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從常民生存的夾縫, 探問反抗的可能 建制民族誌主張研究要從常民的日常生活斷裂經驗出發,看見與探究工作的細節(包含工作知識與工作流程),對協調人們行動的社會關係進行解碼,揭露不平等之由來,進而找到改變現狀的關鍵,促成改變。 傳統社會學往往也從人們的困擾經驗出發,但強調擺脫個人主義式的思考方式,發揮社會學的想像,將問題的定位從個人的困擾提昇到公共議題的層次,讓人們的知識與理解超越他們的日常生活,進而才能帶來改變的可能。 建制民族誌從斷裂出發的提問,讓在實務工作中迷惘、困惑、憤怒、矛盾或困頓的經驗找 ...
      icas.asia/zh-hant/ibp2021/weihejianzhiminzuzhiruciqiangdajiemarichangshenghuodequanliyouxi
  1. 其他人也問了

  2. 民族誌 (英語: Ethnography ; 希臘語 : ἔθνος [ethnos,民族、人群] 加上 γράφειν [graphein,書寫])一種寫作 文本 ,它運用 田野調查 來提供對人類社會的描述研究。. 民族誌呈現一個 整體論 研究方法的成果,這套方法建立在一個概念上:一套體系的各種 ...

  3. 本文試圖從經驗研究操作的角度爬梳建制民族誌的特色,並說明建制民族誌的可能限制。 首先,從理論系譜的角度切入,揭示建制民族誌在發展系譜上所傳承的內涵,說明它如何傳承及調整馬克思理論傳統、俗民方法學以及傅柯的論述理論。

  4. 2020年1月23日 · 通過自我民族誌建制民族誌的說明,我們可以發現民族誌的典範有明顯的轉向。畢恆達在課堂上則提到後現代的思潮,促使時社會、人文學界的學者,反省實證主義、科學知識的大敘事主張。

  5. 建制民族誌是一種強調從人們生活經驗出發的社會學,同時也是一種發現和探究的方法。 它會將焦點放在人們生活中所發生的事情和行動,追溯這些活動的結果和工作過程,以挖掘背後隱含的權力和宰制人們的政權。 近幾年來,臺灣高等教育越來越強調學術工作的效率、生產力和績效,因此大學機構紛紛生產各種指標和文本對大學教師進行量化與表現性的評量。 然而,這些評鑑文本往往和學術工作者每日每夜所從事的心智、情緒、體力勞動過程,產生極大的斷裂。 建制民族誌正適合用來探究教師的日常工作經驗如何受到文本中介的機構期待所形塑,以及現行大學教師評鑑制度的問題。

  6. 建制民族誌從斷裂出發的提問,讓在實務工作中迷惘、困惑、憤怒、矛盾或困頓的經驗找到出口,而探究建制的過程,則讓這些經驗轉化成為對體制的重新理解,這種重新理解提供了工作者在體制內反抗的基礎。

  7. 2020年2月7日 · 建制民族誌主張研究要從常民的日常生活斷裂經驗出發,看見與探究工作的細節(包含工作知識與工作流程),對協調人們行動的社會關係進行解碼,揭露不平等之由來,進而找到改變現狀的關鍵,促成改變。

  8. 建制民族誌的理論與操作並不容易,本書的兩位作者運用豐富的教學與實務經驗,配合橫跨不同領域的實例,從研究者的定位、理論概念、問題意識的來源、資料蒐集、分析寫作以至實作,一步步帶領讀者理解如何進行研究,對建制民族誌的初學者來說是很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