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3年11月24日 · 耳念珠菌Candida auris首次於2009年在日本一名病人的耳道中發現因此命名為耳念珠菌但它也可以寄居於人體其他器官現時大部分耳念珠菌都不是在耳道中找到為何會感染耳念珠菌耳念珠菌主要存在於醫院環境中帶菌者經共用物件例如牀欄量血壓器探熱器等醫療儀器把耳念珠菌傳給其他人大部分耳念珠菌帶菌者都沒有病徵當醫院發現有病人受感染後都會進行追蹤篩查從而發現其他帶菌者。 徐醫生指,耳念珠菌一般不會影響到健康人士,但當人體的抵抗力差,例如是長期病患者、癌症病人、正服用抑壓免疫系統藥物的病人等,則較大機會感染。 尋找醫生資料、地址|醫生黃頁. 立即瀏覽! 感染耳念珠菌有何後果? 當人們接觸到耳念珠菌,若只是停留在皮膚表面的話,一般都不會引發感染或出現病徵。

  3. 2019年4月9日 · Q1什麼是耳念珠菌南投醫院感染科主任廖嘉宏解釋其實念珠菌是人體的常在菌腸胃道或口腔都可能存在但在免疫力極度低下例如幼兒老年人癌症等重症病患且長期使用廣效抗生素的患者就可能出現嚴重感染引起敗血症。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疾管署的資料也顯示感染耳念珠菌的危險因子和其他念珠菌症相似包括近期手術糖尿病使用廣效抗生素及抗黴菌藥物以及加護病房病人。 其中,又以入住護理之家、且有使用侵入性管路(如呼吸管及鼻胃管等)的人,感染風險最高。 Q2:耳念珠菌的傳染力很強? 媒體報導,紐約一名老年患者感染耳念珠菌後90天不治,而且這種黴菌生命力很強,遍布病房各個角落,甚至得拆除部分天花板與地磚才能夠根除細菌。

  4. 2023年6月1日. 病原體. 耳念珠菌是一種新發現的多重耐藥真菌 2009 年首次在日本一名患者的外耳道中發現並分離耳念珠菌感染大多與醫護環境相關雖然耳念珠菌可於患者身上繁殖數月而不引起症狀並在環境中持續存活但它可能會引起致命的嚴重感染由於耳念珠菌 (1)通常具有多重耐藥性; (2)難以經標準化驗方法鑑別,容易因鑑別有誤而造成治理不當; (3)可引致醫護機構(例如醫院和護養院)出現爆發,因此對全球的公共衞生構成嚴重威脅。 病徵. 耳念珠菌可在非侵入性的身體部位繁殖而不發病,這些部位包括腋窩和腹股溝等皮膚、鼻孔、外耳道、傷口、尿液和呼吸道樣本。 另一方面,耳念珠菌發病時可影響腹腔、傷口、耳朵和血液,而這些感染可以變得嚴重,甚至致命。

  5. 耳念珠菌是念珠菌的一種2009年首次在日本一名病人的外耳道分泌發現與其他念珠菌所引起的感染一般沒有分別但較為罕見能引起嚴重感染現時大部份耳念珠菌個案都不是在耳道找到 。 個人和環境衞生欠佳. 經常接觸侵入性裝置如人造氣管、導尿管、腸胃內窺鏡導管. 本身免疫力低下. 長期住院的病人、糖尿病患者、免疫力受損的病人. 近期曾接受大手術、正服用廣效性抗生素或抗真菌素. 耳念珠菌的種類. 耳念珠菌的症狀. 耳念珠菌可能會進入血液並擴散至全身,出現如發燒、疼痛和疲勞等症狀,嚴重的話會引發血液、傷口和耳朵等感染,一般只從症狀會較難判斷,必須經由檢驗才能確診. 頭暈. 發燒. 疼痛. 疲勞. 血壓偏低. 耳念珠菌的診斷方法. 耳念珠菌難以用一般標準實驗室方法識別,必須使用「蛋白質譜分析儀」識別。

  6. 耳念珠菌 (学名: Candida auris )是一种 真菌 ,它首次发现于2009年,是在日本东京都老年医院一位70岁的日本女性的耳道中分离出来的。 [1] 耳念珠菌可引起 侵袭性念珠菌病 (英语:Invasive candidiasis) ,如念珠菌菌血症、心包炎、泌尿道感染和肺炎等。 念珠菌是廣泛存在自然環境的真菌,常見於口腔、消化道、皮膚及女性陰道。 [2] 通常情况下,免疫系统较弱的患者容易感染耳念珠菌,健康人通常不会感染耳念珠菌,因此耳念珠菌对于普通公众的健康威胁较低 [3] 。 它能够长期存活在患者、医护人员的皮肤表面以及医院设施表面。 由于其 多重耐药性 (英语:Multiple drug resistance) 、致死性高、感染诊断困难,它被称为“超级真菌”。

  7. 耳念珠菌是念珠菌中為數不多能夠讓人類感染侵襲性念珠菌病的真菌可以侵入血液感染心臟腦等人體重要器官通常情況下耳念珠菌主要感染免疫系統較弱或免疫抑制的患者如體弱的老年人新生兒糖尿病患者重症監護室患者及術後患者等對正常免疫力的健康人群發生感染的風險較低。 目前,耳念珠菌大多數菌株對 氟康唑 耐藥,不同菌株對其他的抗真菌耐藥性存在差異。 在美國,約90%的菌株對氟康唑具有抗性,30%對 兩性黴素B 具有抗性,5%對抗 棘白菌素 (英語:Echinocandin) 具有抗性。 [11] 對於多重耐藥性的病例,可使用高劑量多種抗真菌藥聯合治療。 [12] 歷史 [ 編輯] 2019年美國耳念珠菌疫情.

  8. 耳念珠菌是念珠菌的一種具多重耐藥性對常用的抗真菌藥物氟康唑兩性黴素B的耐藥性高達90%耳念珠菌容易在醫療機構擴散可在環境中存活數個月一般消毒劑未必可以完全消滅以往標準實驗室化驗方法也難以鑑別容易被誤診成其他念珠菌。 約一成帶菌者會受到入侵性感染,死亡率達三至六成。 全球首宗個案於2009年在日本發現。 Q2: 哪類人較易受感染? 免疫系統受損、患慢性腎病、糖尿病、長期入住深切治療部、接受血液透析的病人、長期服用抗生素和抗真菌藥物人士、近期曾接受血管和腹部手術、使用入侵性醫療儀器如中央靜脈導管、術後引流管和導尿管的病人,都較易受感染。 Q3: 傳播途徑? 耳念珠菌可以透過接觸受污染的環境表面或設備、直接或間接接觸患者而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