中國將是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出口形勢良好,境外長期資金有序增持人民幣資產,人民幣匯率在市場供求推動下有所升值。 這是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下,市場供求對匯率形成發揮決定作用的應有之意。 在內外部因素共同作用下,未來人民幣匯率有望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繼續保持雙向波動和基本穩定。 她指出,總體來看,人民幣升值的幅度還是相對溫和的。 今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升值4.5%,美元指數下跌4.3%,歐元對美元升值5.9%,日元對美元升值4.1%。

  2. 2020年9月15日 · 出版: 2020-09-15 20:45 更新:2020-09-15 20:45. 從今年5月末以來人民幣開啟升值趨勢離岸人民幣來看從5月底以來升值了4,100多點在岸人民幣則升值了3,800多點。. 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今日開盤跳漲近300點連續收復了6.8和6.79兩大關口。. 與此同時 ...

  3. 2021年12月8日 · 恒生銀行首席市場策略員溫灼培接受訪問時指出人民幣匯率走強主要受到三大因素支持第一是內地的通脹上升特別是10月工業品出廠價格PPI按年上漲13.5%漲幅較9月擴大2.8個百分點為1995年6月以來最高認為今次人民幣升值正好可以降低進口商品價格同時有助減輕廠商的入口商品成本相信中央不會阻止人民幣升值中國外匯儲備規模達3.2萬億美元. 從金融數據看,內地的外匯儲備上升,規模達至3.2萬億美元,亦對人民幣匯率構成支持。 國家外匯局公佈最新外匯儲備規模數據。 截至2021年11月末,中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2,224億美元,較10月末上升48億美元,升幅為0.15%。 另外,中國周二公佈超預期的11月進出口數據,貿易順差保持在700億美元之上。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24年3月14日 · 進入2024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連續兩個月微跌累計下跌逾1%。 近期,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大抵在7.10附近波動不大。 同期,美元指數連漲兩月,從103上方攀升至104。 曾經,「7」是人民幣匯率不可碰觸的紅線,但市場越來越清楚,執著於「破7」並無意義。 國際經濟形勢不確定性增強,人民幣匯率波動彈性變大已是常態。

  6. 2020年12月31日 ·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顯然是導致2020年人民幣匯率快速升值的重要影響因素。 尤其是美國疫情持續擴散,本已開始復甦的經濟又陷入二次停滯。 而中國則在疫情常態化的基礎下逐漸恢復生產生活正常。 基本面的巨大差異導致更多國際資本流入中國推動人民幣匯率升值同時美國經濟遭受巨大衝擊迫使美聯儲實施極為寬鬆的貨幣政策而中國經濟觸底反彈則導致人民銀行在2020年下半年逐漸開始貨幣政策轉向中國貨幣政策正常化導致中美之間的利差迅速擴大。 這就造成短期資本流入加劇。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1月末,境外機構持有中國銀行間市場債券超過3.1萬億元,創出新高。 內地金融市場開放步伐加快. 此外,中國金融市場加快金融開放步伐,也是人民幣兑美元匯率升值的重要因素。

  7. 2020年7月15日 · 分析認為人民幣匯率走強一方面是中國經濟逐漸走出陰霾另一方面外資看好A股大量資金湧入有直接關係不過未來人民幣匯率的走勢還將面臨較大不確定性隨着大選臨近特朗普可能會再次挑起中美貿易戰屆時人民幣又將面臨貶值壓力。 (Reuters) 事實上2020年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一直處於較大波動區間中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波動達到5.01%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也超過4.8%。 5月末,中美兩國在香港問題、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履行、孟晚舟被捕背後的5G科技角力等問題上分歧日益加深,導致人民幣匯率創下歷史新低。 雖然中國面臨的國際局勢非常嚴峻,但在政府強力行政舉措干預下,疫情很快得到控制,居民生活逐步恢復正常,生產和需求開始復甦,經濟基本面改善成為人民幣匯率升值的重要基本盤。

  8. 2020年7月14日 · 從近期人民幣匯率的升值走勢來看中國良好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持續改善的基本面情況以及前期央行貨幣政策保持克制為人民幣匯率提升提供了底部支撐。 中信研究團隊認為,後續人民幣走勢有三大關鍵因素。 關鍵因素一:疫情和基本面。 對於後續人民幣升值趨勢能否持續的問題中信研究團隊認為首先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角度來看從初期的中國全國疫情控制到近期的北京疫情控制均體現出中國在疫情防控方面的高效應對。 而從基本面表現情況來看,由於全面推進復工復產開啟較早,中國經濟基本面正處於逐步好轉的進程當中。 因此從疫情和基本面因素出發,有效的疫情防控和持續好轉的基本面情況對於人民幣匯率有所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