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5年8月24日 · 唐 曹松《己亥歲感事二首》其一:. 「澤國江山入戰圖,生民計樂樵蘇?. 憑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曹松(西元828年~西元903年),唐代晚期詩人。. 字夢徵。. 舒州 (今安徽桐城),有謂(今安徽潛山)人。. 早年流亡,洪都西山,後依建州 ...

  2. 2021年12月8日 · 一切聖言現為教授者。總之,能辦諸欲解脫,現時、久遠,一切利樂之方便者,是即唯有勝者至言。以能開示一切取捨要義,盡離謬誤者,獨唯佛故。如是亦如《相續本母》云:「此世間中更無善巧於勝者,遍智正知無餘勝性定非餘,是故大仙自立契經皆勿亂壞牟尼軌故,彼亦損於正法。

  3. 2016年3月11日 · 為有源頭活水來。. 朱熹 (西元1130年~西元1200年),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晦翁、遯翁等,徽州婺源 (今屬江西)人。. 十九歲就考上進士,歷任同安主簿、南康軍知州等職。. 寧宗時,因直言極諫,被誣去職,此後退居講學以終。. 其學主敬以立其本 ...

  4. 2017年6月9日 · 崔瑗學問淵博,精通天文、曆法、文辭、書法等。. 崔瑗 年少時 抱負宏遠、勵志好學,但衝動 意氣用事;某天,崔瑗的哥哥 崔章 被人殺死,一時衝動,不顧 鄰人再三勸阻,手刃仇家,從此 改名 換姓,亡命天涯。. 數年中 顛沛流離,後遇 朝廷大赦,終 ...

  5. 2021年2月5日 · 一、驅意解脫. 如果沒有苦,就不會希求從苦事中出離,所以受苦有驅使自己的心希求解脫的功德。 例如,有些人天天安逸度日,吃喝玩樂樣樣順心,便會認為人間的日子很好而不願出離。 我們常說,天身不如人身更有利於修習佛法,正是因為天人的生活太過安逸,生命都虛耗在享受中而不知出離。 《大唐西域記》記載: 往昔,無著菩薩、世親菩薩、師子覺(無著菩薩的弟子)等三人發願往生彌勒淨土,他們互相約定,誰先往生見到彌勒菩薩,便回來告知。 其後,師子覺最先往生,但他過了三年都未回來相報。 後來,世親菩薩也捨壽往生。 六個月後,一晚,無著菩薩見一天人(世親菩薩)從虛空中降下,並敬禮無著菩薩。 無著菩薩說:為什麼這麼晚才來? 答:我捨壽之後往生兜率天,於彌勒內院蓮花中誕生,彌勒菩薩贊道:善來廣慧。

  6. 2020年10月18日 · ① 現在獲得暇滿身時須精進斷生死. ② 所依以出家為妙之理. 今初。 以何等身滅除生死的重點是“了生死”須以暇滿身,在有暇身當中又以出家身為最好。 寅一、現在獲得暇滿身時須斷生死. 如《親友書》云:“執邪倒見及旁生,餓鬼地獄無佛教,及生邊地蔑戾車,性為騃啞長壽天。 隨於一中受生已,名為八無暇過失。 離此諸過得閒暇,故當勵力斷生死。 如《親友書》所說:“執著邪見,受生在旁生、餓鬼、地獄任何一趣,處在無佛出世的黑暗時代,出生在邊地成為蔑戾車(下賤種類,邊鄙不識禮義之人),生性呆啞,生在長壽天,只要受生在以上任何一處中,就名為八無暇過失。 現在已經遠離此等過失而獲得了有暇身,就應當利用這個人身努力斷除生死。 以下再提出要義著重強調: 是須於現得暇滿時斷除生死,生無暇中無斷時故,如前已說。

  7. 2017年5月7日 · 所謂人生之真諦,就是人出生,到底為何而來到人世,生前的你是如何?. 既生之後,人的生存是為何而生?. 死後又是如何,歸宿何處?. 人的生與死和人生來到到這人間又為?. 又有關係,生活在世上怎麼樣才有價值?. 一般人從小不懂事,當然不會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