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4年10月3日 · 教育的目的一方面是培養華人精英作為公務員,另一方面是培養貢獻於經濟發展的人才,刻意弱化香港人的國族政治觀,香港人政治、社會觀念淡薄,實用主義極度膨脹,形成七八十年代只著眼經濟的港式哲學。 六、七十年代的香港人普遍沒有足夠空間去思考政治,一方面如以上提及的根本性的公民教育不足,教育刻意避而不談政治導致經濟成為民心的歸屬,加上 七、八十年代的香港正是經濟發展的重要階段,基於戰後影響以及處於冷戰的時利,經濟發展迅速,社會氣氛被一種拼搏力爭上游的價值觀主導,隨之而成的是賺到錢後享樂消費成為大眾的追求目標,政治理想等根本不能形成主流話題,對會社會發展的問題,「政治冷感」的態度是普遍的回應。

    • 芬蘭的新創學習法是怎麼運作的?
    • 「主題式學習法」不是無中生有,而是透過一次次的實驗而來
    • 所有老師都同意這樣的方式嗎?
    • 參考資料

    取代芬蘭學科式教學的,是創新的 Phenomenon Method「主題式學習法」,學生不再研讀特定學科,反倒是以「探索」的方式,研究好奇的事件或現象,透過跨學科的學習,激發學更多面向的興趣。 以「用多重角度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例,學生可能會透過以下的方式學習二戰。 學生首先會產生疑問,「為什麼會爆發世界大戰?」接著,他們深入研究當時與二戰相關的重要事件、影響二戰的人物,最後再與現實做連結,「歐洲現況與二戰有關聯嗎」,二戰又在 21 世紀中產生了什麼作用等等。 從這個例子就可得知,這樣的新教法,不但包含歷史、地緣政治、人物傳記、地理變遷、等不同學科的內容,除此之外,還能吸收與英文、經濟、和溝通技巧,也幫助學生理解世界運作規律,而不是單一的知識吸收。再回頭看,這又與學生讀完歷史課本上僅僅十幾...

    2013 年時,芬蘭就在首都赫爾辛基以這套「主題式學習法」,展開教學實驗,芬蘭教育界也才發現,這套學習法完全顛覆以往的學科式教學,不把重點放在教什麼,而是「以學生為本」,把學生的認知當作教育核心。 我們再以學習「古希臘歷史」為例,解構傳統、新式教學法的不同。 傳統的教法是推薦幾本書請學生讀,再進階的是帶學生親身體驗、參觀希臘,事後寫篇感想,教學結束。 新式的「主題式學習法」則會做到: 1. 依照學生興趣分組,以雅典城邦、斯巴達為代表的文化歷史感興趣的組別、以希臘神話、奧林匹斯神話故事為主的組別; 2.讓學生票選組長,集思廣益討論想研究什麼議題; 3.與老師報告想要研究的方向、具體的做法方案,並制訂專案時間表; 4.學生在原本計畫的時間內,繳交成果報告也與大家分享,並由學生互相評分,老師們則當...

    芬蘭從 2013 年開始,在各大城市推動「主題式學習法」。也有老師認為,這項計畫將造成莫大威脅、更提及這是一項錯誤決策。 據《ETtoday》報導,有專家則提出,鼓勵集體作業的現象式學習要求學生具有很強的自律和主動性,適用於在學校表現良好並得到家庭支持的學生,但沒有這些因素支持的學生,如經常缺課,生活在單親、弱勢或移民家庭,就容易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被拋棄,反而會像無頭蒼蠅,甚至被學習環境拋棄。 不過目前多數老師則表示認同,認為這個計劃能為學校帶來根本性的改變,更能改變傳統教育中科目對教學的僵化現象,最主要的是他們觀察到,大部分學生對學習的態度轉為積極。 目前赫爾辛基有 70% 的 老師投入這項計畫的預備工作 ,而他們的薪水也會因投入計畫而增加。

    《Buzzorange》:〈【芬蘭革命性教育改革】2020 年之後所有「科目」都從學校消失!取而代之的是…..〉 《FORTUNE INSIGHT》:〈【走得太前】芬蘭正式廢除中小學課程教育,成全球第一個擺脫學科束縛的國家!〉 《社氣流》:〈再也不用問「學習的理由」:2020前芬蘭推出「創新」教改,以跨領域取代單一學科學習〉 《Ettoday》:〈芬蘭教育再創奇蹟 成為全球第一個脫離學科教育的國家〉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影片截圖。)

  2. 2019年9月18日 · 喜歡把自己出書、搞社運、上政論節目講得都是為了個人利益,黃益中的言論選擇或許是為了自我保護。. 因為出色外型快速累積人氣的他,承認自己其實很鄉愿,看到網路上對自己的不公批評,他會憤恨不平;不想多談如何被攻擊,他直接決定不在網路 ...

    • 公民與社會發展科 edb1
    • 公民與社會發展科 edb2
    • 公民與社會發展科 edb3
    • 公民與社會發展科 edb4
    • 公民與社會發展科 edb5
  3. 其他人也問了

  4. 2016年8月8日 · 放下你的血統歧視:原住民學生的加分政策,到底是加分還是「扣分」?. 蔡英文在8/1日代表政府對原住民道歉,理由包括原住民過去400年來承受的痛苦和不平等。. 然而儘管如此,還是有很多網友搞不清楚蔡英文為何道歉。. 為此,原住民青年陣線在 臉 ...

  5. 教育是民主深化的基礎工程,讓人更能勝任民主社會的公民身分. 郭駿武接著談起民主,他認為民主絕對不只是你有你的想法、我有我的想法,咱們井水不犯河水。 身為民主社會的公民,最重要的品質就是平等和尊重。 沒有平等的心態,就沒辦法肯定彼此的價值;不懂得尊重,就沒辦法和對方產生有意義的對話。 而奠基在平等和尊重之上,經過深刻的對話、思辯之後,獲致的社會整體提升,才是民主的真義。 對平等和尊重的追求,後來就衍生成為共學團的核心理念:不打、不罵、不威脅、不恐嚇、不利誘。 其中的核心精神,就是以溝通取代控制、用理性取代暴力。 而教育,正應該作為民主深化的基礎工程,讓人更能勝任民主社會的公民身分。 在充分對話、思辯的前提下,行使權利、負擔義務。

  6. 2017年11月1日 · 目前看來許多的能力指標內容、翻轉教學,鼓勵跨科學習的模式,教的少學的多,以及刪減自然科與社會各時數,鼓勵合科教學, 增加選修⋯⋯等,都有芬蘭經驗的影子。

  7. 2015年7月16日 · BBC 花了 49 年跟拍真實人生,告訴我們「階級翻轉」的可能性. Yuan Ling 2015-07-16. 當世人們都說著,透過教育才能讓貧富差距縮短、階級翻轉的可能性才會提高。. Well⋯為了驗證這件事情,英國老字號廣播公司 BBC 花了 49 年的時間,於 2013 年拍成了一部經典紀錄片 ...