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它強調教學只有創造條件,通過一系列任務的完成,滿足學生的歸屬感和影響力,他們才會感到學習是有意義的,才會願意學,才會學得好。
      baike.baidu.hk/item/任務型教學/8506791
  1. 其他人也問了

  2. 任務型教學法以任務組織教學在任務的履行過程中以參與體驗互動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學習者自身的認知能力調動他們已有的目的語資源在實踐中感知認識套用目的語中學,“中學體現了較為先進的教學理念是一種值得推廣的有效的外語教學方法。 方法介紹. 任務型教學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指教師通過引導語言學習者在課堂上完成任務來進行的教學。 這是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一種強調“在做中學” (learning by doing)的語言教學方法,是交際教學法的發展,在世界語言教育界引起了人們的廣泛注意。

  3. 2018年3月5日 · 任務型教學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指教師通過引導語言學習者在課堂上完成任務來進行的教學。 這是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一種強調「在做中學」 (learning by doing)的語言教學方法,是交際教學法的發展。 Skehan在「Task-based instruction」中對任務做了如下描述:「意義優先,任務完成為主,評估基於任務完成與否。 」也就是說,任務重視學生如何溝通信息,而不是強調學生使用何種語言形式;任務具有在現實生活中發生的可能性,而不是「假交際」;學生應把學習的重點放在如何完成任務上,對任務進行評估的標準是任務是否成功完成。 我們可以把任務型語言教學定義為:任務就是人們在日常生活、工作、娛樂活動中所從事的各種各樣有目的的活動。

  4. 任務型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基於語言習得的研究成果課堂中師生和生生的互動和交際有助於學生運用語言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產生語言的習得並最終達到掌握語言的目的其理論基礎是輸入與互動假設input and interaction hypothesis)(Ellis,1999)。 Skehan1998對任務有如下論述意義優先任務完成為主評估基於任務完成與否也就是說任務應重視學生如何溝通信息而不強調學生使用何種形式任務具有在現實生活中產生的可能性而不是假交際”;學生應把學習的重點放在如何完成任務上對任務進行評估的標準是任務是否成功完成

  5. 任務型教學(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指教師通過引導語言學習者在課堂上完成任務來進行的教學。 這是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一種強調“在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的語言教學方法,是交際教學法的發展,在世界語言教育界引起了人們的廣泛注意。

  6. 任務型語言學習 (task-based language learning,縮寫 TBLL),又稱 任務型教學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縮寫 TBLT)、 任務型教學法 (task-based instruction,縮寫 TBI),是一種 語言教學法 。 這種教學法重視真實道地的語言,而學生必須使用目標語言完成有意義的 任務 ,例如 打電話 訂購 商品 、安排行程時間、製作 流程圖 表等等。 教師不以語言是否精準來評量學生的表現,而是重視任務的結果是否確實完成,例如是否真的訂購到某樣指定商品等等。 因此任務型語言學習特別適合訓練學生的 口語 流利度以及說外語的自信心。

  7. 任務教學法也叫 任務型教學 法是美國教育家杜威以實用主義作為教育理論基礎而提出的學生中心從做中學的教學模式他主張教育的中心應從教師和教科書轉到學生教學應引導學生在各種活動中學習。 課堂教學中始終圍繞既定的教學任務展開,使每節課目的明確、內容實在、效果最佳。 這種課堂教學模式,被概括為任務教學模式。 任務教學法是從20世紀80年代逐漸發展起來,廣為套用語言學家和外語教學實踐者認可和接受的一種外語教學方法,也是教育部制定的中學英語課程標準所推薦和提倡的外語教學法。

  8. 2019年7月27日 · 任務型教學法TBLT,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近年來備受歡迎的一種教學法國際教育研究領域對其的 關注 也與日俱增在2019國際英語教育中國大會上已有多場討論圍繞此教學法展開27日下午三位對此教學法深有研究的語言學教育學巨擘齊聚一堂為大家帶來關於任務型教學法最具總結性權威性與前瞻性的探討這三位專家學者是澳大利亞科廷大學教授Rod Ellis,倫敦大學名譽研究員Peter Skehan以及中國教育學會外語教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龔亞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