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十圖以牧牛為主題,並各附自序及偈頌,以闡示修禪之方法與順序

      • 宋代廓庵師遠撰繪(一說清居禪師作)。 此十圖以牧牛為主題,並各附自序及偈頌,以闡示修禪之方法與順序
  1. 其他人也問了

  2. 十牛」,是一種譬喻;「」,就是圖說;「」,就是用偈頌的方式說明十牛圖的含義及其中的道理。 「牛」,是譬喻這念心,凡夫的這念心,猶如一頭牛般,有牛脾氣,很難調伏。 想調伏心中這頭牛,必須要有相當的耐力及智慧。 降伏是有層次的,從開始的「尋牛」,到「見跡」、「見牛」、「得牛」、「牧牛」、「騎牛歸家」、「忘牛存人」、「人牛俱忘」、「返本還源」,到最後的「入廛垂手」,共有十個過程、十種境界。 也就是說,在修行的過程中,從開始尋找道在哪裏,到見道、修道、養道,最後證得究竟的菩提道,要經歷十種心的境界,每個境界就用不同的「圖」及「偈頌」來表示。 所以「十牛圖頌」,就是說明修行的十種心路歷程。 十牛圖頌(二)尋牛1於自由時報89.12.30 (六)刊載 茫茫撥草去追尋,水闊山遙路更深。

  3. 2018年6月3日 · 尋牛十牛圖頌有十個階段第一是尋牛」,尋找內心的這頭牛這頭心牛已經走失了不知道它藏在什麼地方。 是藏在草叢裡? 還是藏在樹林裡? 藏在山崖下? 藏在草叢裡,比喻此心被邪見障蔽了藏在高山上,比喻此心就被貢高我慢障住了,藏在泥沼裡,就像水牛一樣,它走到泥塘裡,只有頭露出來,整個身體都在泥水裡頭,水牛的顏色和泥巴沒有兩樣,你要找確實很困難。 泥沼是什麼呢? 就是我們的情慾,情慾把我們的心牛埋沒了。 所以我們就要找啊! 在哪兒去找? 就在是非得失之間,看我們怎樣用心。 所以要尋找這條心牛。 廓庵禪師的詩寫道: 茫茫撥草去追尋,水闊山遙路更深。 力盡身疲無處覓,但聞楓樹晚蟬吟。 牛在什麼地方啊? 在草裡面去找,在樹林裡面去找,在水邊去找,力盡神疲也找不著。

  4. 十牛圖 是 中國 佛教 禪宗 修行的圖示,有許多版本。 牧牛圖頌通常由頌與圖組成頌自身有時又包括一短序。 自宋代以來,這類作品很多,其中有三種很為時人留意。 其作者分別為清居、廓庵、自得。 清居的是五圖,廓庵的是十圖,自得的則是六圖。 在這幾種作品中, 廓庵的顯然最為完備,它包括圖、頌與序三部。 [1] 亦有認為十牛圖為宋代廓庵師遠改作清居禪師八牛圖而成。 [2] 現在流傳較廣的有 宋朝 廓庵師遠與普明禪師的版本各有十幅。 廓庵的十牛圖 [3] [4] 1) 尋牛. 2) 見跡. 3) 見牛. 4) 得牛. 5) 牧牛. 6) 騎牛歸家. 7) 忘牛存人. 8) 人牛俱忘. 9) 返本還源. 10) 入鄽垂手. 普明的十牛圖 [5] 未牧 相當於廓庵禪師十牛圖中的尋牛、見跡、與見牛.

  5. 十牛圖 是 中國 佛教 禪宗 修行的圖示,有許多版本。 牧牛圖頌通常由頌與圖組成頌自身有時又包括一短序。 自宋代以來,這類作品很多,其中有三種很為時人留意。 其作者分別為清居、廓庵、自得。 清居的是五圖,廓庵的是十圖,自得的則是六圖。 在這幾種作品中, 廓庵的顯然最為完備,它包括圖、頌與序三部。 [1] 亦有認為十牛圖為宋代廓庵師遠改作清居禪師八牛圖而成。 [2] 現在流傳較廣的有 宋朝 廓庵師遠與普明禪師的版本各有十幅。 廓庵的十牛圖 [3] [4] [ 編輯] 1) 尋牛. 2) 見跡. 3) 見牛. 4) 得牛. 5) 牧牛. 6) 騎牛歸家. 7) 忘牛存人. 8) 人牛俱忘. 9) 返本還源. 10) 入鄽垂手. 普明的十牛圖 [5] [ 編輯]

  6. 【佛光大辭典】 宋代廓庵師遠撰繪(一說清居禪師作)。 此十圖以牧牛為主題,並各附自序及偈頌,以闡示修禪之方法與順序。 十牛圖頌全稱住鼎州梁山廓庵和尚十牛圖頌並序),一卷收於卍續藏第一一三冊。 所謂「十牛」,即: (一)尋牛,喻吾人放失本具圓成之心牛,尋於得失是非之中。 (二)見跡,喻依經解義,閱教知蹤,漸見心牛之跡。 (三)見牛,喻依聞法修學之功,發見本具之心牛。 (四)得牛,喻雖得心牛,猶存煩惱習氣,恐再放心,遂加修練。 (五)牧牛,圖示持牛之鼻索而牧之,得純和之相。 即示身不離修練之意,喻悟後之調心。 (六)騎牛歸家,喻脫離情識妄想之羈絆,騎本具之心牛,歸還自己本來之家鄉。 (七)忘牛存人,喻若歸本覺無為之家鄉,無須再修練,則無事安閑。

  7. 十牛圖頌 - 漢文大藏經:優雅地閱讀佛經 deerpark.app. No. 1269. 住鼎州梁山廓庵和尚十牛圖頌 (并) 序. 夫諸佛真源 。 眾生本有 。 因迷也沈淪三界 。 因悟也頓出四生 。 所以有諸佛而可成 。 有眾生而可作 。 是故先賢悲憫 。 廣設多途 。 理出偏圓 。 教興頓漸 。 從麤及細 。 自淺至深 。 末後目瞬青蓮 。 引得頭陀微笑 。 正法眼藏自此流通天上人間 。 此方他界 。 得其理也 。 超宗越格 。 如鳥道而無蹤跡 。 得其事也 。 滯句迷言 。 若靈龜而曳尾 。 間有清居禪師 。 觀眾生之根器 。 應病施方 。 作牧牛以為圖 。 隨機設教 。 初從漸白 。 顯力量之未充 。 次至純真 。 表根機之漸照 。 乃至人牛不見故 。 標心法雙亡 。 其理也 。

  8. 佛教禪宗有非常寶貴難得的修行地圖,是宋朝廓庵師遠禪師所作的十幅圖畫,每一幅圖畫都附有七言偈頌加以闡明牧牛為比喻,說明禪宗修行者開悟心境所經過的十個階段所以此主題是走入襌宗十牛圖的世界」。 這題目可以說是最簡單的,也可說是最困難的。 怎麼說呢?諸位只要身心放鬆跟著十牛圖的意境,走入自己內心的世界就很簡單,因為這是人人本來具有的潛能;但是如果我們沒有放鬆,心想其他的事,沒有給自己向內心探索的機會時,十牛圖則是陌生的主題。 我想要報告這「十牛圖」的因緣,是今年六月中旬,我與宗鴻(書琅居士)開車到北加州國家公園去觀賞紅木,沿路我順便就背誦放在車內的「十牛圖頌」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